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玥 ,林大專,管黎黎
(1.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吉林 長春 130031;2.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吉林 長春 130031)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進步,信息化技術不斷地涌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作為教育的引領者,高職高專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教學方法中體現智慧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對于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師來說,每節課的教學內容量大,學生的基礎差異較大,更需要把握好教與學的關系,重視說課,以現代化信息技術為手段,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將信息化技術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進行說課設計,從而使教學設計趨于完善。筆者以說課的形式闡述藥學專業藥物分析“維生素C的質量分析”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方案,為提高教學質量做好準備[1-3]。
藥物分析是一門研究藥物質量規律、發展藥物質量控制的科學。通過藥物分析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教學,可使學生具備研究藥品質量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能夠勝任藥品研究、生產、經營和臨床使用以及監督管理過程中的藥物質量分析與研究工作。它是一項涉及多方面、多學科的綜合性工作,是眾多學科中研究和發展藥品全面質量控制的方法學科。藥物分析是我國藥學各專業規定設置的一門主要專業課程,也是整個藥學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說課內容選自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孫瑩主編的《藥物分析》(第2版)。該書是全國高職高專藥學類專業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十二五”規劃教材,遵循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理念,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強調“教、學、做”理實一體化。“維生素C的質量分析”是第六章典型藥物分析中第八節維生素類藥物分析的內容。維生素族藥物是大家所熟悉的一類藥物,也是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內容。本次課程也為后續其他典型藥物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1.2.1 知識與技能 知識要求:掌握《中國藥典》(2015年版)維生素C鑒別、檢查和含量測定的方法;熟悉維生素C結構特點、性質與分析方法之間的關系;了解維生素C其他分析方法及臨床應用。能力要求: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和知識的遷移能力;培養學生學以致用、活學活用的能力,從而能熟練應用藥物分析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依據藥品質量標準,完成對藥物的鑒別、檢查及含量測定等質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初步具備從事藥品質量檢測的能力。
1.2.2 過程與方法 采用情景法、啟發法、問答法、歸納法、實驗演示法、信息收集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應用微課、微信公眾平臺、網站在線測試、視頻、圖片、文字等多種信息征集方式組織學生活動。以學生探究活動為中心,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在小組中自由表達、探究、討論、動手實踐,不斷嘗試解決難題,從而完成對知識的自主構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1.2.3 情感態度 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精神和牢固的專業思想,具備一定的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心理素質和創新能力,具備強烈的藥品質量觀念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用藥的安全性、有效性。
1.3.1 教學重點 掌握維生素C鑒別、檢查、含量測定的方法。熟練應用藥物分析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依據藥品質量標準,完成對維生素C鑒別、檢查及含量測定等質量分析的基本操作。
1.3.2 教學難點 通過維生素C結構特點,掌握維生素C的性質與鑒別、檢查、含量測定分析方法關系。
本課程在藥學專業第四學期開設,學生通過之前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藥理學、藥物化學等課程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
高職高專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有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但自制力不強,文化基礎差異比較大,實際運用能力比較差,普遍缺乏總結概括、融會貫通的能力。藥物分析課程知識點比較零散且記憶性和實踐性內容較多,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引導、啟發學生,鼓勵學生主動思考、歸納總結,靈活運用多種學習方法,理論聯系實踐[4-5]。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和要求,考慮到藥學專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知識水平,以講授法為主,并輔以創設情境法、實驗演示法、啟發式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由于維生素C的質量檢查比較抽象,學習起來枯燥單調,可以利用創設情景法輔以實驗演示法導入維生素C的鑒別分析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維生素C檢查法中導入視頻,使學生加深對維生素C的印象。而維生素C含量測定的教學內容相對復雜,通過微課視頻講解,可以有效地營造課堂氣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采用課堂講授為主兼以啟發式教學法、問答法、練習法,把學生帶入一個新的學習領域,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積極主動學習。
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改革的全面推進,課堂教學要致力于引導、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指導學生的學法很重要。本次課主要采用學生歸納法、信息收集法、探究合作交流、在線測試法等學習方法。
課前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發布預習內容,通過指導學生查閱相關信息,完成自主學習過程。通過信息收集法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獲取、處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過維生素C的圖片、實物、微課及學生互動實驗,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在維生素C的鑒別實驗上,采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交流法,既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利用在線測試系統,對教學內容加以深化和鞏固。
采用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歸納式、探究式、實驗演示等教學方法,使用微信公眾平臺、動畫視頻、圖片、微課、在線測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1)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發布課前預習內容,學生搜集預習材料,通過微信群互動交流。(2)將動畫視頻導入維生素C臨床應用。(3)通過圖片展示維生素C的發展史并引出其結構。(4)以微課的形式,講解維生素C官能團及性質。(5)通過圖片、實物、視頻、學生演示實驗方式,讓學生歸納維生素C的性質。(6)以動畫的形式引入任務情景。(7)鑒別:提供實驗藥品、儀器、檢驗記錄單,學生合作探究理化鑒別;以圖片形式展示儀器光譜鑒別。(8)檢查:以視頻、圖片形式展示。(9)含量測定:以微課、板書演示、互動問答等形式講解。(10)歸納總結:利用表格。(11)反饋練習:在線網上測試。(12)作業與預習: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及微信群發布。
新的課程理念積極倡導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實踐者。筆者對整個教學過程及各個環節進行了回顧與反思,從中找出成功與不足之處。
(1)說課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使學生真正成為知識的探索者。
(2)依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和課程的特點,增加了微信公眾平臺、微課、視頻、在線測試網站等多種現代化信息手段的應用,增強了學習趣味性。
(
1)影響教學效果的主要原因:本學科是以實驗為主,強調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但受客觀條件影響,資源軟件應用不完全。若將本節課中部分圖片以仿真模擬儀器軟件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動手操作軟件,能夠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點。
(2)為了進一步突破重難點,應讓學生在實驗室環境條件下,模擬藥廠檢驗人員工作,使學生在學與做的過程中,掌握維生素C質量分析的全過程。
(3)為了進一步突破重難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增加小組互評,對評比優秀的小組給予一定的獎勵,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為了進一步突破重難點,在教學中應用電子白板會達到更好的效果。學生可以通過使用電子白板,層層深入地歸納相關信息(歸納表格、實驗設計方案等),從而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自主學習的能力。

圖1 維生素C的教學過程
[1]郎茜,葉婧.藥物分析實訓課程說課設計[J].經營管理者,2016(22):391.
[2]李輝,羅紅梅,馮傳平.高職高專藥學專業藥劑學課程說課設計[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2):55-56.
[3]張慶嶺,孟月麗.“溶劑提取法”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說課設計[J].焦作大學學報,2015(2):135-136.
[4]麻秋娟.藥學專業分析化學“有效數字及其計算規則”說課[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11):79-81.
[5]張娟,楊靜,吳一敏.藥學專業儀器分析課程“氣相色譜定量分析”說課[J].新課程研究,2012(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