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鵬
摘要:在高中物理知識學習過程中,我們要注重物理學科與數學學科之間的關聯性,將數學學科知識在物理學科中應用,可以對一些問題進行有效的求解,幫助我們對物理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文章從高中物理極值問題求解入手,將數學技巧進行利用,實現對問題的有效解析。
關鍵詞:高中物理;極值;數學技巧
高中物理知識具有一定的整體性和復雜性特征,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需要勤學苦練,多動腦、多動手,才能夠學好物理。我在做物理極值題的時候,注重對數學技巧進行把握,將數學中的二次函數法、均值不等式法、三角函數法、配方法等數學技巧進行利用,很好地解決了物理極值求解問題。高中物理極值知識的解決,需要我們發散思路,能夠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尋找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這樣一來,可以更好地提升我們的物理成績。
1 二次函數法求高中物理極值
高中物理中求極值問題時,二次函數法可以很好地對問題進行解析。在對二次函數法應用時,要對二次函數法的基本原理弄清,把握二次函數的基本關系式。二次函數的基本關系式為:
y=ax\+2+bx+c(a≠0)
結合二次函數式的原理,當a>0的時候,x=\S]b[]2a\s,這個時候,y可獲得最小值;當a>0時,x=-\S]b[]2a\s,y可獲得最大值。結合二次函數法,將其在物理題中應用,我們可以從下面的例題解析中看出:
例1:假設一輛送貨車在等候綠燈,當綠燈亮的時候,這兩貨車行進的加速度為3m/s2,而正在這個時候,一輛電動車以6m/s的速度駛來,試問貨車與電動車的距離,并對距離求解。
從例1來看,在對貨車和電動車之間的距離求解過程中,要考慮到兩車的出發情況,這一過程中,要注重對s的最大值進行求解。S=s2-s1。假設在t時間后,電動車的勻速位移s1=vt,貨車的加速位移為s2=1/2at2,貨車與自行車的距離s=vt-1/2at2=6t-3/2t2,結合貨車與自行車的距離來看,實際上是對Δs這個二次函數的最大值進行求解,則Δs=\S]4ac-b2[]4a\s=6m。
在例1這道問題當中,對Δs的求解,利用了數學二次函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問題。這一過程中,對物理極值求解時,通過對數學的二次函數法利用,能夠更加直觀的分析問題本質,使極值求解更加簡單,有利于提升我們的物理極值解題能力[1]。當然,在對二次函數法應用過程中,我們要善于發現,能夠對物理學科和數學學科之間的關聯性進行把握,只有這樣,才能夠對二次函數法更加得心應手的應用。
2 均值不等式法求高中物理極值
均值不等式法在高中物理極值求解中的應用,主要考慮到了兩種情況,一種是a+b》2ab(a>0,b>0)的應用;另外一種則是a+b+c》33abc的利用。
例2:對電源輸出功率的最大值進行計算。
在對電源輸出功率最大值進行計算過程中,結合公式:
P=(\S]εR+r\s)2R
對公式P進行變換,得到P=\S]1[](R+r[]R)2
ε2在對P求解過程中,結合均值不等式原理,可得:(R+r[]R)≥2r,則有P=≤ε2(2r)2=ε24r,根據公式,可得到外電阻R=r。
例3:半徑為R的半圓光滑凹槽固定,一個質量為m的小球,從A點運動到B點,試問小球m在哪個位置的做功功率最大,并對功率最大值進行求解。
在對這一類問題解決過程中,要考慮到小球的運動軌跡,并且對OP在水平方向的夾角、小球的瞬時速度v進行把握,從而對瞬時功率獲取。
P=mgvcosθ
對公式轉化,并將問題進行數學變形,則有:
y2=\S]1[]2\s·2sin2θ·cos2θ·cos2θ
結合均值不等式原理,y2≤\S]1[]2\s(\S]2sin2θ+cos2θ+cos2θ3\s)3=\S]4[]27\s,
這樣一來,則有y≤\S]4[]27\s,當θ=arctg22時,P最大值為23mg
gR3。
均值不等式法在應用過程中,要注重對均值不等式原理進行把握,結合物理極值問題的題意,對其進行轉換,使之成為數學問題,之后巧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2]。
3 三角函數法求高中物理極值
三角函數在高中物理極值求解中應用,主要對三角函數的特征進行把握,從而對物理極值問題進行更好地反映,找出物理極值的解題方法。
例4:一個質量為400g的小球m,初速度為v0=2m/s,并且在斜面拉力F的作用下,向上進行勻速運動。在2s由A點到達B點。其中A、B的距離為10m,斜面傾角為30°,摩擦因數μ=\S]33\s,重力加速度以g=10m/s2計算。求拉力F與斜面夾角為多少時,F最小,并對F最小值進行求解。
在對這一問題解決過程中,m的支持力為FN,摩擦力為Ff,拉力與斜面的夾角為α,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則有:
Fcosα-mgsinθ=ma
Fsinα-mgcosθ+FN=0
同時,有Ff=μFN,對上述公式進行聯立,則有
F=mg(sinθ+μcosθ)+masinα+μcosα
根據三角函數關系,可知sinα+μcosα=sinα+\S]33\scosα=\S]233\s
sin(60°+α),當α=30°時,F最小,F最小值為\S]1335\sN。
4 配方法求高中物理極值
在將配方法應用于高中物理極值求解問題當中,主要是對原式進行加強同項,之后進行配方,對物理極值進行判斷[3]。
例5:電源動力勢能E=3V,內電阻為1Ω,R1為2Ω,R值處于連續變化狀態,試問R的數值為多少時,消耗功率最大,并對最大功率求解。
在對這一問題解析過程中,可以將內電路看做是一部分,有r′=r+R1,在對R數值求解過程中,假設P=l2R=E2
(R-r′)2/R+4r′,這一過程中,R=r′時,R消耗的功率最大,Pmax=E24r′=0.75W。
結束語:通過上述分析來看,在對高中物理極值問題求解過程中,要注重對數學方法進行有效利用,通過數學轉換,可以對高中物理極值問題進行簡化,更好地把握問題的實質,對物理極值問題進行求解。在日后的學習當中,我們要注重把握數學學科和物理學科之間的關聯性,綜合性的分析物理極值問題,以提升我們的解題能力,提升高中物理成績。
[參考文獻]
[1]趙子怡. 高中物理常見的極值問題解法探究[J]. 科技創新導報,2016,30:160-161.
[2]胡啟振. 例說用數學方法求解物理極值問題[J]. 赤子(上中旬),2015,11:273.
[3]劉志君. 數學方法在高中物理力學中的應用[J]. 學周刊,2012,31:116-117.
(作者單位:周南中學,湖南 長沙 410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