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哲 董京俊
創造性思維是小學階段學生應該重點訓練的能力之一,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體育運動已經成為小學生重要的學習內容。所以無論從家庭還是學校層面,應強化體育運動對拓展小學生創造性思維起積極作用的意識,利用多種方式,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
任何一項體育運動的產生都源自某一實際需求,通過不斷演變形成獨特運動風格和技能要求。由體育運動涉及的相關項目可知,各個體育項目都對某一身體關節和部位形成特定訓練強度,以激發其身體技能。比如在接力賽中,除了對跑、跳、走等能力具有較高要求以外,對學生團隊默契程度以及排位也提出新挑戰,學生通過參加接力賽,能夠更加了解自身身體素質,同時逐漸建立對結構認知的意識,有助于將結構意識遷移到日常生活中。
對小學生而言,身體機能正在成熟當中,小學階段也是提升身體機能的重要時期。任意體育運動都具有技巧性,無論是特殊訓練還是日常運動當中,對某一技巧進行多次訓練,能夠讓學生對自身身體的優勢和劣勢有一定的認知,所以在后續運動中,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借助訓練技巧,形成自身運動優勢,特別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發展過程中,有助于學生不斷突破身體限制,在借鑒他人運動方法及技巧的同時,不斷完善自身運動策略,最大程度提高運動能力。
嚴格而言,體育運動有競技體育與大眾體育之分,因此,其參與性和競爭性十分顯著,而兩者既有重疊部分,也有明顯差異。小學生由于其認知能力和身體機能限制,其對有體育運動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娛樂層面,因此,娛樂化的體育運動更加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特別是現階段,在全民體育背景下,體育運動的形式更加多樣化,加上民間體育運動的發展,適合小學生的運動項目日趨豐富,不僅如此,小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能夠創造性地將不同運動項目結合起來,形成更加有趣的新的運動形式,這是傳統體育運動對促進創造性思維形成的價值體現。
小學體育教師對推動體育運動教學的主要力量,現階段,部分小學體育教師教學理念滯后,對體育運動存在思想誤區,無法正確認識體育運動對小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巨大作用,將體育運動局限在課本教學和日常鍛煉的范疇,體育教學的深度不夠。所以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學應該革新教學理念,將學生創造性思維訓練與體育教學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比如將體育運動的場所由操場拓展為整個校園,基于學生特點,將競技體育與休閑體育并行教學,豐富體育內容教學內容。
此外,目前體育教學中基礎性思維的培養占主導,這也體現在思維培養方式上,在球類項目中,教師會采用標準化的大綱來進行課程教學,學生對該球類運動的發展以及技巧的掌握,也會按著教材的要求進行,創新思維的形成通道較為封閉。具體以籃球教學為例,在進行投籃訓練時,教師將基本的投籃原則與時機的把握告知學生即可,讓學生自己在投籃訓練中,發揮想象調整姿勢與投籃時機。在其他體育運動中,也是如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針對要領進行重點指導,學生在聯系過程中,利用想象調整姿態,完成訓練。
小學階段,特別是低年級階段,體育運動側重于娛樂,滿足學生天性的同時,增強其對體育運動的視野,學校方面應該完善和豐富體育運動設施,并且在場地條件允許的條件下,豐富現有體育設施。同時將游戲思維融入體育運動中,組建各類運動隊,比如籃球隊、圍棋隊以及游泳隊等,滿足不同學生的運動需求,鍛煉并提高其思維活躍性,同時通過設置特色課程,比如高爾夫以及輪滑運動,引導學生切換思維模式,不斷探索自身運動潛力。
不同體育項目對小學生創新訓練的側重點有所差異,比如在乒乓球項目中,揮拍姿勢決定了乒乓球的旋轉方向以及球速,學生此時需要判斷球的落點與力度,進而成功回球。所以乒乓球項目對學生思維反應力要求較高,通過反復訓練,能夠提高學生的反應力。再比如,就臺球而言,側重于對學生的空間想象以及手段準度的訓練,臺球作為大眾娛樂項目,隨著斯諾克的發展,逐漸成為主流的休閑方式,優秀的臺球運動員,都擅長于走位、做球以及解球,而這些技能的掌握都需要發揮創造性思維。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相關專業教練應該從擊球入袋開始,逐漸建立起空間思維能力,由此可見,臺球對學生空間思維能力要求較高。所以學校層面,根據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在現有條件下,豐富相關體育運動設施,有利于從不同維度,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并且促使學生建立其不同思維方式,以應對不同環境。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極大推動的體育運動的發展,智能設備的普及,能夠更好的監控學生的體能狀態以及相關數據,為優化運動形式和強度,提供數據支撐。
1.多媒體技術能夠全景展示技術動作,提高運動有效性
多媒體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大型國際賽事以及日常訓練當中,為優化訓練模式以及強度,提供數據參數。所以,多媒體技術也可應用于檢測學生的體側數據。在短跑訓練中,可通過學生呼吸節奏、步伐調整以及身體姿態等相關數據建立相關模型,學生可利用可視化的視頻或者圖像,對自身體能狀態進行評估,進而做出相應改進,通過反復的矯正,實現各方面機能的最大發揮,提高運動的有效性。
2.利用VR、AR等技術,拓展體育思維空間
VR、AR技術在體育運動領域的運動,已經成為新的流行趨勢。小學生的求知欲較強,但很多體育運動無法直接參加,利用VR、AR技術,能夠最大程度模擬體育運動的相關場景,拓展其思維空間。比如在方程式賽車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深度更近一步,逐漸成為動態思維模式,因為在賽車比賽中,車與環境的空間關系更加復雜,并且具有安全風險,學生在全真模擬環境中,能夠有意識調整人車關系,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最佳成績,可見利用VR、AR等技術,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形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體育運動的形式與內容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小學生正處于思維成熟的關鍵時期,培養建立創造性的思維模式,對其發展具有巨大作用。通過優化小學體育教師結構、更新教學理念,完善相關校園基礎設施,并且將多媒體手段融入日常教學中,才能從根本上推動創造性思維的拓展,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
[1]郭維民.論高師體育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及其培養[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1 (04).
[2]張新生.應重視體育運動中創造性思維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1990(06).
[3]周德銓.試論體育教學中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0(04).
[4]翟廉芬,徐漢生.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創造力發展模式的初探[J].體育師友,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