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屏
“研學后教”模式是基于當前國內的多種成功模式,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升了學生學習能力。在小學數學的研學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利用有趣、生動、形象的課件、豐富的網絡資源和有效的網絡學習方式,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提高。
一、應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創新往往從問題開始,好的問題是創新的源泉。因此,教師應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模擬多種與教學內容適應的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數學情景,讓學生去觀察、思考,使他們面對各種現象時都有意識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研學后教”的數學課堂,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把包括文字、聲音、圖像等的多類型的數學信息材料呈現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誘發質疑猜想,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發展學生思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對于真正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例如,在《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的研學課堂中,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主題情境圖,讓學生對“什么氣溫時對頭部散失的熱量最多”這一問題提出疑問,學生從課件顯示的情景中,學生搶著提出了疑問:分數和百分數能直接比較大小嗎;分數和百分數的大小比較是否要統一成分數或百分數的形式;分數怎樣化成百分數;百分數怎樣化成分數;究竟是統一化成分數還是百分數更方便比較……這個片段通過挖掘知識本身的特點創設數學情境并用多媒體課件呈現,以老師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提出問題,讓他們獨立思考,提出了緊貼本節內容的問題,激活原有的與新知識相關的舊知識和生活經驗,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產生解決問題的愿望,進而積極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自主探究欲,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問題解決”是學生對教學知識的再創造過程,其核心就是讓學生靈活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其活動的價值不只是獲得具體的結論,更多的是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討、展示交流等形式經歷、體驗知識產生的原始狀態,體會到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和方法,從而培養了創新精神。應用信息技術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更注重教學的實效性、互動性。“研學后教”課堂,通過恰當應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并及時予以指正,同時讓學生展示各自不同的解題思路,對比各種思路的視角過程,交流評價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擴大思維的視野,激發起學生創造性的想法,豐富“問題解決”的實踐過程,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欲望,讓其發揮思維的最大潛能。
在《圓柱表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一課中,在設計探討側面積的計算方法的研學活動時,筆者針對本課的研學重點,規劃出簡明清晰的探索路線,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把側面展開,根據圓柱的特點建立圓柱表面積的概念,緊接著是探究側面積的計算方法,讓學生根據已有的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結合課件中圓柱側面的幾種動態展開圖,通過實驗、思考、推理和交流,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親身感受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的建模過程。
三、應用信息技術發展數學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從兒童思維特點來看,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在研學課堂中發展學生的數學的思維能力,這更多地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道路上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和提高學習能力的工具,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以生動、形象、富有童趣的畫面,直觀動態的演示,激活學生的思維品質,讓學生的思維富有抽象性、靈活性、創造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研學后教”課堂中,要始終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遵循“研學后教”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小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和提高學習能力的工具,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激勵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建構過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發展數學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能力,有效促進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
責任編輯 徐國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