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成
摘要:興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從事學習,而且能起著開發學生潛能的作用。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關鍵詞:興趣;學生;課堂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有興趣想學知識,主動獲取知識。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布魯姆也指出:“學習中經常取得成功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學習興趣,并改善學生作為學習的自我概念。”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
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生喜歡的老師,除了知識淵博、講課生動等等之外,還要對人和藹,充滿愛心,是學生的良師,更是學生的益友。作為一個教師要懂得與學生進行心理換位,每說一句話,每做一件事,都要考慮到學生的感受,不要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假如傷害到到學生的自尊,要及時找機會向學生道歉,與學生平等相處。教師要放下架子,走進學生,關心他們的學習,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對開展好本學科的教學工作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尊重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
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引領和主導的作用。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是學生知識獲取、能力培養、個性發展的主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只有善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三、營造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保障。
學習興趣是學生認知某種知識或事物的心理傾向,是學生維持注意力的有效手段,也是維系良好注意能力的關鍵要素。良好和諧生動的課堂氣氛,能為教師順利進行課堂教學創造積極的條件,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一旦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探究知識,獲得知識、能力、情感、思維等不斷增益,教學活動就會事半功倍。
四、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或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
(一)情境激趣
有效的教學情境,凝聚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創造力,能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由此,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造教學氣氛這一環節上下功夫,讓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啟發下,踴躍地發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把握機會及時進行激發和啟發,創造條件為學生的“思”和“言 ”提供機會,使他們產生表達問題的欲望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想方設法創設教育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
(二)導入激趣
教師在備課時要千方百計設計學生學習的興趣點,以這個興趣點導入課堂,向他們展示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求知世界,鼓勵學生質疑求新,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學生自己需要的的效果。比如:在七年級《讓友誼之樹常青》課題的學習時,用周華健的歌曲《朋友》導入,學生興趣很濃,學生在優美的歌聲中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三)生活激趣
教師盡可能創設一些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富有信息的情景,使學生在熟悉的現實生活中探索知識,領悟知識,掌握知識,逐步養成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的習慣,使學生切身感受到生活中離不開本學科。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把生活中鮮活的事例搬到課堂上,不僅激發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興趣,而且進一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四)懸念激趣
教師盡可能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挖掘的欲望,自覺地去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言,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形成自主學習的最佳狀態。比如:在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課中《與朋友在一起》教學中,利用“兩個朋友與兩個蘋果的故事”給學生設置懸念,讓學生猜一猜故事的結局,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讓學生懂得了朋友的重要作用。
(五)語言激趣
作為傳道載體之一的教學語言,應有一系列的品質特點,使語言富于教育的性質,成為對滲透思想教育有積極教育的作用。教師講課,要善于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聽起來有興趣,有情趣,有新意,想聽、愛聽、樂聽,吸引人。不需要辭藻的華麗,關鍵是有一種號召的力量,有激勵的作用,激發探索興趣,激起學生學習的勁頭,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處于學習的最佳狀態。
(六)多媒體激趣
在目前的教學環境下,多媒體的使用就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它集聲樂、圖像、動畫等于一身,可以適應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若要提高所用教材的有趣性,則可以考慮一下因素,如使用具有感情色彩的材料,使用具體的事例而不是抽象的事例,注意材料的因果聯系,材料組織的清晰性等。
(七)游戲激趣
提高學生興趣的另一種有效方式是使用游戲和模擬。模擬或角色扮演是讓學生承擔某種角色,并從事與角色相適應的活動。具有創造性的教師善于自省設計各種模擬來進行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非模擬的游戲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某個主題的興趣。這樣,學生可以在輕松自由的游戲中學習知識。但老師要把握好游戲的尺度,引導學生在游戲中學,而不只是玩。
(八)目標激趣
如果要使一個學生始終樂于學習,那就要使他從內心深處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那么,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建立他自己的目標。當目標是由個體自己設定而非別人強加時,個體通常會樂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實現它。教師在幫助學生建立目標時,可以先討論學生過去所設定目標的達成情況,然后再設定新目標。教師幫學生設定的目標既要有一定的挑戰性又要能實現,在實現后要給予相應的獎勵。因為阿特金森的期待理論表明:個體的動機取決于他對成功的可能性的估計以及他所認為的成功的價值大小。
(九)表揚激趣
課堂教學中,表揚可用于多方面,它是對學生正確行為的肯定與反饋,恰當的表揚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總體來看,課堂教學中應該盡量多用表揚,尤其是對那些學困生。但是,表揚的方式比表揚的次數更重要,當表揚是針對某一行為結果,并且具體可信時,表揚就是一種有效的課堂激勵。
(十)思維導圖激趣
所謂思維導圖,就是用圖解的形式和網狀的結構,加上關鍵詞和關鍵圖像,把整節課或整本書表現在一張紙上。學生復習的時候,也只需要看著思維導圖,就可以將整節課或整本書的內容記下來,節省時間和精力,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信和對學習的興趣。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使用了思維導圖,進行了課改,讓學生學習效果激增。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采取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形式來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學得主動,才能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