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拓明福+謝鵬+趙永梅
摘 要:文中首先分析了軍隊院校傳統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和學生特點,結合課程的MOOC和SPOC資源建設,提出將翻轉課堂、傳統教學模式有機結合,通過教學內容重構性設計、學生學習行為跟蹤、過程管理等方式,來保證混合式教學學習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混合教學;翻轉課堂;計算機程序設計;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TP39;G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7)12-00-03
0 引 言
我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環境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1]。目前,我們學校建設的《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精品資源共享課為開展混合式教學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結合一些院校混合式教學經驗[2-6],以65人班為試點,開展混合式教學。
我校的《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課程是面向大一新生,在第二學期開設的以C語言為主線的課程,采用分級教學,大班授課形式。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課時嚴重不足,無法全面講授課程內容
國家教育部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委員會建議C語言程序設計的課時為48~80學時,而我們大學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教學為42學時,其中課堂理論教學32學時,上機實踐10學時,課時嚴重不足,難以保障教學質量。
(2)注重知識講解,忽視思維培養
從“教”的方面看,課堂教學中教師過分注重程序語句、語法規則和一些細節的講解,而輕視算法思想、問題求解方法的分析。不但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程序設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無法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計算及思維能力。
(3)維持性學習,創新不足
從“學”的方面看,學生往往只注重程序設計語言語法知識的學習,被動接受程序設計課程中語法和算法等知識,知識點掌握不全面,導致遇到具體問題時無法和程序設計課程的知識有效連接,理論和實踐嚴重脫節,運用程序設計課程知識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較差,缺乏創新探索精神。另外,軍校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有限,更無法保障課程的教學效果。
如何立足校內,利用現有學時、資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調研認為,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利用翻轉課堂是加強學生知識構建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1 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
1.1 MOOC和SPOC資源建設
我們建設的《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MOOC資源主要由課程信息、八個學習模塊、考核系統、學習論壇和答疑系統等構成,從課程的理論學習、上機實踐、課程考核等環節全面支持教學過程。課程信息包括課程標準、知識點、重點、難點、學習方法等內容。八個學習模塊分別是網絡教材、內容講授、講授課件、上機實踐、編程訓練、綜合應用、學習園地和程序人生,其中前四個模塊是必學模塊,后四個模塊是選學模塊。學習模塊的資源見表1所列。
SPOC的建設以清華的“雨課堂”為平臺,選擇性地將一些重點、難點如迭代算法、窮舉算法、遞歸算法等制作成翻轉教學的視頻,供學生使用。
1.2 教學手段的改革
混合式教學主要是不同教學媒體的混合,傳統教育與E-learning 在線學習的結合。《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課程混合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由于軍校的特點,使學生上網受限,線上學習只有通過軍事訓練網的軍隊網絡教學平臺來部署《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的MOOC資源。學生線上學習采用將以下兩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
(1)通過軍網上部署的MOOC課程完成線上學習;
(2)通過手機,利用“雨課堂”發布學習信息,完成該課程的學習任務。
1.3 教學內容的重構
混合教學需要精心對現有教學內容進行重構性設計。比如哪些內容適合學生在線學習,哪些內容需要課堂講授;課堂討論的組織與評價采用什么方式;什么樣的討論主題既能夠結合課程內容又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能力提升;課堂講授與在線學習在時間上如何銜接與安排;如何利于在線論壇進行交流;在線自測練習和作業安排同時要綜合考慮在線學習對學生課業負擔的影響等。
由于軍校學生采用的是整齊劃一的管理方式,學生自由度不大,我們將現有的《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MOOC資源進行加工改造,細化知識點,重構教學內容設計,使學生通過軍隊網絡教育平臺進行線上學習,課堂上針對重點、難點及典型問題進行研討式學習。
混合式教學采用多種方式,主要分為教師主講引導式、學生主講式、問題研討式、課堂補充式、項目實踐式等。表2列出了 《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混合式教學設計方案。
《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的實驗課采用相關的討論形式,首先采用任務驅動模式,規定上機實踐內容,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預習和課上討論之后完成規定的題目,課下以分組形式完成組內討論,并在輔導答疑課上進行展示、分享、交流,教師在實踐課上直接進行作業輔導,對集中典型的問題進行講解。
1.4 考核方式的改革
課程考核采用綜合評價方式,由線上評價、線下評價和無紙化考試組成。線上評價融合系統評價和學生互評;線下評價融合課堂研討、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評價成績占總成績的40%;無紙化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60%。
另外,對于參加全國程序設計競賽獲獎的學生,根據獲獎等級,給予相應的加分:獲得國家二等獎以上加10分;獲得省級一等獎或國家優秀獎以上加8分;獲得省級二等獎加5分;獲得省級三等獎加3分,總分為100分。
2 進行混合式翻轉教學面臨的困境和啟示
實行翻轉式混合教學,除了具有很好的教學設計外,如何保證學生線下的學習效果?學生是否會認真看視頻?作業和自測是否抄襲?都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保證混合教學的效果,我們必須加強對學生在線學習行為的全程跟蹤,因此我們還需要對面臨的問題進行改進。endprint
2.1 進一步改進與翻轉課堂配套的教學資源
盡管我們建立了豐富的《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MOOC資源。但軍事教育網絡課程平臺更側重于資源征集、管理和發布。例如學習進程記錄、學習基礎判斷、學習效果評估等支持不夠;線上學習缺乏為學習者提供足夠的思考空間;與基于大數據和智能服務“一站式”網絡教育平臺還有很大差距。根據目前的建設環境,在引進一些大家、名師教學視頻內容的同時,結合我校教學特點,錄制相關的SPOC,通過“雨課堂”發布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學生的碎片化時間,作為我們線上教學的有力補充。不過“雨課堂”的實施需要開放學生的手機使用時間。
2.2 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時間難以保證
對全軍現役官兵和軍校在校學生而言,線上自主學習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自制力和學習時間難以保證。
軍校學生整齊劃一的管理方式,使得學生投入線上學習的時間有限。為了讓他們高效完成線上學習任務,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兩點:一完善線上學習評價機制;二學生除了線上學習外,還可以通過微信群、QQ群等,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通過SPOC來進行學習和答疑。
2.3 建立健全我校MOOC和SPOC教育管理機制
目前軍校課程考核和量化管理指標體系主要以傳統教學模式為參照來設計,而以慕課教育平臺為主的管理體系尚未有詳細的政策出臺。一方面,在增強軍校教師使用慕課平臺的動力和促進學生完成慕課課程學習并通過考評方面應給予積極必要的激勵機制;另一方面,學生自主完成慕課學習的意識不強,在線交流討論以及相應的監管機制方面應給出相應的評價方案。
3 結 語
基于“互聯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勢不可擋,給我校教育教學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利用這一契機,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探索適合我校MOOC環境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以提高軍隊人才的信息化建設。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D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2012-03-13.
[2]董薇,郝凱亭.略論軍隊院校慕課教育平臺及其構建思路[J]. 中國軍事教育,2014(2) : 71-73.
[3]沈藝,劉武軍,肖晨.軍隊院校慕課背景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芻議[J].中國軍事教育,2014(2) : 74-75.
[4]王穎,張金磊,張寶輝.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 MOOC) 典型項目特征分析及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 :67-75.
[5]吳寧,房琛琛,任燕飛.大班教學環境下基于SPOC 的混合教學設計與效果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16(5) : 32-37.
[6]楊斌,王以寧,任健四,等.美國大學IPSP課程混合式翻轉課堂分析與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15(2) : 118-122.
[7]薛玉利,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模式在數字電子技術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物聯網技術,2016,6(9):94-95.
[8]車敏.淺析“互聯網+”時代教學改革的新模式[J].物聯網技術,2016,6(10):115-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