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波
遂寧市中心醫院普外科,四川遂寧 629000
胃腸快速康復治療對腹部中大手術患者術后腸麻痹和臨床結局影響的研究
楊寧波
遂寧市中心醫院普外科,四川遂寧 629000
目的分析胃腸快速康復治療對腹部中大手術患者術后腸麻痹和臨床結局的影響。方法選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腹部中大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給予對照組患者傳統治療,給予觀察組患者胃腸快速康復治療,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口服進食量達60%需要量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術后首次通氣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術后1 d、術后4 d、術后7 d的CR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8%,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生命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胃腸快速康復治療能夠改善腹部中大手術患者術后腸麻痹和臨床結局,值得推廣。
胃腸快速康復治療;腹部中大手術;術后腸麻痹;臨床結局
通常情況下,腹部中大手術患者術后會在不同程度上出現腸麻痹現象。現階段,臨床上還沒有完全明確腸麻痹的發生機制,認為其與麻醉鎮靜藥物、胃腸激素、炎癥介質、神經系統等因素具有密切相關性[1-2]。該研究主要針對術后腸麻痹的具體發生機制,采用胃腸快速康復治療法對患者進行治療,以此來改善臨床結局,現報道如下。
在2015年1月—2017年2月來該院進行治療的腹部中大手術患者中選取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50例,平均年齡(52.05±7.12)歲,包括 36 例男患者,14 例女患者;觀察組患者50例,平均年齡(52.21±7.26)歲,包括35例男患者,15例女患者。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符合臨床對比要求。患者納入標準:意識清楚,具有正常的語言交流能力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級為B級和A級者;擇期進行腹部中大手術治療者;年齡在18~80歲之間者。患者排除標準:近期內采用激素治療者;近期內進行放化療者;對腸內營養液成份過敏者;存在腹部手術史者;腎功能損傷者;血脂異常者。
對照組(傳統治療法):①完成手術后,將患者送到病房,對其進行持續性的胃腸減壓治療;等到患者的腸道通氣之后,將胃管拔除,給予其300 mL腸內營養液進行腸內營養治療,12 h之后,將腸內營養液的應用劑量增加到500 mL,然后再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將其慢慢的增加到正常需要量;根據患者的進食意愿自行進食;②術后在尊重患者意愿的基礎上,囑咐其自行活動;③通常情況下,在口服營養不足時,則要給予其補充PN。
觀察組 (胃腸快速康復治療):①根據患者的喜好,擺放其喜歡的食物在水果在病房內,促使患者能夠隨時聞到食物和水果的氣味;促進患者胃腸蠕動,第其食欲進行刺激,指導患者觀看和食物相關的影片,每次觀看的時間在三餐之前,觀看30 min/次,觀看3次/d;患者三餐由陪護人員在床旁進行陪伴;②指導患者咀嚼口香糖。術后開始給予患者無糖口香糖咀嚼,咀嚼3次/d,每次咀嚼的時間為30 min;③在口服營養不足的情況下,要給予患者補充腸外營養;④術后將患者胃管保留,但是不對其進行胃腸減壓,如果患者有腹脹現象出現,便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減壓操作,術后24 h可以將胃管拔除;⑤術后指導患者進行早期下床活動,手術后第1天指導患者在床邊、床上進行活動,主要是進行下肢活動,從手術后第2天開始,要指導患者進行3次/d以上的下床活動,將每次活動的時間控制在20 min以上;⑥術后給予患者早期腸內營養,完成手術后6 h,要給予患者100 mL腸內營養液口服,術后12 h開始,要給予患者口服300 mL腸內營養液,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其分次口服。術后24 h,要將營養液劑量增加到500 mL,如果患者口服營養液存在困難,則要給予其經鼻胃、腸管鼻飼或者空腸造瘺管管飼。
①對比兩組腸麻痹恢復指標:術后口服進食量達60%需要量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術后首次通氣時間。
②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結局指標:住院時間、應激水平指標CRP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③對比兩組患者術后生命質量,采用EQ-5D量表問卷對患者生命質量進行評價,量表主要包括焦慮與抑郁、疼痛與不適感、日常活動、自理能力、活動能力5方面的內容,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術后生命質量越高。
將所收集數據納入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s)和[n(%)]表示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t檢驗與χ2檢驗差異,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術后口服進食量達60%需要量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術后首次通氣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腸麻痹恢復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腸麻痹恢復指標對比s)
注:a與對照組對比 P<0.05。
組別 術后口服進食量達60%需要量時間(d)術后首次排便時間(h)術后首次通氣時間(h)對照組(n=50)觀察組(n=50)6.35±0.99(4.22±1.02)a 76.99±17.89(60.22±16.68)a 59.89±14.89(42.58±12.28)a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CRP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1 d開始,CRP水平顯著上升,術后4 d出現持續上升的現象,術后7 d開始出現下降現象,但是依舊高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術后 1 d、術后 4 d、術后7 d的CR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應激水平指標CRP對比[s),mg/L]

表2 兩組術后應激水平指標CRP對比[s),mg/L]
注:a與術前對比 P<0.05,b與對照組對比 P<0.05。
組別 術前 術后1 d 術后4 d 術后7 d對照組(n=50)觀察組(n=50)1.23±0.18 1.25±0.15(7.68±0.19)a(5.02±0.22)ab(6.89±0.96)a(3.22±1.04)ab(4.45±1.68)a(2.08±1.28)ab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5.22±6.52)d,顯著短于對照組的 (19.99±7.89)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對照組中有2例患者腹部不適,1例嘔吐,1例腹脹,1例腸梗阻,1例吻合口瘺,1例術后出血,2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內感染,2例肺部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20%;觀察組中1例腹部不適,1例嘔吐,1例腹脹,1例術后出血,并發癥發生率為8%。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8%,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術前生命質量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相對于術前,兩組患者術后生命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并且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生命質量對比[(±s),分]

表3 兩組生命質量對比[(±s),分]
注:a與術前對比 P<0.05,b與對照組對比 P<0.05。
組別 術前 術后對照組(n=50)觀察組(n=50)0.62±0.02 0.89±0.09(0.61±0.03)a(0.72±0.01)ab
臨床上,手術、麻醉均可能會通過對麻醉鎮靜藥物、胃腸激素、炎癥介質、神經系統等因素產生影響,或者因為更多機制而影響患者的術后胃腸功能。其次,外科操作引發的炎性機制和神經機制也是引發腸麻痹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除了會促使患者出現胃腸道癥狀外,腸麻痹還會促使患者胃腸功能因為紊亂引發生理、病理改變,嚴重的情況下還會造成器官功能衰竭和腸源性感染,進而提高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延長住院時間[3-4]。該研究中,給予觀察組患者胃腸快速康復治療,術后指導患者觀看飲食相關影片,并且在其床旁擺放香味食物,陪同患者進餐,術后給予其腸內營養液,咀嚼口香糖。首先從聽覺、嗅覺與視覺等方面來對患者的腦神經與大腦皮層進行刺激,進而對吞咽反射進行誘發,增強患者的食欲。與此同時,通過對條件反射,增加患者的迷走神經興奮性,恢復患者因為手術造成的內臟神經紊亂。其次,還能夠對其胃腸蠕動和消化液分泌進行促進,進而促使其胃腸功能得到恢復。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口服進食量達60%需要量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術后首次通氣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說明患者的胃腸功能顯著得到恢復。其次,對照組患者術后1 d、術后4 d、術后7 d的CR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患者術后應激反應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8%,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觀察組術后生命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說明了胃腸快速康復治療法的有效性,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綜上所述,胃腸快速康復治療能夠改善腹部中大手術患者術后腸麻痹和臨床結局,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1]魏武.中西醫結合快速康復治療EPII的臨床研究[D].貴陽:貴陽中醫學院,2015.
[2]江志偉,黎介壽.快速康復外科——優化的臨床路徑[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5,15(1):12-13.
[3]王偉,李洪明,羅立杰,等.快速康復理念在根治性全胃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9):1487-1489.
[4]單葵順,鄧晨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4,35(4):637-639.
Effect of Rapid Gastrointestinal Rehabilitation on Postoperative Intestinal Paralysis and Clinical Outcom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ajor Abdominal Surgery
YANG Ning-bo
Suining City Central Hospital General Surgery,Suining,Sichuan Province,62900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n gastrointestinal rapid major abdominal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ileus and clinical outcome.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7,100 cases of abdominal surgery patients were trea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rapi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after oral intake of 60%to the amount of time,first defecation time after operation,postoperative ventilation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after 1 days,4 days after operation,CRP level of 7 days after operation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8%,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0%in the control group,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postoperative life quality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Gastrointestinal rapid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an improve abdominal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paralysis and Clinical outcomes,worthy of promotion.
Gastrointestinal rapid rehabilitation therapy;Major abdominal surgery;Postoperative ileus;Clinical outcome
R656
A
1004-6569(2017)07(a)-0024-03
楊寧波(1985-),男,四川遂寧人,碩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胃腸道腫瘤。
2017-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