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春
“問題導學”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中,要精心設置出符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的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并通過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的引導,促進學生將學科知識、技能、方法與思維相互滲透,學習過程、結果與情感相互整合,促進學生認知的主動發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不斷完善學生的數學素養。因此,要充分利用好“問題導學”模式,為學生創造一個充分發揮創造性的無限廣闊的空間,從而達到培養高中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效果。
一、情境式問題導學,有助于發展思維
情境式問題導學是指提出與教學內容、要求相聯系的,并能激發學生積極動機的問題,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環境、氣氛等因素的綜合。問題情境的創設要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所教的內容以及思維特點,要抓住學生理解概念、定理、公理等時可能產生的疑惑,使學生產生“我要學,我能學”的信心。運用情境問題導學課堂教學時要前后有機聯系,環環相扣,呈階梯式進行狀態,幫助學生對抽象知識進行處理、加工,才能讓學生理解抽象知識。
二、探索式問題導學,有助于訓練思維
探索式問題導學,通過教師設置的各類探索式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探索和研究,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獨立解決問題。學生作為一名探索者,自己動腦、動手、自己解決問題,自己改正錯誤,一切解決問題的甘苦都要學生自己品嘗。在這獨立探索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鍛煉學生的品質。
通過探索誘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轉變學習態度,推動學生學習數學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主體意識。探索討論問題導學促進學生之間的數學交流,活躍、啟發和訓練學生思維,促進課堂教學學習活動的開展及數學問題的解決。
通過探索、類比來猜想問題,學生能把類似的未知數學對象和已知數學對象作比較,進而根據已知數學對象的性質推測未知數學對象性質的方式。通過這種探索式的問題導學,學生思維得到訓練,提高了分析問題、挖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一題多解問題導學,有助于發散思維
一題多解問題導學就是用不同的思維分析方法,多角度、多途徑地解答問題,可以不同側面重溫這些知識,檢查自己的對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是否準確,進而夯實基礎。在具體內容中,所蘊含的知識點與其他知識點有著內在聯系,使學生能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生成并表達出盡可能多的思維觀念。設置一題多解對題目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和分析,發現隱藏關系,抓住題目中條件和結論之間的有機聯系,從而從不同角度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經過設置一題多解問題導學,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和不同的觀點分析思考同一問題,從而擴充思維容量,使學生不滿足固有的方法,而尋找新法。因思考的角度不同,可得到多種不同的思路,尋求多種解法,有助于拓寬解題思路,發散思維能力。
四、一題多變問題導學,有助于拓展思維
一題多變問題導學是指在保持問題實質不變的情況下,通過變式改變問題的條件或問題的結論,把一個問題化為梯度漸次上升的一個問題系列。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出發,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最近發展區”逐步逐步達到一定的思維水平。隨著問題條件和結論不斷演變,不僅使解決問題所涉及的知識與方法處在動態的發展過程之中,而且學生的思維活動將在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層次上逐步展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舉一反三,層層深化,由簡到繁,由具體到抽象,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長期的“一題多變”問題導學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將被潛移默化,慢慢成為一種習慣思維模式,從而遷移到解決其他問題去,達到策略性知識學習目的。學生在對問題實施變化的過程中,既拓展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又使學生領悟到知識再生的方式、方法與數學發現的途徑,有力地促進學生數學知識與技能的發展。
總之,無論新課、習題課還是復習課,教師要始終堅持以“問題導學”模式教學,堅持以學生提出、分析、深化、解決問題為主,設置恰當的“問題導學”貫穿課堂中。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求知欲強、興趣濃,才能更好地鍛煉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訓練、發展、發散、拓展學生的思維,能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目的。
責任編輯 羅 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