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新霞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至七歲,這一時期剛好是學前時期,孩子主要是在幼兒園度過的。“三歲看大”,不是要在孩子三歲時教會孩子什么,而是在這一時期,教師要善于觀察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了解捕捉到他們的興趣愛好、脾氣秉性,并根據觀察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使他們愉快地自愿地接受教師的引導;“七歲看大”,這個時候,孩子已有簡單的邏輯思維,行為處事會注意規則,知道后果,但不會考慮行為的意向和動機。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細心觀察,揚長避短,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一、微笑面對孩子
在教育中,微笑是教師的重要體態語言,就像清風、燦爛的陽光般令人賞心悅目,能驅散人的煩惱。讓孩子通過教師的笑,塑造積極樂觀向上的品格,一個愛微笑的教師才能教出千千萬萬個愛微笑的孩子。微笑能增強人的信心,幫助孩子克服更多的困難。反之,如果教師整天板著臉,或愁眉苦臉,或情緒變化大,會使孩子產生恐懼、不安、疑慮等不良情緒,長久以往,孩子的情緒變化會非常大,易對人產生不信任感。所以,無論在工作或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快或挫折,一旦到了幼兒園,到了工作崗位,面對成長中的一朵朵嬌艷的鮮花,教師都必須充滿活力,用陽光、微笑與孩子親密相融。
二、強化感恩教育
感恩是人類的優良傳統,是人類得以繁衍生息的重要保證。然而,今天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被家里人像珍寶一樣寵愛,造成很多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驕蠻任性,感恩意識淡薄,不懂感恩,甚至拒絕感恩。所以感恩教育需要教師用適當的方法點撥孩子,培養孩子擁有感恩意識,讓他們知道知恩圖報,不忘父母之恩,老師之恩,社會之恩等。
1. 利用節日,組織感恩活動。節日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比如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乃至父母、爺爺奶奶的生日,都可以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愛,重陽節組織孩子進行一些敬老、愛老的活動,教師節可以組織孩子開展感謝老師的活動。
2. 家校聯系,實現感恩教育。通過家長會、家園聯誼會、家訪等活動,要求并指導家長,不僅要給孩子愛心、榜樣、機會,更需要學會珍惜、欣賞、肯定孩子的示愛和感恩的表現,我們的孩子才會不僅有愛的意識,更有感恩的行為。
三、注重養成教育
“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品格;播種一種品格,收獲一種命運?!泵總€人的一生都是由無數的行為所構成的,行為優秀不是優秀,習慣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產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卻蘊含了足以改變人生命運的巨大能量。好習慣常常讓人受益終生,壞習慣往往使人深陷泥潭。因此孩子一入園就要抓好養成教育,培養他們的良好習慣。
1. 日常生活中使用禮貌用語。指導孩子經常使用諸如請、謝謝、對不起、再見、你辛苦了、您好等禮貌用語,讓孩子從小沐浴在文明的春風里。
2. 加強安全教育。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變得更為復雜,一些不安全的因素也在增加,詐騙、拐賣、交通事故、溺水、安全用火用電用煤氣等安全事故,在河源地區也時有發生。因此,在幼兒園里,利用各種途徑提高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識,遵守規則,也變得刻不容緩。
3. 規范行為習慣。平時的一些習慣,看似簡單,但對于培養孩子的規范意識意義重大,如準時起床、不賴床,起床疊被子,飯前便后要洗手,吃飯過程不說話不拖拉等等,這些都對孩子的行為養成有極大的影響,教師不能忽視。
總而言之,孩子在幼兒園時期非常關鍵,教師要提高認識,深刻認識到這一時期對他們一生的重要意義,可以說,把握住了孩子幼兒園時期,就為孩子贏取人生未來占得了先機。
責任編輯 王思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