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歐
(潮州衛生學校,廣東 潮州 521041)
近年來,微課在中職教育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研究,并在中職課堂教學實踐中取得了積極的影響和效果,但從微課資源現狀來看,對醫藥衛生類中職課程的應用研究還不夠深入,同時現有微課資源較為突出的問題是缺乏規范、科學的教學設計。本文以中職藥劑專業藥物分析課程為例,研究設計ADDIE模型微課,并在藥劑班中實踐應用,以提升教學質量。
在國內,微課概念于2010年由廣東佛山市教育局胡鐵生率先提出。隨著研究不斷豐富和逐步深化,微課的概念及內涵也在不斷發展、豐富。微課又名微課程,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體、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1]。
在國外,微課這個概念最早是于1993年美國北愛荷華大學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課程,最早將這個概念應用于實踐的是2008年美國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David Penrose(戴維·彭羅斯),彭羅斯教授將微課程稱為“知識脈沖”(KnowledgeBurst),明確闡述了微課程的概念和創作過程。彭羅斯教授認為只要在相應的作業與討論的支持下,微課程就能夠與傳統的長時間授課取得相同的效果,其核心理念是在課程中把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緊密聯系起來,以產生一種“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2]。2011年由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可汗創立了可汗學院(Khan Academy),成為國外微課成功運用的典型代表。這種教學模式在美國各地興起,并引起了各國廣泛關注。
1.3.1 教學時間短 微課以教學視頻為核心,其時間一般控制在8~10分鐘。相對于傳統課堂教學時間40分鐘或45分鐘來說,微課的時長較短,更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1.3.2 主題明確,針對性強 微課經常指導學生理解某一個知識點(重點、難點或疑點),因此微課的教學目標相對單一,主題突出,內容簡練,針對性強。
1.3.3 自主在線學習 微課主要以視頻為載體,時長短,其數據量也相應較小,一般均可實現網絡在線播放,學生既可在電腦上播放微課,也可以使用手機觀看微課。因此,微課學習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并且,學生可以自主掌握微課的學習進度,遇到難點、疑點也可反復觀看,這是一種將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學習的模式。
1.3.4 微課類型多樣,內容豐富 按照教師課堂教學方法,可以將微課分為5種類型:講授型、解題型、答疑型、實驗型、自主探究型[3]。微課內容豐富,包含微教案、微課件、微習題、微反思等內容,營造了一個與具體教學活動緊密結合、真實情景化的微教學資源環境。此外,微課授課形式靈活多樣,可用于課前預習、課中學習以及課后復習。
目前,錄制微課既可借助錄像工具在真實教室中錄制,也可以在實訓室錄制實訓操作,還可以通過手機錄制手繪類微課,甚至可以借助相關的軟件,如Power Point、Camtasia Studio等制作動畫類微課,其中Power Point錄制微課較容易操作。Power Point除了眾人所熟知的幻燈片放映功能外,還具有錄制旁白的功能,只要在制作好幻燈片的基礎上增加旁白,即可制成微課視頻,這種方法簡單且易操作。
ADDIE模型早在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的Walter Dick和Lou Carey提出,又稱為迪克-凱麗模型,是一套較為系統的教學設計方法。早在1975年,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教育技術研究中心為美國陸軍設計和開發了這樣的一個培訓模型,如今已成為教育技術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論[4]。
ADDIE模型中A代表Analysis(分析)、D代表Design(設計)、D代表Development(開發)、I代表Implement(實施)、E代表Evaluation(評價)。ADDIE模型的結構特征如圖1所示,分5個階段:分析、設計、開發、實施和評價,其中分析與設計屬前提,開發與實施是核心,評價為保證。其內容主要包含:要學什么、如何去學以及如何判斷學習者的學習成效[5]。

圖1 ADDIE模型的結構特征
本文以ADDIE模型為基礎,嘗試構建微課教學設計模型,如圖2所示。ADDIE模型微課的教學設計模型是由分析、設計、開發、實施與評價5個階段的動態循環結構組成的。ADDIE模型微課實踐教學內容選自中職藥劑專業教材《藥物分析》第七章“巴比妥類藥物的鑒別”,ADDIE模型微課設計的具體步驟如下。

圖2 ADDIE模型微課的教學設計模型
3.1.1 學生分析 教學對象為二年級的中職生,他們已經學習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等專業基礎課程,此時他們剛接觸專業課,對藥劑專業課程還處于好奇階段。因此,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
3.1.2 教材分析 藥物分析是藥學研究與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藥劑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通過學習藥物分析,有助于學生樹立藥品質量第一的觀念。
3.2.1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學會巴比妥類藥物的鑒別原理與方法,能夠正確理解《中國藥典》,并熟練進行巴比妥類藥物鑒別的一般工作。(2)技能目標。能夠依據藥品質量標準,完成巴比妥類藥物的質量檢驗和分析,能夠勝任藥品研究、生產、供應和臨床使用過程中的分析檢驗工作。(3)素質目標。能夠明確藥物分析在藥學領域中的地位,樹立藥品質量第一的觀念,具有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和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為今后從事藥品檢驗工作奠定基礎。
3.2.2 教學重難點 巴比妥類藥物的結構相近、性質相似,對于剛接觸專業課的學生來說,如何鑒別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硫噴妥鈉藥物既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3.2.3 教學流程 微課教學是按照“創設情景→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鞏固知識”的流程設計實施。
(1)創設情景:實驗室放置了3瓶藥品: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以及硫噴妥鈉,由于貯藏時間較長,3瓶藥品的標簽均已脫落。(2)提出問題:如何鑒別這3瓶藥品,并將其標簽貼好。(3)探索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運用巴比妥類藥物的鑒別反應原理,以鑒別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以及硫噴妥鈉3種藥品。(4)解決問題:播放巴比妥類藥物的鑒別實驗視頻,并結合巴比妥類藥物的鑒別反應原理,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將課程教學與實踐工作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5)鞏固知識:編制與知識點相對應的習題,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3.3.1 制作PPT 此階段為微課的具體制作階段,本微課以PPT演示文稿為基礎,加入背景音樂、旁白、字幕以及視頻等多媒體素材,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3.2 開發課程腳本 開發課程腳本是所有微課程制作的必備步驟,邏輯清晰的課程腳本是微課程順利錄制的重要保證[4]。課程腳本的開發將整個教學過程分解為若干個具體的教學環節,每個環節均需要配置旁白、圖文內容、預計用時等信息,便于微課的錄制。
3.2.3 編制習題 根據微課相應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必要的習題,讓學生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檢測微課的教學效果。
本微課設計為課前預習,教師通過QQ、微信等網絡媒介發布微課,學生使用電腦、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可以反饋到網絡媒介平臺,由教師或者同學給予解答,也可以由教師在課堂上給予重點解答。這種學習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
評價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具體包含兩個方面的評價:一是對學生的評價,依據前面設定的學習目標設置測試題目,對學習者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同時也可以讓學習者清楚自己的學習狀況;二是對微課的評價,可通過設計的問卷調查分析學生對微課的反饋信息。
筆者在2015級藥劑專業中隨機抽取兩個班,分別作為實驗班(58人)與對照班(58人),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實驗班采用ADDIE模型微課模式。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在性別、年齡、文化課和專業基礎課平均成績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課程結束后,對實驗班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學生對ADDIE模型微課教學的評價,并且采取統一命題及考試的方式,分別對實驗班和對照班藥物分析期末考試的平均成績進行統計學分析。
向實驗班發放調查問卷58份,回收有效問卷5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問卷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有89.66%的實驗班學生認為ADDIE模型微課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有82.76%的學生認為ADDIE模型微課能提高學習成績,有87.93%的學生很喜歡ADDIE模型微課這種學習模式,而且大部分學生認為ADDIE模型微課能激發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提高了自主學習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表1 ADDIE模型微課教學效果的調查結果
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期末考試采取統一命題及考試的方式,兩個班考試成績比較如表2所示。實驗班學生的期末考試及格率為98.3%,優秀率為77.6%;對照班的期末考試及格率為89.7%,優秀率為41.4%。實驗班學生的期末考試平均成績為(84.91±10.34)分,對照班學生的期末考試平均成績為(75.83±14.11)分。實驗班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的成績,經t檢驗,兩班平均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2 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期末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2 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期末考試成績比較(±s,分)
班別實驗班對照班P人數58 58-優秀率(%)77.6 41.4<0.01及格率(%)98.3 89.7<0.01平均成績84.91±10.34 75.83±14.11<0.01
微課具有教學時間短、可反復學習、方便觀看等特點,符合當下“互聯網+”教育時代的發展要求,可以滿足新時期人們學習的需求。因此,對微課進行教學設計顯得非常必要和重要。基于ADDIE模型微課的研究表明:ADDIE模型微課具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滿足不同學生對知識個性化學習的需求等優點,能夠有效彌補當前微課資源缺乏規范、科學的教學設計的不足。實驗班的期末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P<0.01)。因此,ADDIE模型微課可以在教學中推廣應用。
[1]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36-42.
[2]盧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4(4):33-36.
[3]桂耀榮.微課及微課的制作和意義[J].化學教與學,2013(5):41-42.
[4]卜彩麗.ADDIE模型在微課程設計中的應用模式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4(24):90-93.
[5]周亞文.基于ADDIE教學設計模型的制藥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思路初探——以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