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摘要:體育課的節奏體現了課堂是否生動,是否有生命力,是否有實效。體育課的節奏關系到教學的循序漸進,也關系到最終目的的實現。只有依據教學實際,遵循教學規律,把握教學的節奏,才能上好每一堂體育課,保障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體育課;教學;節奏
一、什么是課堂教學節奏
節奏是指一種有規律的、連續進行的完整的運動形式。它是動態的,包含強與弱、快與慢、輕重與緩急、長久與短暫等內容。教學節奏是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是連接教學內容的紐帶,是教學有效性的保證。根據體育教學的規律,節奏可分為多年節奏、年度節奏、學期節奏、單元節奏和課時節奏。每節課的課時節奏是教學節奏的最小單元,是課堂教學能有理有序實施完成的基本保障。
二、體育教學需要把握好課堂教學節奏
一堂體育課的內容是由教材中1-2個內容按一定的順序組合起來的,從內容練習的本身和課堂教學的整體來看,都有著很強的運動規律和節奏。教學過程中教與學有秩序、有節拍、有韻律的變化,過程起伏有致、張馳交錯、快慢適宜、詳略分明都可決定教學實效。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用同一種語調,用同一種練習方式,同一種運動量去教學,必然會使學生肌肉疲勞、精神乏味、注意力分散,課堂實效也就無從談起。課堂教學節奏還與多方面因素相關,如教學班級、環境天氣、器材、師生情緒等,所以,將設計好教學節奏并將其納入到課堂整體教學之中是提高教學實效的重要一環。
(一)把握序列節奏。
體育教學過程中,重視心理、生理因素的教學,會使課堂氣氛和諧、富有節奏感。情緒低落、不夠興奮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降低練習實效;但是多次出現情緒高潮又會形成亢奮狀態,過早出現疲勞,同樣影響教學進程。一節課按順序一般分為開始部分、準備活動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它也可稱為一節課的序列節奏。按照節奏進行教學才會使課堂形成開始、發展、高潮和結局四個部分。如果教學順序亂了,課堂教學有可能出現本末倒置,影響教學實施。比如一上課直接進入基本部分,學生會因為沒有開始部分不知上什么內容,沒有準備部分而容易受傷,或直接進入亢奮狀態而使后面不能自控等,由于節奏混亂使這節課沒有層次和實效。所以,一節課有發泄、有節制、有高有低地控制情緒活動,形成一種有規律的生理、心理序列節奏,是教學過程中應該特別重視的。
(二)把握內容節奏
課堂教學還要注意把握課堂的內容節奏。一節課的內容一般分為主要內容和輔助內容,主要內容占用的時間長,師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些;輔助內容占用的時間短,師生的注意力也可適當放松。這樣有利于層次分明、節奏清晰、重點突出、有張有弛地進行教學。比如,基本部分內容是一節課的主要內容,它的教學時間就要遠大于其他部分的教學時間,師生的注意力也是最集中的時候,教學節奏慢而清晰,使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內容。反之,如果整堂課內容沒有主次之分,造成整堂課注意力都很緊張或很松弛,沒有節奏變化,師生因此很快產生疲勞,不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
在實際教學中,教學節奏往往不是按照計劃一成不變的進行。因為學生是一個個有思想、有個性、有活力的實體,他們并不是想像中的思想統一、行動一致的木偶人,他們不會完全按部就班地按照老師的設計去完成課堂學習,總會有一些學生說話、打鬧、消極練習等等,這些都會打亂課堂的教學節奏,干擾教學的完整性,使課堂實效大打折扣。這就好比看電視劇,如果不時插入廣告,就會打亂觀眾觀看節目的連續性和節奏,使人胃口大跌。
那么,我們怎么應對呢?在這種節奏被打亂的情況下,我們就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使教學節奏按照預設順利進行;或者隨機應變,進行課堂中設計,恰當調整教學方法和節奏。所以課前,教師必須深入研究學生的學習實際和教材的內容特點,合理設計課堂教學方案和節奏;課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踏準課時節奏,方能有效完成課堂教學。不難看出那些“放羊課”或“趕羊課”,既沒有具體可行的教學方案,又沒有明確的課堂節奏,最終沒有課堂實效。
(三)把握講練節奏
體育課的突出特點就是身體活動與思維活動緊密相聯。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求教師把握好講練節奏。“講”要求精講,“練”當精練。
精講決不等于少講,但如果講的過多,且無關痛癢,過多占用練習時間,出現“冷堂”現象導致學生情緒松弛,注意力分散,產生厭倦心理情緒,勢必破壞了教學節奏,實為體育教學之大忌。如果因此而少講,甚至不講或以練代講,一味追求多練,形成拔苗助長,也不能顯出課堂節奏來。好的課堂節奏,總是“講”的目標單純,重點突出,畫龍點睛。有時有講有練,有時練練講講,使講練結合,天衣無縫。同時在“練”中不盲目追求大運動量、大強度,練習適可而止。注意做到精講精練,而且把講、練、思結合起來,引起學生的練想結合和強烈的情感共鳴,這樣就能抓住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師生有效溝通互動,課堂氣氛也會顯得十分和諧,有利于學生的智力和體力的協調健康發展,使教與學兩方面都得到同步發展,教學效果就會更好。
三、怎樣把握課堂教學節奏
體育教學是在“動”中求得有節奏的變化與發展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有目的、有組織、有次序、有節奏的把握各個環節,實施計劃、措施和教法,確保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的傳授,發展學生身體素質。教學節奏的實施,要求教師本身具有節奏感,并根據教學的主客觀因素從整體節奏出發,通過分解節奏,最終提高課堂實效。為此,我們要做到這幾點。
(一)要堅持不懈的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使學生養成不遲到、不隨意說話、做小動作、積極認真學習等習慣,這樣就能保證教學節奏不會節外生枝,它是提高課堂實效的基本要求。
(二)處理問題果斷有效,不消耗正常教學時間。課堂上會出現各種意外,我們應準確、快速處理,并盡快回到教學主題上,不能讓“意外”成為這堂課的主題,應有效的控制課堂教學的節奏。
(三)教法要新穎,使學生在練習中愉快地融入到教學內容中。教學節奏根據內容的變化而變化,可以有效的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四)教學環節要流暢。教學過程中的每一部分內容既相對獨立又共為一個整體,所以,教師在安排內容,選擇場地、調整隊伍時,也要配合節奏的安排,使教學發展節奏自然形成。教學節奏的平穩有序是學生理解掌握教學內容的關鍵,是課堂教學的保障。
(五)課堂教學主次分明,課堂生動,節奏清晰而有生命力。教學內容決定教學節奏,教學節奏輔助教學內容。
總而言之,體育課也要來點節奏感,使之充滿活力,灑滿陽光,洋溢青春,書寫輝煌。
(作者單位:寧夏銀川市第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