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成都鐵路衛生學校,四川 成都 610031)
我校是一所以護理專業為主的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在多年的教學實踐與研究中發現,目前傳統醫藥衛生類教材更偏重于專業知識、技能的傳授,沒能體現出醫學生應具備的“以人為本、仁慈博愛”思想。而醫學以人為服務對象,肩負著保護人類健康和救死扶傷的神圣使命,是一門最富人文關懷和人性溫暖的科學。隨著現代社會對人生命和健康重視程度的提高,人們對醫護人員“不僅要治病,還要關愛和尊重患者”的期待也不斷提高,醫學的人文精神、醫護人員的人文素養和醫療實踐的人文關懷也被社會廣泛關注。醫藥衛生領域呼喚醫學人文精神及人文關懷的回歸,中等醫學教育也日益重視醫學人文課程建設和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而目前國內尚沒有和中職衛生類學校護理專業相對接的人文教材。
因此,我校以特色文化學校建設為契機,把仁愛教育納入日常教學,以“仁愛”為核心理念,將人文關懷教育內容貫穿整個教材,探索開發了一套中職護理人文教材。
護理專業學生在校學習包括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兩方面,因此我們開發的護理人文教材包括兩個系列,分別是《仁愛文化讀本》6冊和《護理人文進課堂》10冊,見表1。

表1 護理人文教材建設內容
其中,《仁愛文化讀本》的編寫以護理、助產、口腔、藥劑、檢驗、康復等各專業學生能夠共用為前提,本著學生成人成才的教育原則,使學生在完成專業教育的同時,也能得到人文素質的提高,做到技能與素質同步發展,以滿足現代醫藥衛生行業對人才的需要。在教材的編寫中注意結合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班會、課外活動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是課堂教育的延伸與補充。
《護理人文進課堂》是在護理專業10門核心課程的基礎上,依據中職護理專業現行教材,以“仁愛”為核心理念進行編寫的,把仁愛教育納入日常護理專業教學中。
人文教材實行主編負責制,主編負責組建教材編寫團隊,每本教材編者為6~13人。為使醫學人文教育和臨床實踐相對接,人文教材編者除了來自學校從事多年基礎文化課和專業核心課程教學的教師外,還有醫院從事多年護理實踐的護理管理和臨床護理專家。本套教材聘請四川省人民醫院、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四川省交通廳公路局醫院等多家與我校合作醫院專家加入編寫團隊。
本套教材每個故事或者章節均配有精美的插圖,圖文結合,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新生入學導讀》為彩色印刷,其余均為雙色印刷。
2.3.1 《仁愛文化讀本》系列《新生入學導讀》緊貼我校實際,貫穿學校“技能立身,仁愛鑄魂”的理念,通過學校篇、學習篇、禮儀篇、活動篇、管理篇等章節,介紹學校基本情況、校風校貌、辦學理念、開設專業及課程設置、文明禮儀規范、學生活動及學生管理等方面內容,引導新入校的學生盡快融入職校集體,樹立學習目標,學會學習、學會生活。
《中職生應知的100個人物》精選古今中外100位名人,每人以一兩個小故事刻畫其性格,展現其才能。這些小故事語言通俗易懂,內容生動有趣,能啟人深思。故事末以問題方式讓學生自主收集名人的相關信息,了解他們的歷史貢獻、后世評價。最后有感悟板塊留給學生發揮,寫下讀后心得。
《我身邊的傳統文化》主要內容包括傳統節日、歷法紀元常識、傳統體育、民族音樂、文學特點、傳統工藝等。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識內容,第二部分是拓展內容。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如“我來補充”“點贊臺”等,使教育從課堂延伸到課外,使學生從被教轉變為自學,從“教”(育)到“養”(成),從“學”到“思”,形成一個完整的教育過程。通過知識積累和課后活動,引導學生發現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
《中職生應看的100部電影》精選100部深受廣大中職學生喜歡的經典電影作品,對應中職學生在校的4個學期,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青春篇,讓學生能在觀影中伴隨著青春的腳步成長;第二部分:情感篇,包括親情、友情和愛情元素,希望學生能以感恩的心,珍惜身邊的友誼以及青春期出現的懵懂愛情;第三部分:勵志篇,通過感受他人的奮斗故事,找到自身學習的困惑和前進的方向;第四部分:感悟篇,學生即將離開學校步入工作崗位和社會,這又是新的開始,讓學生在電影中觀人生百態,感人間冷暖。
《名篇佳句賞讀》結合護理職業特點、日常生活以及社交相關知識,精選了100篇美文,分為兩部分,一是名篇佳句賞析,二是好書推薦。這些美文有的講親情、有的講友情,還有的講人生、夢想和希望,像老朋友一樣和學生促膝長談,學生走進其中,會有新的認識。
《醫學人文故事》選取了古今中外較為著名的醫學大師和經典醫學人文故事,結合班會、拓展閱讀、討論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從一些典型醫學事件中了解醫學的發展和醫學專業精神,體會勤思考、多探究、勇實踐的科學精神在醫學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素質。
2.3.2 《護理人文進課堂》系列《護理人文進課堂》系列10本教材編撰體例統一,包括人文目標、工作情景、人文素材、思考與拓展四部分。“人文目標”幫助學生更積極、更有計劃、有效率地學習人文知識;“工作情景”用護理工作情景或臨床案例引入人文問題,啟發學生思考;“人文素材”將臨床案例、專家觀點、學科進展、行業標準、歷史人物、歷史故事、知識拓展等人文知識貫穿其中。豐富的案例、故事和觀點既能幫助學生理解專業教材知識,又能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人文素質教育,讓學生了解學科發展背景、趨勢及行業標準,使專業知識更加豐富和完善;“思考與拓展”包括案例思考、拓展閱讀和拓展活動,通過動腦、動手,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的愛心、責任心、同情心和團隊合作能力等。
《仁愛文化讀本》系列教材在新生入校時發給學生,《護理人文進課堂》系列教材將在學生學習相應專業課程時發給學生。目前我校學生對已經拿到的《仁愛文化讀本》教材反響熱烈,普遍反映教材貼近生活和專業學習,想讀、愛讀、讀之有益。教師和班主任也覺得在備課教學、班級管理和學生活動等方面受益良多。
因為目前國內中、高職醫藥衛生類學校尚沒有和專業教材對接的人文系列教材,所以多家出版社如人民衛生出版社、中國科學出版社、西南交大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等主動找到學校,希望能出版發行該套教材。學校采用公開招標的方式,通過對出版社資質信譽、圖片和文字處理能力、技術支持、出版樣品及售后服務5個方面的綜合評判,最終選定一家出版社負責出版和推廣。
3.1.1 文字和圖片可能侵權的問題 這是本套教材建設過程中最突出、最棘手的問題。在教材編寫中,我們力求做到內容通俗易懂、結構嚴謹科學、文字簡單易讀、故事案例真實可靠,因此參閱了大量文獻資料,汲取其中的優秀成果。這些文獻資料常常涉及侵權問題,比如傳統文化中介紹絲綢、名畫等內容,涉及相關作品的圖片;名人故事涉及名人的肖像權;名篇佳句賞讀涉及相關文學作品的著作權。
3.1.2 資料來源及內容是否真實可靠 本套教材編者參考的文獻資料來源廣泛,有教材、臨床案例和網絡資料等。資料來源及內容,尤其是網絡資料涉及資料嚴謹性問題。比如百度百科答案是網友共同參與編輯的,每個人的知識都是有限的,對于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因此無法保證所有內容的正確性。而資料是否真實、可靠、準確,將直接影響到教材的科學性。
3.2.1 出版社早期介入,加強校社溝通 出版社應早期介入,在教材編寫前,出版社相關專業編輯對編者進行培訓,明確國家對于侵權的界定。雙方共同商討制訂出本套教材可能出現侵權的內容和解決方案。編寫過程中,編者撰寫有可能涉及侵權的內容時,及時與出版社責任編輯聯系,雙方溝通解決。交稿后,責任編輯嚴格審核把關,對有可能侵權的文字、圖片和主編溝通,進行修改替換。
3.2.2 自主拍攝或替換修改,避免圖片侵權 為避免圖片侵權,要求稿件中的圖片盡量由編者自己拍攝,不能拍攝的,用出版社和學校具有知識產權的圖片資源庫中的類似圖片進行替換,不能替換的由技術人員進行加工處理。
3.2.3 改寫及支付版權費,避免文字侵權 為避免文字侵權,對于采用的文獻資料,如故事、案例等,要求編者進行改寫,出版社負責指導編委進行文字加工;對于參考比例超過15%的資料,由編者提供資料來源,出版社負責聯系作者和版權方,支付相應版權費用。
3.2.4 核實查證,保證資料真實科學 為保證資料來源和內容真實可靠,具有科學性,首先,要求選用“有可靠來源的參考資料”,包括圖書館、檔案館、情報所、數據庫(知網、維普等)、學術專著、教材、報紙、期刊、各種學術會議論文、報告以及黨和政府有關政策法規等;其次,對資料進行核實查證,注意材料的準確性、完整性、科學性和適用性;再次,在每個人文素材后均注明資料來源,在參考文獻中也盡可能詳細列出相關參考資料。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目前我校護理人文教材已進入出版發行階段,由于是初次嘗試,教材建設還存在不足之處,我們相信,在進一步的實踐和探索中一定會日臻完善,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套與他們成人成才同步的、更加完善的護理人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