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清
摘要:本文選擇如何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探究興趣作為研究對象,從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探究興趣的重要性入手,繼而分析課堂探究興趣的特點,最后提出如何更好的提升課堂探究興趣。
關鍵詞:科學課堂;學習策略;小學
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探究興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參與性。為此本文選擇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作為研究對象,不僅可以了解影響小學科學課堂探究興趣中存在的因素,還可以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探究興趣的重要性
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探究興趣,可以更好的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因為課堂學生參與度的提升,說明開始變教師的主導地位為輔導地位。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學生開始更多的通過教師的引導來進行分析和學習。
除此之外,在小學科學教育中,就要更多的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更多的注重學生感受,更多的分析學生對于科學的認知,而不是簡單的灌輸。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才是真正的參與者。為此,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探究興趣,更好的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二、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探究興趣的特點
(一)教學模式的特點
對于大多數的小學生而言,科學更為抽象和難懂。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可以使用多媒體來把有效的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探究興趣。如對于一些科學知識的學習,可以制作相應的多媒體課件,使的圖形更為立體和直觀。對于一些規(guī)律的學習而言,也可以通過多媒體使學生更為直觀的觀察。相對而言,這樣一種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好的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探究興趣。除此之外,通過一些視頻的觀看,這樣也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積極參與到教學討論中。因為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很多都是和一些自然知識或者生活知識相關的,如果學生只是單純的憑老師的講解,那么很難真正了解其中的意義,也不能真正的參與其中。所以,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探究興趣,關鍵在于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
(二)教學方法的特點
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探究興趣,更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所謂的自主學習,就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給學生布置一些相對自由的作業(yè)。為此,要想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探究興趣,就要注重突出教學特點。如在關于三角形的教學,要想使學生了解三角形的特點,可以通過現實中運用到三角形的一些物品,讓其自主的摸索其中的特點。如有的凳子為什么是三條腿,去掉一個會是什么后果,學生在親自參與后,對于三角形的穩(wěn)定相就會有更好的認識。
三、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探究興趣的策略
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探究興趣,不僅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還要注重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學生想象力的開發(fā)。
(一)以學生為中心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要想使學生更好的參與到科學教學中,就要在教學中明確學生的主導地位,引導學生主動的參與。為此,在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探究興趣策略的制定中,首先要對自己班級學生的科學學習情況進行一定的了解,進而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相應的策略,更好的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如老師可以根據各個班級不同的情況。制定不同的課件。對于一些需要通過制作來學習的概念,也可以鼓勵學生親自動手。這樣既能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探究興趣,也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運用有度 開拓學生視野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也逐漸普遍。為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一方面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探究興趣。
值得注意的是,多媒體利弊也是同樣明顯的。如果使多媒體成為課堂的主體,那么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就會更多的注意多媒體,反而使教學的目的變得模糊。為此,在一些課件的制作上,不僅要選擇適合學生的,還要選擇符合教學目的和與生活相關的。在《科學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學生學習科學不能離開生活的支持,為此在科學教學中,應該加強與生活的聯系。學生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更好的發(fā)現兩者之間的聯系。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更好的把科學與生活相聯系起來。為此,在使用多媒體提升學生參與的過程中,就要把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與科學有關的知識加入其中,如音樂、圖畫等,都可以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三)創(chuàng)設情境 注重開發(fā)學生想象力
對于相對更為抽象的科學而言,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如果可以可以更好的運用學生的想象力,那么一些抽象的知識也會變得更為容易。為此,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處理速度快、內容豐富等特點,來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使學生在相應情境中來學習相應的知識。所以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探究興趣策略的制定時,要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但是對于很多實驗而言,是需要相應的實驗器材的。如果沒有對應的實驗器材,實驗也便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為此,作為教師,就要教會學生利用用生活中常見的器材來做實驗。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做實驗的興趣,還可以使實驗變得更為生活化。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對實驗器材的收集,而且收集的器材要生活化。如我們常見的水杯、茶杯等,都可以作為器材來使用。如在講解水的浮力的時候,就可以通過水杯,甚至學生手里的橡皮、鉛筆等進行試驗。這樣的一種簡單的實驗,讓學生更好的了解知識的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的動手能力。
結論
經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學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提升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學在學生科學參與度提升策略的制定上,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這就需要小學在學生科學課堂參與度的提升上,要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要運用有度開拓學生視野,要創(chuàng)設情境注重開發(fā)學生想象力。
參考文獻:
[1]李士锜.PME:科學教育心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0-15
[2]馬忠林.科學學習論.廣西教育出版社.2016.8-11
[3]張巍,劉罡瑋.信息技術在科學教學中的運用.2015.44-47
[4]何小莉.對科學教學改革的思考.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14.34-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