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林
摘 要:小學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除按照課程規劃規定的科目上課,仍有許多課余時間由學生自由支配。小學生正處于發育階段,他們精力充沛,活潑好動,富于幻想,對周圍一切都感興趣。但是,要想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僅靠通常為完成教學進度而設置的課堂教學是不夠的。為了彌補傳統的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我們應積極開展課外活動。
關鍵詞:課外活動;作用;意義
課外活動是相對于課堂教學活動而言的,它是指除學校有組織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外由學生開展或參加的各種活動,包括周會、團隊活動、科技活動、文娛體育活動、衛生活動等等。學生通過活動,能獲得許多在課堂中學不到的知識、技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個性特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一、課外活動具有獨特的教育作用
(一)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增加學生和社會的聯系,培養優良品質。小學生由于自身的年齡特點,精力充沛,活潑好動,對一切新奇和未知的事物都感到好奇。對進行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生來說,探索未知事物不僅是由于他們的好奇心,還和他們渴望了解自然、了解社會的愿望有關。教師針對小學生的這種個性特點,要明確地制定好課外活動的計劃,讓學生通過參與課外活動,能更好地發現和感知自然界的奧秘,了解和接觸社會。參與課外活動,讓學生的課余時間有了豐富的內容,可以避免學生被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所感染。通過參加課外活動,小學生的知識面拓寬了,在文藝、體育、科技制作等方面都有了提高,讓小學生的生活更加充實、豐富。
(二)發展特長,提高興趣。通過課外活動可以發現學生的特長,為發展專門人才提供可能。課外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加他們對事物的興趣。
小學課外活動是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開設的。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參加什么課外活動。通過自主選擇,對自己感興趣的方面小學生都積極地參與。通過參加學科知識、科學技術、文學藝術或體育運動或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等方面的活動,讓他們豐富了自己的精神需要,更大地激發了他們對所選科目的興趣。在課外活動學習中,小學生對所選科目進行獨立的觀察、分析,通過他們的眼睛和思維去獲得更多的知識,同時激發他們更大的學習欲望,在這種信心的激勵下,學生對課外活動的參與熱情更大。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的成長,讓小學生的信心更強,興趣更足。
(三)能夠使學生多渠道地獲得即時信息,擴大知識面,開闊視野。科技、經濟的飛速發展,讓小學生了解知識的渠道更多。這些知識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同時對他們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由于課外活動的特點,其形式和內容不受課程要求和教學目標的限制,在開展時可以通過各種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幫助學生吸收知識,獲得課外的“即時信息”。
二、小學課外活動相對于課堂教學而言,有其不可忽視的教育意義
(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的行為逐漸成人化。小學課外活動由于強調學生的自主參與、自愿組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個性。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自主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才能得到施展,學生的獨立性、責任心、參與意識等也會進一步發展。有人認為“交往和社交策略尤其可以通過參加課外活動而獲得”,校內外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理想環境。在這里,學生漸漸習得了一些成人社會的行為,同時,學生還要解決一些與同伴相處的問題,這些都有助于學生從童年向成人轉化。
(二)促使學生在成長中個性化發展。學生通過參加各種課外活動,使自己在活動中獲得了很多知識和經驗。通過日積月累,學生的知識庫儲存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學生的見識也就越來越廣,他們就會慢慢地長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就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個性。
(三)可以促進理論和實踐的統一。小學的課堂教學中,理論知識與實際聯系不緊密,如果只是單純地進行課堂教學,不進行實踐,那么學生學到的知識就是死知識,在實踐中不會運用。只有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才能激發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興趣,通過課外活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使課外活動和課堂教學緊密聯系起來,起到互相促進的作用。
三、怎樣讓小學生的課外活動“活”起來
(一)全面提高對課外活動的認識。首先,教育主管部門要提高認識,把開展課外活動作為對學校量化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禁止學校利用課余時間補課。其次,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徹底從應試教育的怪圈中走出來,積極探索開展課外活動的新路子。再次,學生家長對孩子的課外活動應予全力支持。
(二)加強對課外活動的組織指導。教師的組織和正確指導是讓課外活動“活”起來的關鍵所在。一是要選好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課外活動就是“活動”。它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但絕不是課堂教學簡單的延伸,也不僅僅是讓學生玩玩跳跳的游戲。為此,教師在選擇課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上,不僅內容要“活”,而且形式也要“活”。要把更多實踐性和趣味性的元素加入到課外活動中去,使學生寓學于樂,既拓展知識面,又能達到學以致用、鞏固課堂知識的作用。
(三)掌握好活動的“度”。所謂“度”,就是課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能力水平。活動的目標要求太低,會使學生輕而易舉地達到活動目的,體驗不到活動過程中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樂趣;目標太高,學生屢試屢敗,就會產生畏難情緒,久而久之就對課外活動失去興趣。同時,在活動時間和活動量上也要有“度”。由于課外活動不像課堂教學那樣,要按照統一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課本的要求去做。因此,活動內容具有很強的伸縮性。指導教師可以根據活動內容的易難程度給學生一個相對寬松的活動時間,切忌操之過急,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開展活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