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柏添
自主學習教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探索性學習態度和創新精神,發揮自身優勢和潛能,自主獲得知識和創造的本領,使自身的素質得到優化。指導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要轉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使學生的學習具有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教師要更新觀念,確立以發展學生能力為目標的教學目的,科學指導,以引導學生有效地學習,優化所獲知識。
一、創設情景,設置疑問
1. 設計實驗,主動操作
新課程內容中有許多小實驗設計,由于考慮到學校的實際條件及課時的安排,大部分的小實驗都以演示實驗或課外小實驗的形式出現,學生沒有親自操作,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沒有得到體現。課前容易找到實驗器材的,應隨堂進行小實驗設計。如“大氣壓強——覆杯實驗”,課前讓學生準備器材,課堂上讓學生將一只玻璃杯盛滿水,用一張塑料卡片蓋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過來。手移開后,學生觀察到塑料卡片不會掉下,水也不會流出來,學生都驚訝不已。并提出問題:是什么力在支撐卡片上的水呢?學生手腦并用,引起其強烈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 實例引發,構成思考
上課時,根據每節課的內容精心設計實例,不僅能幫助學生感悟“物理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觀能動性。如在學習《摩擦力》時提出“汽車的輪子為什么是圓的呢?”,學習《沸點與壓強的關系》時提出“加熱能使一瓶水沸騰,而冷卻同樣能使一瓶水沸騰,這可能嗎?”在學習《安全用電》時,先問學生“站在高壓線上的鳥兒為什么不會被觸電?如果人也站在高壓線上,是不是也不會被觸電呢?”等等一些學生經常接觸而又急于弄清楚的問題,這些問題一經提出,學生自然就會迅速開動腦筋,認真進行思考,尋找解決方法。
3. 運用電教,拓寬學習
教學中,優化組合多種媒體,不但能夠展示活動內容的某些細節和動態變化過程,激發學生多種感官協調活動,而且可以節省活動時間和拓寬活動空間。如在教學《重力》課的引入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播放蘋果落地、拋向天空中的籃球落到籃筐視頻,提出“為什么這些物體不跑到太空當中而是要落到地面上呢?”“因為有一只看不見的叫重力的手把它拉下來?”等問題,在創設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二、拓展視野,培養興趣
初中物理旨在為學生提供一些初級的物理知識,培養他們繼續學習物理的興趣。所以初中物理適宜用啟發式教學,通過學生自己查找一些相關的資料,解釋一些自然界物理現象。比如“液化”“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空洞”等現象,要求學生去查閱一些課外資料,試解“霧和霾的成因及其區別?”“為什么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地球大氣的臭氧層空洞是怎樣形成的?”等一系列問題。這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強化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還能增強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全面評價,探索促進
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難免要出現各種錯誤,不要簡單地否定,或者不管不問,而要抓住主要矛盾,深入分析,尋找錯誤原因,研究正確的解決辦法,引導學生得出合理的結論。同時,關注學生各方面的進步,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有自尊感,建立自信,體驗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中,運用發展性評價,尊重和體現個體的差異,注重對個體發展獨特性的認可,以幫助每個個體認識自我,挖掘潛能,發揮特長,最大可能地實現其自身價值。
四、重視閱讀,發現問題
物理知識結構復雜,許多的定理、概念、結論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實驗驗證和嚴密的邏輯推理。學生要理解與掌握物理知識,必然仔細閱讀物理課本。那么怎樣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呢?每次上新課前,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提出兩三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找出答案。如教學初中物理“液體的壓強”,教師可以提出幾個問題:(1)放在液體下面的物體將受到哪些力的作用?(2)根據力的性質,這些力將如何作用在物體上?(3)液體的重量如何進行計算?為什么它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增強獲取信息的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
五、鼓勵質疑,鍛煉思維
在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凡事多問“為什么”。教師給學生講題、分析概念或定理論證,如果只把題目的解法過程和推理步驟一步一步講清楚,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而言,效果是不佳的,讓學生養成不去多思考,阻礙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如現在中考的選擇題的解法訓練有許多,有的是用計算法,有的用排除法,有的用圖像法,有的用概念選擇正確答案,還有的是多個概念或定律的交叉判斷題。在解題時,讓學生養成多問幾個“為什么”的良好習慣,在已經得出某個選項答案后,還要進一步搞清其他幾個選項的錯誤原因所在。
六、小組討論,自主探索
課外布置一些器材容易找到的小實驗、小制作、調查報告等作業,以小組為單位,各組通力合作,定期在班上展示,接受師生的意見,并不斷改進和完善,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揮小組乃至到班上所有同學的合作精神。經過自主學習獲得的知識,學生理解深刻,碰到新問題自己會動腦筋分析解決。
復習是物理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新的物理復習觀點,教師應讓學生先自己整理知識,在小組內交流,在小組中選出優秀的在課堂上展示。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點評,并給予優秀的復習方案以表揚、鼓勵。教會學生整理知識的一般步驟,賦以例題,學生既運用復習的知識進行解題,同時又對課本的理論知識進行鞏固。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應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誘導學生主動參與,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生間的合作交流,啟發學生發現規律,使學生具備學習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成為學習的主人。
責任編輯 王思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