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華
過去,在我的家鄉鎮江,無論古城內還是郊區鄉村,一進入數九寒天的臘月,各家各戶總愛“風”兩三只公雞——把處理好的雞吊在屋檐口下接受風霜的洗禮。說來也怪,經過臘月冷風吹拂的雞,會散發出一種誘人的臘香。這種特有的臘香,能讓人們更加深切地體味到過年的滋味。
兒時的除夕夜,我最愛吃的菜便是母親烹制的風雞。風雞,又名帶毛風雞,是江南地區一道傳統佳肴,更是我家每年除夕夜必備的年夜菜。母親烹制的風雞又鮮又嫩,臘香馥郁,令人回味無窮。一盤風雞上桌,頃刻間便會被全家老少吃個精光。
風雞雖然味美,但想要做好并不容易。首先,得選個恰當的時間制作,雞“風”早了因氣溫高容易發霉變壞;“風”晚了雞肉不入味,沒有那別具一格的咸鮮味及臘香。
進入天寒地凍的臘月,精心飼養一年的草雞已成熟肥壯。這時是做風雞的最佳時機。一般要選分量重、個頭大的公雞。那冠高羽長的大公雞總是特別吸引孩子們的目光。母親腌制風雞時,我就在一旁觀看,其實是想拔幾根金光燦爛的公雞尾羽,留著日后做飛鏢或毽子玩。
風雞腌制前,要將雞宰殺放盡鮮血,不用退毛,在翅膀下或腹部開個約6厘米長的直口,掏盡雞的內臟和軟硬喉管,并剜去肛門,用潔凈的干抹布把雞腹腔揩擦干凈,同時注意不能把羽毛弄濕、弄臟。將炒制好的花椒鹽,通過翅膀下或腹部切開的直口及肛門處,均勻涂抹在雞內膛,反復揉搓,讓雞內膛均勻吃透鹽料。同時,從雞嘴及雞頸刀口處也填入少許椒鹽。然后,把雞頭彎過來插入雞頸處的刀口,肛門處用碎布堵死,將兩翅兩腳合攏起來,用麻繩捆扎緊。這樣,腌制風雞的準備工作就算完成了。
“風”雞,必須將其吊在屋檐口下,避開陽光,慢慢風干。注意,刀口要朝上,防止漏鹵。二十多天后,到了臘月底,等花椒鹽完全滲透到雞肉內部,雞皮析出白色鹽晶的時候,就算風好可取下食用了。將風雞解開,拔盡雞毛,只見雞肉已由嫩黃變成金黃色了。用溫水浸泡、洗凈風雞,去了雞頭,然后放在鍋內加足水,加蔥段、姜片及料酒,用文火慢慢煮制,待雞肉酥爛、香氣四溢時便可出鍋。冷卻后,用手將雞肉撕開,剔去骨頭裝盤上桌。在年三十的餐桌上,這是一道味道濃郁的下酒美味,那口感真是既鮮咸,又香嫩,越嚼越有滋味。風雞還有一種烹制方法,就是將洗凈的風雞剁成塊狀,同栗子一起紅燒,如此便是令人垂涎欲滴的家鄉名饌栗子風雞。
如今,風雞仍是我家除夕夜必備的傳統風味菜,只不過換做由我掌勺了。過年一定要做來讓全家品嘗。不為別的,一是難舍臘月里那誘人的美味;二是忘不了兒時的那段風雞情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