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濤
摘 要:初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生物教學的抽象性比較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覺得學習壓力比較大,學習的難度也比較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必須要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障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別人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在保障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的前提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主動地解決問題,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這事也就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所以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應該叫解放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開展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
關鍵詞:初中生物;學習興趣;學習方法;思考建議
1、生物教學要貼近生活,聯系實際
學習生物的目標是通過觀察和實驗讓學生了解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探索地球上生命的奧秘和本質,因此,生物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踐息息相關。學生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下,始終堅持生物學習只是學校的教學任務,對日常生活沒有意義,導致學生對生物學習缺乏興趣,無法主動學習,導致生物學習效率低下。因此,教師在進行初中生物教學時,必須貼近學生實際,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生物問題,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探索問題,獨立思考,通過自己的研究和學習找到問題的答案。
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課本規定的生物學習內容,更能使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實現自我鼓勵,從而在思想上培養對生物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動力。例如,在學習種子的結構這一節時,教師可以從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見過的種子入手,讓學生在生活中觀察種子的結構,然后再對種子各部分進行講解,這樣既能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減少學生的記憶難度,又能增加生物教學的趣味性,增強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
許多學生都認為學習生物知識只是為了應付升學考試,無法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這也是學生對學習普遍缺少興趣和動力的原因之一,生物亦是如此。因此,教師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鼓勵學生發現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嘗試將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上去,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部分難題。例如,在學習了染色體和DNA后,學生應該明白生男生女是與X和Y染色體的搭配有關,而跟母體無關。
2、采用小組合作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學生可以通過表達、交流,將其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的信息、材料、思維方式、成果與組內其他成員共享,還可以通過組與組之間的交流,與其他小組同學共享。如教學“觀察鯽魚外形特征和內部主要結構”這一內容時,將學生分成4組做“探究魚的各種鰭在游泳時所起的作用”的實驗,每組按不同要求探究:第一組,剪去背鰭和臀鰭后,觀察其游泳狀況,分析背鰭、臀鰭在魚游泳時所起的作用;第二組,剪去尾鰭后觀察其游泳狀況,分析尾鰭在魚游泳時所起的作用;第三組,剪去胸、腹鰭后觀察其游泳狀況,分析胸、腹鰭在魚游泳時所起的作用;第四組,剪去所有的鰭后觀察其游泳狀況,分析魚鰭在魚游泳時所起的作用。各組得出結論后向大家匯報,再讓學生在組間交流觀察。在實驗過程中,人人有事干,個個有收獲,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熱情,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效率。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師生角色得到轉換,教師僅負責課程設計和安排,更多地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作為成員參與其中,適時進行引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消除了學生緊張、枯燥、厭煩的情緒,體現了學習“易”、“趣”、“活”的特點,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
3、善于運用語言藝術,構建趣味化課堂
“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能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師的教學語言幽默風趣,往往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積極性也會更高,但是,如果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只會照本宣科,照搬書本上的知識,學生可能會覺得教師所講解的內容毫無新意,還不如自己在課下自學,在課堂上也不愿意配合教師的教學。這種情形就體現了語言的藝術。
在教學生物知識的時候,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要學會運用學生喜歡的語言藝術。比如說,如在講解“根對無機鹽的吸收”時,可這樣展開:農諺說“種地不上糞,等于瞎胡混”,糞土對于植物真的有那么大的作用嗎?比化肥和水的作用還要大嗎?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需要糞土呢?教師可以運用學生在生活中可能會接觸到的諺語或者是運用反問、設問的方式,將生動風趣的語言,引導學生感受生物知識的魅力,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4、引導學生更多的聯系生活實踐,尋求學習的興趣
激發培養學生的興趣,未必能使學生的興趣持久,現代社會處處離不開生物,作為初中生物教師,只有使學生認識到生物課在當前的學習和今后的實踐運用中是必不可少的,學習的興趣才是自然的。學好生物學,學生就能運用生物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如:在學習人體生理衛生時,利用投影、掛圖、錄像或課件,讓學生感受各種器官在自身的實際位置、生理特點。同時可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如針對學生坐、立、行、走姿勢不夠端正的現象,在學習了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后,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保持坐、立、行、走的正確姿勢。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把知識學活,又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生物學基礎知識的理解。
生物教學的有趣可以為培養初中生學習生物興趣提供前提條件,至于能否使學生由此產生學習興趣,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努力使學生激動的學習情緒體驗穩定下來,形成穩定的心理狀態,從而造成認識和情感方面的不平衡,形成學習需要,當學習需要在學習活動中得到滿足并伴著愉快的情緒體驗出現后,才能產生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朱正威,趙占良主編.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孫學彬,李祥蓮.淺談生物興趣小組在生物教學中的作用[J].新課程學習(下),20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