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劍霏
【摘 要】舞蹈作為表情藝術,其情感表達有著自身的特點。本文運用舞蹈編導學科的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對女子雙人舞作品《母女情》的情感表達進行細致研究,從而揭示出舞蹈作品編創及情感表達手法的基本規律,對于增強舞蹈編創研究與實踐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母女情;雙人舞;情感表達;創編手法
中圖分類號:J7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3-0081-01
一、雙人舞《母女情》的情節梗概
作品《母女情》向人們詮釋并傳播著一種珍惜親情的社會價值觀。作品情節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劇情發展的導火線,女兒因學習問題受到母親責備,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之后母親因尋女而車禍身亡。第二階段是女兒對母親的無盡思念,曾經的美好時光浮現腦海。第三階段是女兒對于生死的思考和自己的懊惱,在心靈受到煎熬的情況下,終于成長起來,立志做好自己,帶著母親的期望堅強走下去。
二、雙人舞《母女情》情感表達的決定因素
(一)舞蹈動作反映情感變化
情感表達是動作設計的出發點,動作的展現又承載著作品情感這一創作規律。在開始部分,女兒對母親的管教進行反抗。追逐,母親追不上女兒,可以看出女兒想掙脫母親對自己的約束,母親想抓住女兒,女兒卻甩開了母親,可以看出女兒的急躁,以及母親無奈的心情。
在發展部分,母親的意外去世,使女兒感到愧疚、自責。女兒雙手抱頭掙扎,表現出女兒內心對母親的愧疚,不敢接受現實,感覺母親的去世讓生活失去了希望。女兒坐在地上把臉埋在兩腿之間,雙臂環抱,表現出女兒無助,想逃避現實。
在高潮部分,女兒穿越到母親的年代,看見了年輕時的母親。這一部分主要通過兩個人動作上的相互配合,以及肢體的接觸,表現出兩人形影不離,彼此默契;俏皮的步伐,表現出兩個人純真和愉快的心情。
在結束部分,女兒回到現實,面對她的是母親離世后的生活。這一部分采用虛擬的手法,母親能看見女兒,但女兒看不見母親,母親在背后靜靜地保護著女兒。女兒蹲在地上,母親從背后隔空抱住女兒,女兒和母親想抓住彼此卻無法觸摸,這一動作帶給觀眾深思。
(二)音樂營造情感氛圍
1.音樂的選材。作品第一部分主要表現女兒和母親對峙、追趕。選取節奏感強、調皮輕快的輕音樂。第一段和第二段的連接部分,用車禍碰撞的聲音直觀表現故事情節。第二段母親意外去世,采用緩慢憂傷的輕音樂來表現人物情感。第二段和第三段的連接部分,用時鐘滴答聲來直觀表現女兒的穿越情節。第三段采用明快柔和的輕音樂來表現母女歡快的時光。第三段和第四段的連接部分,又通過鐘表滴答聲來直觀表現女兒回到現實的情節。第四段采用《親愛的媽媽》歌曲前半段來表現女兒懷念媽媽的情感。
2.音樂在劇情發展中的表現。音樂從旋律、節奏、情緒、音色、結構、歌詞等方面來體現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節奏一般可分為內在節奏和外在節奏。舞蹈的“律動性”是和音樂節奏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舞蹈和音樂的統一節奏,在視覺上和聽覺上給人統一和整體的韻律美感,從而加強了舞蹈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作品中音樂節奏從剛開始的急促,到母親出車禍突然安靜下來,角色內心世界的變化也可以在節奏中較好呈現。高潮部分,母親與女兒之間的愛采用明快、柔和的音樂來表現。在作品結束部分,傷感平緩的音樂強調內心失去親人的傷痛。
從音樂的情緒上來說,第一部分是在激烈的對峙下,女兒給母親一個后背,表示抗拒母親。第二部分是面對面各自吐露心聲,想獲得彼此的愛,是甜蜜、平和的一個場景。第三部分,兩個人背對背,母親和女兒在兩個不同的世界,女兒消極、低沉、心情壓抑;母親擔心、自責、后悔,通過音樂表現各自情緒。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采用純音樂的背景,第三段的背景音樂是歌曲《魯冰花》的前半段,更能體現女兒對媽媽的思念。
(三)服裝設計體現人物性格
舞蹈服飾的應用可以塑造人物形象。舞者所穿的服飾可以體現人物生活的時代環境和性格特點。
1.母親的服裝。作品中的母親穿藍色的T恤,代表著干凈、深沉、堅毅、希望。
2.女兒的服裝。作品中的女兒穿黑色的T恤,黑色代表莊重、悲傷、沉默、安靜,代表自我壓抑的個性,表現女兒有意與世界保持一定的距離。
舞蹈創作中情感決定動作,動作表現情感,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舞蹈的編創,再融入情感,才是真正具有思想內涵的上乘藝術,舞蹈通過情感的體現來反映編創者的內心和素養,舞蹈是美的藝術,如果光有肢體的活動是不能構成舞蹈的,必須有舞者的情感和編創者的靈感來支撐,二者不缺一。”
參考文獻:
[1]蔡霞.論舞蹈意境的生成[J].大舞臺,2014(02).
[2]汪薇.我國舞蹈藝術的美學特征[J].大舞臺,2014(01).
[3]李娟.論舞蹈意境的審美特征及創造[J].音樂時空,2013(13).
[4]靳珺.舞蹈意境隨論[J].齊魯藝苑,2012(01).
[5]易菲.藝術意境論探微[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