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哲男
【摘 要】學生的教育活動越愛越受關注,家校之間的合作也越來越密切,合作的范圍更廣闊,更多時候家長處于被動地位。家長在家校合作中到底擁有哪些權利,是學校、教師必須熟知的。教師和家長擁有的權利和義務外,還要了解在合作中,家長參與學生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中享有的權利,方可很好的與家長合作,最大化的促進孩子的發展。為此,學校應該幫助家長提高其教育素養。這有利于學校在做出重大決議的時候充分考慮家長的權利,教師在培養與家長的合作技能的時候不觸底線。
【關鍵詞】家校合作;家長權利;知情權;決策權;監督權
美國人豪勒德認為“家長參與學校活動,孩子會學得更好”。
家長在家庭中有責任教育孩子,在學校教育中也有參與、監督學校事物的義務和權利。因此家校合作被受到廣泛重視。家校合作指的是在相互尊重與支持的前提下,家長與教師、家庭和學校為促進學生成長、促進學校發展,共同面對、解決問題的雙向交流活動。那些對學生的成長有直接或間接教育影響的活動,諸如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學校活動、學校計劃和學校決策等都包括在家校合作廣闊的領域內。家校合作要在雙方的平等合作基礎上,家校聯系與交流是基本的方式,更深層的合作包括家校基于某個目的或任務的相互配合。教師要想在實際工作中擁有與家長合作的技能,做好家校合作,除了了解《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保護法》中規定的教師和家長擁有的權利和義務外,還要了解在合作中,家長參與學生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中享有的權利,方可很好的與家長合作,最大化的促進孩子的發展。
那么家長在家校合作中擁有哪些權利,權利的使用途徑是什么?這些都是要在教師與家長合作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了解的事情。家長對教育的權利包括知情權、監督權、決策權和選擇權。由于中國本文論述的是家長在與學校合作過程中的教育權利,所以不包括選擇權。
家長在家校合作中權利包括:知情權、監督權、決策權。
一、家校合作中家長的知情權
家長在家校合作中,在教育權利上的知情權就是指家長有知曉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以及學校教育教學安排的一系類措施。對學生的管理工作、在教學上的課程設計、教學進度安排、教師的選用等都應告知家長。知情權屬于家長參與權的范疇,是家長教育權利能否得以實現的基礎和起點。
“教育是一種具有服務性質的實踐活動,教育服務就是教育活動的產品,或者說是一種服務形態的產品。”
那些認為家長的知情權跟學生的隱私權相沖突錯誤的認識,是狹隘的,實際上家長的知情權的內容不僅僅更廣泛,同時家長有責任和義務了解學生的一切情況,這是為了更好履行撫養和監護的職責,更是與學校的運營管理相輔相成。家長對學校資質、辦學歷史、師資力量、教學效果、校園文化、特色課程、學生活動等更多的了解,是建立信任的開始,再逐步了解學校的系列教育教學活動,雙方的合作才更有價值,才能真正做到雙向,否則家長就是被動的參與,會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和矛盾。只有在知情權得到充分保障的基礎上,才能對學校的活動進行參與、配合,也才能對學校進行有的放矢的監督活動。保障家長在教育上的知情權,可以把教育權利過分集中帶來的弊端進行化解,使得學校教學工作處于民主監督之中,使得學校教育的良性運行獲得保證,對不合符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的現象得以杜絕和避免。
在保障上知情權時,日常要做到兩點。首先學校要主動為家長提供關于學校教育教學措施資料。可以是學校網站、學校的微信公眾號、宣傳畫報,也包括校報等校內交流資料,包括學生作品集、教師論文集等。其次要保證家長與老師有暢通的溝通渠道。可以通過家長會、家長QQ群、微信群,也可以是通過家訪、短信、電話等方式,也可以是小范圍約談等。實際上,大多數家長是通過和班主任的交流來了解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任課老師、年級管理者甚至于校方領導來了解情況的家長不是很多,但是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家長獲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朋友圈已經成為很多家長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而學校甚至有的班級都建立了微信公眾號。
為保障家長知情權學校要形成制度化的措施。學校可以利用“通報會”向家長代表通報教務公開的情況;利用“咨詢會”定期回答家長的提問;利用“校內自媒體”發布學校內部的重大新聞;利用“公示制度”公開接受家長的意見;利用“接待日”專門為家長來訪建立的制度;利用“開放日”讓家長來看孩子的學習狀態和教師的上課情況。
二、家校合作中家長的決策權
家校合作中家長的決策權主要是指家長在學校管理、課程設計決策時能夠體現學生家長的意志的權利。從宏觀的學校管理制度,到具體的課程和培養目標的設置,再到教師隊伍的培養和聘任考核,再到備受矚目的學生個性化課程和文體活動、德育特色、校園安全等,都是家長可以參與決策的事項。家長的決策權,是家校合作中家長權利的核心所在。學校在做重大事項決策的時候,要廣泛吸收聽取家長的意見,充分保障家長擁有表決權和審核權,這對學校教育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事實上絕大多數家長沒有機會參與學校重大事項的決策。如何讓家長擁有決策權是當務之急。為了讓家長更多擁有參與決策的機會,學校和家長應該做到以下兩點。首先,學校要向家長開放教育教學過程,向家長開放課堂。家長可以隨時來推門聽課、參與學校組織的作業查閱活動,甚至依據學校的標準抽查審閱教師教案,有條件的可以列席學校召開的教學工作會議等,對學校的建筑工程招標、食品安全等都應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學校、年級、班級的家長委員會完全有能力代表全體家長來完成上述工作。家長的參與決策使得學校的決策不僅僅符合教育規律,也更符合家長和學生的需求。因為學校樂于傾聽家長的意見,善于采納他們的建議,使得家長更愿意配合學校教育,從而提高教育質量。當然對家長的不合理要求學校還是可以拒絕的。其次,學校要特別甄選那些富有專長和特長的學生家長,可以直接聘任他們,讓他們充任課程的上課教師或者助手,這樣不僅增強師資隊伍的力量,還可以挖掘教育內容的內涵,更可以整合教育資源的內涵,做到擴充教育空間的維度,讓學校走出象牙塔,克服長久以來教師和學生兩點一線單一的生活帶來的封閉性、狹隘性。endprint
三、家校合作中家長的監督權
家校合作中家長的監督權就是指家長對學校開展的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的很多具體的事項提出批評或建議的權利,教學類包括老師上課的內容、任課老師安排、講課方式、課程安排進度、課外活動的內容;德育類包括放學時間、午間管理、主題活動、儀容儀表檢查、班級文化建設等;安全類包括地震火災疏散演練、緊急救助培訓、防溺水教育等;文化類包括學校制度建設、建筑標識設計、校風校訓確定、理念提升等。家長的家督權需要在知情權、決策權充分實現的基礎上行使,家長教育監督權的實現是學校教育良性運行的重要保障,對學校領導和教職員工工作積極性的充分發揮有極強的促進作用。
監督權是家長諸多教育權利中最主要的權利,監督權相比于知情權實現起來困難比較多,許多學生家長對學校教學工作的監督訴求,屢屢遭遇到干涉和障礙。監督哪些內容才會使得家長的監督權落在實處,這值得思考。學校領導和教職員工的聘任、考核、獎懲、職務職稱這些涉及到自身切實利益的事項,如果這些的評定家長的監督發揮影響,監督權就不僅僅被納入到決策權中,監督權也就落到了實處,可以發揮實質作用。
為了確保家長的監督權能夠實施無礙,首先要保障家校信息雙向輸入機制良性運行。學校要確保家長的知情權,可以通過定期召開會議、個案跟蹤研究等多種途徑和方式,交換開
(下轉第96頁)(上接第95頁)
展對話,對學生在學校和家庭里的學習情況或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雙方交換意見,不能搞學校一言堂,也不能搞家長一邊倒。保障知情權利的實現是監督權可以被執行的基礎。其次,要讓家長委員成為家長行使監督權有效組織機構。家長委員會應該是獨立運行的組織架構,不應從屬于學校,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要被充分重視。它不僅應該代表全體家長對學校教育決策全面參與,更應該對教育過程提出批評建議,這也是學校教育辦的更好的需要。當家長委員會成為學校權利機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吸納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和決策就變得容易,實行起來也不再是重重阻礙或者敷衍了事。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得上一個諸葛亮,家長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各類人才都在其中,利用好這些資源,集思廣益,這有利于建立科學的、民主的學校教育管理和決策機制。參與決策是監督的關鍵。
當然,學校應該幫助家長提高其教育素養,為學生家長能更好的行使權利達到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目的。學校應該辦好家長學校,舉辦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多宣傳合理行使權利的途徑的方法,避免出現家長因為無知而無理取鬧,因為不懂法律而干擾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因為個性原因造成家校矛盾的現象。
【參考文獻】
[1]于曉琴.論家長參與學校教育[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10
[2]周翠萍.政府在教育服務供給中的定位[J].上海教育科研,2010
[3]馬忠虎.家校合作[D].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4]李家成,王培穎.家校合作指導手冊[D].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本文系深圳市光明新區公明中學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初中教師與家長合作技能的培養和研究》(《2013ZJK079》)的研究成果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