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法萍
摘 要:名著中蘊含著大量的優秀文化,通過對名著的閱讀會促進學生增加知識儲備量。學生的閱讀不僅要關注教材閱讀,而且要關注名著閱讀,使名著閱讀課堂化,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思維會活躍,理解能力會增強,情感也會變得更加豐富。因此,名著閱讀課堂化對于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成績的提高有著重大的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閱讀;課堂化;語文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20X(2018)33-0040-02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聰明起來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學生通過大量的名著閱讀,語文素養會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因為名著中不僅包括大量的語言文字,而且包含優秀的思想和觀念,可以使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知識,提高道德修養。傳統教學中,語文教師把名著閱讀都安排在課外,這樣并不能很好地掌控學生的名著閱讀情況。教師要鼓勵學生將名著閱讀課堂化,使學生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在閱讀中提高自己的語言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閱讀過程中,教師要關注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的引導,引導學生學會積累,提高認識,在名著閱讀中與名人交流,提高自身素質。
一、轉變觀念,使學生認識到名著閱讀的重要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名著閱讀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提高的一種有效手段和方法。名著中蘊含了豐富的語言知識,通過大量閱讀,學生會掌握一定的名著閱讀方法和策略,在無形中提高自己的語言技能,實現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轉變從思想,指導學生對名著進行閱讀,使學生可以在閱讀中體會到閱讀的重要意義。教師的思想發生了變化,就會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提出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使學生可以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在無形中夯實語言基礎,提高語言能力。教師在課堂上融入名著閱讀,使名著閱讀課堂化,會點燃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的動力,為課堂注入新的血液,促進語文課程呈現出生機和活力。教師在轉變觀念的同時要以身作則,通過自己大量的名著閱讀來帶動學生,培養學生名著閱讀的興趣和主動性。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閱讀《水滸傳》《駱駝祥子》《昆蟲記》《童年》《簡·愛》《海底兩萬里》《格列弗游記》《西游記》《紅星照耀中國》等。名著是學生將生活和文學連接起來的橋梁,學生在名著中會看到更高層次的生活,在生活中會看到名著的縮影,進而將兩者結合起來,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用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的名著來指導自己的生活。
二、關注媒體,增加學生對名著閱讀的興趣
在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媒體的幫助來點燃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主動性,通過形象的展示來提高學生名著閱讀的積極性。名著閱讀課堂化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比較閱讀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對名著進行比較,通過媒體呈現出的多角度信息來深化理解,通過多層次的分析來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如果學生只是通過口頭比較或者是交流,并沒有太深的印象和認識,學生很快就會忘記這種比較結果和比較認識。但是通過媒體的幫助,教師可以把學生比較的結果呈現出來,幫助學生深化認識強化理解。例如,在閱讀《格列佛游記》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地閱讀《桃花源記》和《魯濱孫漂流記》,并鼓勵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在對比中分析其中的人物、事件和影響。課堂上學生可以通過表格或者是圖片的方式來進行比較分析,在總結中了解這幾本名著的異同,對其中的人物和事件形成更深刻的認識。有了這種比較,學生對名著的理解會更上一層樓,進而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讓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提高。
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閱讀前進行網上查閱,了解作品的相關信息和評價,知道作品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資料。網絡上的豐富信息會使學生了解更多的有關閱讀名著的信息,進而可以主動地參與到閱讀過程中,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
教師還可以利用媒體的幫助來給學生播放一些根據名著進行改變和拍攝的電視劇以及電影,促進學生通過直觀的形象來更好地理解名著。例如《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游記》和《水滸傳》等都有豐富的視頻資料可供選擇,它們的情節生動、形象豐富,會給學生留下直觀的印象,促進學生產生閱讀名著的欲望。視頻的表達效果和文字的表達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會給學生帶來多種感官上的刺激,讓學生在不同感官的幫助下體驗文學、體驗名著,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來更好地理解名著,提高學生的名著鑒賞能力。
三、溝通交流,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名著閱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生的閱讀量不能低于260萬字,要求學生通過大量并且廣泛的閱讀來開闊視野、積累知識,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教師不僅要關注閱讀的數量,同時要關注閱讀方式的選擇,通過學生閱讀的內在動力來促進學生主動閱讀,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成為閱讀的主體。
為了實現名著閱讀課堂化,教師要為學生提供閱讀時間和閱讀空間,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讀書感受和讀書體會在課堂上分享,通過溝通和交流的方式來開闊視野,了解更多的名著。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共同去閱讀《海底兩萬里》,并讓學生讀完后在課堂上交流和分享心得。交流中學生會對尼德蘭有一個更清楚的認識,會了解海底遇到的是礁石還是海怪,會知道在海底世界中還有一片森林,會知道太平洋下四千米的真實情況,會知道瓦尼克羅群島以及珊瑚王國和價值千萬的珍珠,還會了解阿拉伯隧道、希臘群島以及海底煤礦……溝通和交流豐富了學生的見識,促進學生了解更多有關海底世界的知識,增長了學生對海洋的認識,燃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激情。《海底兩萬里》中的馬尾藻海是一片讓學生感到神奇的海洋,他們在交流過程中總是眼睛放光,有說不完的話題;其中的抹香鯨和長須鯨更是令他們感到好奇,這種龐然大物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它們的生活習慣是怎樣的?從合恩角到亞馬遜的旅途更是會學生激動不已,他們的好奇心在交流中不斷激起,在溝通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認識,深化了對名著的理解。
為了使學生可以主動閱讀,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名著故事會、讀書筆記手抄報、讀后感征文比賽等活動,通過不同的形式來豐富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熱情。學生通過參與不同活動會積極主動地分析和思考,進而在活動中展現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在實踐中提高閱讀能力。
四、講究方法,提高學生進行名著閱讀的針對性
在名著閱讀課堂化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授之以漁”的教育,多從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上來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掌握名著閱讀技巧,進而通過閱讀夯實基礎,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和文化底蘊。名著閱讀中,學生要精讀和略讀相結合,通過粗略地閱讀了解閱讀內容和背景知識,通過精讀來感受名著的語言、景物描寫、人物性格和表達的思想。而且學生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來有選擇性地進行精讀和略讀,自己感興趣的名著可以精讀,并且進行深入分析和探究,細致地分析其中的人物特點和語言風格、寫作手法和表達特點等。同時學生還可以做好評議摘錄,把自己喜歡的語言摘錄下來,形成自己的體會和感悟,對于自己不太感興趣的名著,則可以采用略讀的方式,了解文章的主要含義,知道文章的故事梗概,對名著有一定的認知即可。
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學生會認識到名著通常都是通過塑造形象來表現生活、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所以“欣賞作品的形象”與“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在理解名著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而且這幾個方面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學生需要以文字為載體,透過字里行間的語言來理解名著,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和閱讀能力。
在名著閱讀中,學生會認識到欣賞作品的形象是基礎。名著中的形象尤其要關注人物形象的欣賞,因為很多名著大都是通過人物和人物的活動以及相互關系來反映現實生活的。各類名著所塑造的各種類型的人物,反映著社會生活中的各個不同方面。在名著中,為了表現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作者會塑造其他各類形形色色的形象,借助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來襯托主要人物,進而使主要人物形象變得更加高大,個性更加突出。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名著閱讀實踐中對這些形象作賞析。
在選擇名著時,教師可以以課文為主線,結合教材內容選擇恰當的名著,鼓勵學生在教材的引導下主動閱讀,提高名著閱讀興趣。例如,在學習《楊修之死》時,很多學生對曹丕和曹植之間的爭斗很感興趣,對曹操這個人物很好奇,教師就可以因勢利導,告訴學生這篇文章是選自《三國演義》這本名著的,如果學生想要了解曹操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物,就會主動閱讀,在閱讀中了解人物,產生閱讀的積極性,變“要我讀”為“我要讀”。教師將教材知識與名著聯系起來,會使學生產生名著閱讀的親切感,進而主動地進行閱讀,產生閱讀動力。通過這種恰當的連接,學生會自主閱讀,實現名著閱讀課堂化,從而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所學的知識和內容。
五、讀寫結合,培養學生名著閱讀的情感體驗
為了使學生產生名著閱讀的積極性,教師要在課堂閱讀中鼓勵學生通過寫作的方式來深刻理解名著,進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統一閱讀同一本名著,讓學生閱讀完后寫一寫讀后感。這種有一定目的性的名著閱讀會增強學生的閱讀感受,提高學生閱讀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在閱讀中思考,主動地進行摘記和理解,把自己的認識深入心靈。學生通過撰寫閱讀感悟和心得會,從多角度對名著進行反思和探究,在思考中提高自己對名著的理解和認知,進而深化認識。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寫作實踐中主動地探索名著,參與到名著閱讀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將自己對名著的理解表達出來,用自己的心靈與名著交流,實現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學生在寫作中會不斷地整理文字,并且反復揣摩自己所使用的語言和文字,學會表達。學生也會靈活地引用名著中的語言,加深理解和認識,促進學生在不斷地閱讀和寫作中領悟名著其中的妙處,并且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名著中承載了豐富的知識,它是學生不斷提高、不斷進步的語言知識載體,學生通過名著的閱讀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實現語言素養的提高。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鼓勵學生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來探究語言,實現學生對語言知識的靈活應用。
總之,教師將名著閱讀課堂化會在無形中開闊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教師通過不同的閱讀形式會點燃學生的閱讀激情,實現學生對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的掌握,進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名著閱讀課堂化可以使學生產生閱讀興趣和閱讀主動性,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探索能力和閱讀能力,進而實現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提高,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熱愛閱讀的“讀書人”。
參考文獻:
[1]楊年紅.讓學生將名著實實在在讀起來[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12):181.
[2]朱華東.讓“閱讀話題”為語文教學導航[J].河北教育(教學版),2009(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