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權
【摘 要】在教學中,積極創設各種教學情景,能較好地將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探究環境中,完成對知識的歸納、分析,本文就如何讓學生處于身臨其境的學習情景之中,談一談自己的思考。
【關鍵詞】生活經歷;科學實驗;想象;模型構建
在教學中,將學生置身于特定的學習情景中,使得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將自己與教學內容融為一體,提高學習效率。本文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的嘗試,談一談如何將學生置身于知識學習的情景之中。
1.利用生活經歷進行情景創設
眾所周知,生物科學是研究的各種生物及其生命活動,往往在學生的頭腦中,都會或多或少地留有一定的印跡。因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思考哪些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有關聯。
在進行生態系統結構的教學中,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的鄉村環境、農田、魚塘,并提出問題,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同樣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在進行糖類作用的教學中,可以如此創設學生的學習情景:你在劇烈運動之后,感到非常地饑餓,最想吃什么?學生很快回答出會吃更多的米飯,通過分析米飯成分的歸屬,進而由學生歸納出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在進行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關系的教學中,可將學生日常跑步過程中呼吸頻率和深度的變化聯系起來,從而得出呼吸作用過程中產生的CO■,其濃度的增大對呼吸神經中樞影響的結果。在探究無氧呼吸產物的過程中,可將學生劇烈運動后產生的酸痛感聯系起來。等等,這些與學生學習新知識聯系起來的生活經歷,都可將學生置身于特定的學習環境中來,激發其學習的熱情。
2.將學生置身于科學家研究的實驗中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在倡導的發現法中主張,學生要像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那樣學習,經歷類似科學家知識探索的過程,通過自己的探索獲得知識、應用知識和生產知識。由于受到各方面條件的制約,學生無法重復科學家進行的各類實驗,但在教學過程中,可利用科學家實驗的流程圖,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身處于科學家的時代,一路前行。
如在生長素發現的教學中,前后有達爾文、拜爾、溫特等各位科學家前赴后繼的研究過程,實現了從現象到生長素本質被揭示的過程,這些科學實驗具有一定的遞進性,即后來科學家的研究結果往往是對前人研究疑問下進行的,對學生探究思維的培養,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創設給學生這樣的情景:假如你在達爾文的時代,看到他的實驗設計,能得出什么結論呢?對他的結論還會產生什么疑問呢?通過對后者歸納的實際情況,教師又可以啟發學生:如果給你所有適宜的實驗條件,你可怎樣進行設計實驗?通過對上述設身處地的思考,學生學會與遠時代的科學家賽跑,師生創設的虛擬空間,極大地提高了學生主動思考的空間,其設計的結果與科學家設計的實驗進行比較分析,得出結論,當然有些實驗設計難度是較大的,教師可給出一定的實驗材料,并向學生明確這些實驗材料的特點,進行適當的點播,以降低學生思考的難度。
3.在想象動態生命活動中進行問題的思考
細胞內的各種生命活動,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其中富含大量的動態變化,這類知識的教學過程,可以采取動畫演示→各時期靜態示意圖分析→動畫再演示→學生頭腦中再現的教學流程,即要設法將各時期動畫深深地印跡在學生的腦海中,在今后的試題求解中,通過回憶相應時期的動畫示意圖,尋找其中解題的模版。
如細胞的增殖,其中蘊含著細胞結構的動態變化,在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細胞形態、核膜、核仁、染色體、DNA、染色單體的變化,均是高考考查的重點,這些變化隨著細胞分裂各時期的進行而同步進行,在教學過程中,可利用前后時期細胞圖像特征的對比,由學生歸納出各時期的動態變化,在完成對分裂過程圖像分析之后,可由學生根據頭腦中細胞分裂動畫,嘗試著畫出各時期的圖像,并寫出各時期的特點,由于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及其所含的染色單體、DNA數量變化是該內容的核心知識,因此,教師可要求學生以一條染色體(或染色質)為例,畫出各時期其結構和數量的變化,并嘗試著描述其在細胞中位置的變化,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4.對概念模型的構建中創設新知識探究的情景
教材中分布著較多的概念模型圖,其中很多是科學家實驗數據的關聯圖,教師可以此將學生置身于科學家的位置進行探究。
如在進行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教學中,在進行對能量流動特點進行分析過程中,學生已經學習了能量流經第二營養級和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示意圖的相關內容,學生也已掌握了能量流經每個營養級的去向、生態系統能量來源等問題,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在對林德曼研究的賽達伯格湖的能量流動圖解進行分析時,教師可給出數據和各種生物名稱及其他相關內容,如太陽能、未固定的太陽能、生產者固定的能量、各營養級生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值、等相關的能量值,以此創設學習情景:如果你是林德曼,在研究了賽達伯格湖中能量流動中,得到了這些數據之后,請你聯系所學的能量流動相關知識,嘗試著繪出其中能量流動的圖解,這樣即可將學生置身于林德曼的位置,通過給出其中的相關數據和生物名稱,讓學生身處這樣的空間內,嘗試著構建教材中的模型,然后與教材原圖進行比較、修復,實現新知識的自悟。
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創設教學情景,將學生置身于特定的學習情景中,去設身處地的探索新知識產生的來龍去脈,體會成功的來之不易和喜悅之情,方能時刻保持著一顆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