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碧蘭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一個學生如果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能產生積極的學習效應,學習就會主動、積極、熱烈。反之,如果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就將成為沉重的負擔。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興趣
教育部明確指出“要給學生減負”。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不應該布置課外作業,可是,我校深處偏遠的山區地段,絕大多數學生都是留守兒童,父母長期漂泊在外,飽經蒼傷,望子成龍是他們唯一的期望。因此,很多家長都要求我布置書面作業,還說什么“讀讀說說”的作業他們不懂得輔導,不動手的作業孩子根本不會去做等等,甚至還有部分家長在我們的調查中反問:“減負”了孩子的成績能上去嗎?
迫于家長的再三懇求,我嘗試著給孩子布置了一些語文課外作業。盡管我的教學工作非常努力,批改作業也特別認真,教學效果卻不盡人意。這究竟是為什么呢?我不斷反思,多方請教,終于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原來,課外作業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課內作業的補充。高質量的課外作業能使學生更好地吸收和消化所學的知識,能使教師根據學生作業情況有效調整和改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反之,就會抹殺學生的創造性,造成學生思維的僵化,甚至對學習產生厭煩的情緒。我們現階段課外作業設置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結構單一,缺乏靈活性,忽視了語用功能。開學前期,我布置的課外作業過多地關注了課堂教學,忽略了課外練習的研究和改革。作業設計內容僅限于書本,以鞏固語言知識點為主,實踐應用特別少。這樣就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形式比較單調、機械。在這樣單調乏味的作業面前,學生容易產生疲勞,并對學習產生厭倦和反感,把作業當成一種負擔,從而使學習成為了一種呆板的機械訓練,嚴重影響了他們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和健康心理的發展。
2、作業設計忽視個性化和層次差異。剛開始布置課外作業時,我要求所有學生完成完全一樣的作業內容,學生缺少自主選擇的機會。這樣的作業,無視學生的個性和基礎的差異性,而且作業設計沒有彈性,缺乏層次,這樣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因而產生作業馬虎和不完成作業的現象。
3、作業布置過于隨意,缺乏應有的系統性。開學前段時間,我布置的作業在量和質上都比較“隨意”,對所提供的作業資料基本上采用照搬的辦法,這些錯誤的作業方式不但耗時耗力,而且也在逐步消磨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
4、注重應試,忽視語用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且為了便于檢查,我布置的語文作業多為書面形式,致使作業形式單調乏味,極大程度地限制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空間,制約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逐漸意識到,作為語文教師不但要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要關注語文課外作業的有效性。而關注語文課外作業的有效性應在作業的形式和評價上實現有效才是真正的有效。我和課題組的同事反復實踐,不斷探索,設置了一種新型的、符合課程標準理念的、切合教學實際的、適合小學生認知特點與思維發展需要的課外作業模式。
1、作業設計要簡明。語文課外作業設計要突出重點,不要面面俱到。我在設計時,主要圍繞每個單元及課文的教學重點來進行設計,著重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薄弱問題。盡量減少題量,使習題少而精。
2、課外作業設計要注重整體性。布置課外作業時,我盡量讓學生從整體上感悟語言,成串、成塊地積累語言,在語言情境中運用語言,加強綜合訓練,盡可能少一些單項訓練。比如字、詞、句的練習有時就可以結合在一起,先寫字,再組詞,然后造句。
3、課外作業設計要改革題型。我在設計時,盡量使習題的要求和題意簡潔明了,不用偏題、怪題、難題去為難學生,讓學生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上,而不是在理解題意、猜測題意上浪費時間。
4、課外作業設計要有趣味性。作業設計要擺脫單調乏味的重復練習,要增加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地去完成作業。在設計新授課課后作業時,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幾種增加趣味性的方法:
(1)以新引趣。我在設計時,盡量讓題型靈活多變,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進入最佳學習狀態。(2)以動引趣。設計練習時我盡可能讓學生親自去畫一畫、親自去演一演。(3)競賽引趣。我適當地設計一些 “講故事”、“做游戲”、“誦讀”、“作文”等競賽的形式去練習,寓教于樂,刺激學生的求知欲,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5、作業設計要有層次性。我總是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的作業內容,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完成,間接地給學生提供了相互學習和取長補短的機會,使課外作業最大程度地發揮了作用。布置作業時,我要給予必要的指導,讓大多數學生都能順利完成。我設計的思考性和創造性較強的作業,供學有余力的學生使用,不管做得對不對,只要學生動腦思考了,我都會給予一定的肯定和獎勵,逐步擴大這部分學生的隊伍。
6、作業設計要多樣化。(1)積累語言的訓練題。比如:抄一抄、背一背;連一連、說一說; 看一看、讀一讀;寫一寫、練一練。(2)口語交際訓練題。比如:購物、串門、游戲、表演等,讓他們在互相交談和爭論中訓練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3)語文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利用圖書館、電視、網絡以及各種工具書查閱資料,獲取多渠道的信息。
7、人性化的作業評價不容忽視。在教學過程中,我堅持利用信息平臺,每天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分析和總結,在“光榮榜”、“表揚臺”上大力彰顯孩子所取得的點滴進步,盡量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同時,我還充分應用班上的展示臺,對優秀作業、進步作業等進行展示,激勵其他孩子的上進心。
通過這次課題研究,我深深地體會到,課外作業布置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我們只有用一種全新的開放的思維方式去看待處理問題,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