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素云
摘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凝聚力的實踐路徑,對于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面對貪污腐敗、政治信仰缺乏、干群關系緊張等黨建工作問題,應當以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為全面從嚴治黨的基本途徑,以思想教育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觀念和政治覺悟,以制度建設優化黨規黨紀和法律制度,在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協同并進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關鍵詞:思想建黨 制度治黨 全面從嚴治黨
在經濟社會轉型的條件下,黨建工作遇到了官員貪污腐敗、黨員缺乏政治信仰、干群關系緊張等問題,這些問題弱化了黨的公共形象和執政能力。在這種時代環境中黨中央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主張,為黨建工作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是開展黨的建設的基本原則,也是全面推進從嚴治黨的重要途徑,所以應當探索以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推進黨建工作的實踐路徑。
一、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是無產階級政黨的獨特優勢
中國共產黨并不是先天就具有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政黨,特別是在建黨初期中國共產黨面臨著經濟落后、社會腐朽、封建思想彌漫、專制思想橫行的基本國情,在這個的國度中是不可能自然而然地產生先進的革命政黨的,所以在建黨初期共產黨就將“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等作為革命建設的重要內容,并形成了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的政治傳統。
(一)思想建黨的基本內容。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黨的工作重心被迫從城市轉向農村,在這種情況下黨要發展壯大就不得不吸收農民、小資產階級等階級成員,如果不能解決不同階級的思想認識、價值信仰、意識形態等問題,必然會帶來黨內思想混亂問題。1929年毛澤東提出,紅軍和黨內最需要解決的思想混亂問題,必須從黨內教育抓起,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延安整風運動期間,毛澤東在《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等著作中全面闡述了共產黨的建黨理論,提出了“思想上入黨”的黨建要求。正是因為堅持不懈地加強思想建黨,才實現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鄧小平就說過,思想建黨、開展黨性修養教育等是黨建工作的“偉大工程”,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的思想建黨學說對黨的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在改革發展的當代社會中,思想建黨是夯實黨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凝聚改革共識的重要途徑。鄧小平就提出,思想領導是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要做好黨的工作必須從思想上解決問題。習近平多次提出,要將制度治黨和思想建黨結合起來,通過群眾路線教育、先進性教育等方式提高黨的先進性。黨的十八大就將思想建黨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并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思想建黨教育實踐活動。
(二)制度治黨的基本內容。中國共產黨在建黨之初就確立了基本綱領、組織原則、黨員入黨和建黨方針,為制度治黨創造了良好的開端。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就深刻反思了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文化大革命等時期在制度治黨上的經驗教訓:遵義會議以來,我黨就形成了民主集中制的傳統,這些黨內民主制度并未很好地堅持下去,也未形成完善的黨內制度,進而給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帶來許多負面影響,所以在黨建工作中還是法制更靠得住。習近平在制度治黨問題上提出,應在完善黨建制度和機制上下功夫,建立管用的、有約束力的制度來管人、管事、管權,穩步推進反腐倡廉工作制度化。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等重大戰略主張,進一步明確了制度治黨的基本思路及方法路徑。
二、全面從嚴治黨視域下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的內在聯系
(一)思想建黨是制度治黨的基本內核。黨的建設是以思想、組織、作風、制度等建設為基本內容的復雜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思想建設發揮著重要的思想統領作用,“我們有馬克思和共產主義信念,有共同理想……都是我們的真正優勢”[1]。首先,思想建黨決定著制度治黨的基本方向。制度是帶有價值導向和道德色彩的行為規范,共產黨的制度治黨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價值內核、以人民群眾利益為內在要求的制度建設,如果背離了正確價值理念的要求,那么制度治黨就會走向歪路或邪路。此外,思想建黨決定著制度治黨的實現程度。制度是約束人、規范人、引導人的行為規范,制度建設離不開人的思想認知、價值認可、觀念認同等,如果黨員干部對黨的制度缺乏敬畏意識、價值信仰、執行意識等,那么再好的制度也是形同虛設,難以發揮預期的效果。
(二)制度治黨是思想建黨的重要保障。制度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全局性等特點,制度建設“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關系著國家的長治久安。首先,制度治黨影響和決定著黨的整體意志。制度能夠充分地約束、引導、激勵黨員干部的行為,促使黨的意志和行為朝著既定的方向發展。共產黨之所以在革命和建設中能夠凝聚民心、凝聚力量,與嚴格的黨紀、軍紀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比如革命戰爭時期的“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支部建在連上”等都是黨的制度建設的具體表現。同時實踐也表明只有堅持制度治黨,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黨的凝聚力和先進性。此外,黨員干部對黨規黨紀的思想認同也是制度治黨的重要內容。制度并不是冷冰冰的行為規范,它內蘊了特定的道德要求、社會理想、意識形態等,加強制度治黨有助于增進黨員干部對制度的認同,增進全黨的思想共識和價值認同,推動黨的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積極推進黨內法規建設,對部分黨規黨紀進行了重新修改,推動了黨的制度的科學性、合理性和規范性,為思想建黨營造了良好的制度基礎。
三、以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路徑
(一)以思想建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從本質上講,全面從嚴治黨就是要提高黨員干部的政治覺悟、道德素質,改善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生活作風等,而這些與思想建黨的基本要求有著密切聯系。所以,應當將思想建黨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主要內容,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廉政教育、群眾路線教育實踐等方式培養黨員干部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公仆意識、廉政意識等,使黨員干部能夠自覺做到忠于職守、以民為本、廉潔奉公、依法行政等。比如應當深入開展黨風廉政教育,以孔繁森、焦裕祿等優秀共產黨員為榜樣開展廉政教育,提高全體黨員的廉政意識。應當從傳統文化中提煉廉潔奉公、鞠躬盡瘁、勤政廉潔的文化因子,以諸葛亮、海瑞、于成龍、文天祥等歷史人物的精神和事跡激勵黨員干部,培養黨員干部正確的思想認識和政治信仰。應當以法制教育、理想教育等方式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覺悟、法治意識和服務意識。此外,應當將黨性修養教育作為思想建黨的重要內容,引導黨員干部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批評、自我要求等,在黨性修養教育中將政治信仰、道德要求等內化為黨員干部的價值認同,使黨員干部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糾正自己錯誤的思想念頭和言行舉止。比如,應當從黨員干部的思想薄弱點、利益需求點、情感共鳴點等出發開展靈活多樣的黨性教育,以真實的生活事例、貼切的反腐案例等影響和改變黨員干部,在細微處、小事中培養黨員干部的自律精神和慎獨意識。再如,還應當充分尊重不同個體的認知差異、生活經驗、利益需求等,以個性化、針對性的方式開展黨性教育。[2]
(二)以制度治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制度治黨是推進黨建工作和依法治國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方式。因此,應當將制度治黨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內容,不斷完善黨紀黨規、廉政制度、黨的領導制度等,將黨的意志轉化和落實到制度層面。比如,應當建立黨委領導、紀委負責的黨風廉政機制,不斷提高黨風廉政建設的力度;應當建立統一領導、民主決策的重大決策機制,推進黨內決策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應當建立全覆蓋、零容忍的黨風廉政制度,營造不敢腐、不想腐的廉政文化氛圍,培育以反腐倡廉為核心的制度治黨體制。其次,推進制度落實。制度治黨的關鍵在于制度執行和制度落實,將黨的建設納入法治化建設的軌道,嚴格依據制度規范、法律法規等開展黨內工作和黨的領導工作。比如應當完善黨內監察制度、干部問責機制等,按照法律制度、黨章黨紀的規定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嚴懲失職瀆職、貪污腐敗、消極墮落、驕奢淫逸等黨內腐敗行為。再如應當建立多層次、全覆蓋的黨內監督網絡,建構黨內機關、黨員干部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黨員干部監督機制;應當用法律制度保障公民的監督權,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對黨員干部的監督作用,以群眾監督改善黨的工作作風。[3]
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必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我們既不能將思想建黨看成“虛頭巴腦”的東西,也不能將制度治黨看成“無關緊要”的事情,而應當將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結合起來,以兩者的相互結合、協調互動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參考文獻:
[1]曹豐漢.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的有機結合[J].福州黨校學報,2016,(06).
[2]于洪生.責任意識:制度治黨與思想建黨的連接點[J].黨政論壇,2016,(10).
[3]劉子平,李衛紅.全面從嚴治黨:科學內涵、現實梗阻與邏輯進路[J].求實,2016,(06).
(作者單位:中共西平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