周潔
都說美國綠卡門檻高,難度大,但你知道中國“綠卡”,才是世界上最難拿的綠卡嗎?據聯合國統計,從1990年到2015年,在中國居住的外籍人口從37萬人增至97萬人,25年間增長了60萬人,而在這97萬國際居住人口中,截至2014年拿到永久居留證的人數只有7300名(中國自2004年開始實行外國人永久居留證);而美國,一年頒發的綠卡達到100萬張。
如此看來,能拿到這張綠卡的人,可以說是萬里挑一了。事實也的確如此,上個月,兩位諾貝爾獎得主獲得了中國綠卡,讓不少也想留在中國的老外們直呼:難道我和中國綠卡中間,差了一個諾貝爾獎?
外籍教授的中國夢
伯納德·費林加是華東理工大學客座教授,今年66歲,但他和上海的淵源已經有二十多年了。在中國科學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教授田禾的邀請下,費佳林教授每年都會來華東理工大學給同學們開展指導和學術講座活動。
2016年,費林加因“設計并合成分子機器”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今年10月,他出任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外方主任,圍繞結構可控分子工程及界面光電功能研究的前沿領域開展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
隨著合作的深入開展,費林加教授每年來滬的次數和時間都比以往更頻繁了,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副院長曲大輝教授告訴《新民周刊》:“外籍教授來滬訪問,需要準備的材料很繁瑣,比如邀請函、住宿證明、大使館往來證明等等,全套手續走下來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辈粌H如此,外籍科學家在中國出行、購房、醫療等方面,都有很多不便之處。正是考慮到自己將頻繁往來中國,費林加教授在去年向華東理工提出,是否可以幫助自己辦理在滬工作簽證以達到簡化手續的目的。

沒想到的是,2016年12月,公安部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出入境政策的10條新措施正式實施。其中明確規定對符合認定標準的外籍高層次人才,經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委會推薦,可直接申請在華永久居留(其外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隨同申請),同時縮短審批時限。
正是在積極務實的政策指導下,華東理工積極配合張江高新區管委會協助辦理費林加教授的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從體檢到辦理永久居留手續,費林加教授走的都是“綠色通道”,不僅簡化了相關流程,提高了辦理速度,辦理過程中還有市出入境管理局、市張江高新區管委會、華東理工大學的工作人員全程陪同。難怪在體驗完全程以后,費林加教授大呼“Fantastic”來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
費林加教授也與上??萍即髮W特聘教授庫爾特·維特里希一起,成為首批來滬工作并擁有“中國綠卡”的諾獎得主。
擁有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的費林加教授,不僅來往中國更方便,“還能夠享受全方面的國民待遇”。華東理工大學結構可控先進功能材料及其制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程毅告訴記者,“包括住房公積金、繳納所得稅、辦理金融業務、國內商旅消費、申請機動車駕駛證等等,統統和中國人一模一樣!”從今年開始,費林加教授還將正式在華理工招收自己的第一批博士生。
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短短兩個月時間,在費林加教授和田禾院士的指導下,已經有一篇準《Nature》論文即將誕生,在未來,“聯合研究中心”還會通過費林加教授的諾獎光環,吸引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學家和一流人才加盟上海,產出一批世界級的原創性科研成果。
中國綠卡只是第一步,“我們希望在費林加教授給中國帶來更多成果之后,為他申請中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背桃銤M懷期待。
中國綠卡到底多難拿?
諾貝爾獎獲得者拿起綠卡似乎有些探囊取物,但對于普通外國人來說,這可真是難于上青天了。
在目前已經獲得中國綠卡的外國人中,美國核物理學家寒春曾在美國參與首批原子彈研究和制造,是楊振寧的同學;小說《牛虻》作者伏尼契的孫女,獲得中國“綠卡”時已經83歲,在中國居住了56年。美國籃球知名球星馬布里在2016年拿到“中國綠卡”時,美國??怂贵w育的新聞標題直接就是:《斯蒂芬·馬布里拿到了中國“綠卡”,這是多么難以置信的至高榮譽!》。不過如果你知道中國從2004年對外籍人士實行“永久居留證”制度開始,年均發卡量僅200多張,或許你就不會那么驚訝了。

發展中的中國也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2016年匯豐銀行在其《全球外派人員調查報告》中顯示:“中國成為僅次于瑞士、新加坡的世界第三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國”。其中50%的受調查者認為,中國是新挑戰最佳目的地,34%的受調查者認為,中國的職業前景更好。
那么到底哪些外國人有資格拿到中國綠卡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和《關于加強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的意見》的要求,“無犯罪記錄”的申請者可以通過四種途徑進行申請:
1、在中國直接投資200萬元以上、連續3年投資穩定且納稅記錄良好;
2、在中國擔任副總經理、副廠長等職務以上或者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員等副高級職稱以上以及享受同等待遇,已連續任職滿4年、4年內在中國居留累計不少于3年且納稅記錄良好的;
3、對中國有重大、突出貢獻以及國家特別需要的;
4、親屬團聚。
其中前兩條政策都是近幾年才放寬的。根據中組部2014年6月發布的一組數據,截至同年5月,以“特殊貢獻”申請獲批“綠卡”的外籍人員及家屬共計1612人,約占“綠卡”發放總量的1/3,其中包括1306名“千人計劃”引進的外籍人才及家屬,以及各部委和省級人民政府推薦的高層次人才。
不過,隨著人才的“走出去”與“引進來”進一步開展,公安機關也在不斷優化外國人來華簽證、入境出境、停留居留等政策,吸引更多海外的優秀人才來中國尋找機會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