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熠
摘要: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隨之加快信息化與網絡化步伐。企業員工思想政治工作中,信息技術的合理化應用也迎來越來越多的挑戰,如員工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和行為模式,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模式。以“互聯網+”多維的工作思路將是開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寶,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實現工具的意識形態新發展。企業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帶來的優勢,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和方式進行創新,實現信息技術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融合。
關鍵詞:互聯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1、“互聯網+”的內涵
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國家要制定“互聯網+”戰略。關于互聯網的具體涵義,官方的定義傾向于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與進步,著眼于宏觀與整體。互聯網時代的弄潮者之一,奇虎360創始人周鴻祎在對“互聯網+”的解釋中,提到了互聯網思維的作用:“‘互聯網+就是怎么用互聯網的技術與手段和互聯網的思維與實體經濟相結合,促進實體經濟的轉型、增值、提效”。在國內強調“互聯網+”概念的雷軍給出了偏向于基礎與人性化的解釋:“‘互聯網+是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利用信息通信技術與各行業的跨界融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并不斷創造出新產品、新業務與新模式,構建連接一切的新生態”。從上述講話與解釋中可以提煉出幾點:一是發展“互聯網+”已是大勢所趨,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二是“互聯網+”運用的不僅是互聯網的技術與手段,還有互聯網的思維。三是“互聯網+”的跨界融合不僅指實體經濟領域,也包括各行各業,都可以創造新模式、構建新生態。“互聯網+”是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滲透與融合,但并非二者的簡單相加,也并非傳統行業簡單觸網即可完成滲透與融合,而是要通過互聯網平臺、互聯網思維,對傳統行業進行思維模式和經營模式的顛覆,進而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和整體機遇。
2、“互聯網+”環境下思想政治工作原則
2.1注重矯正負面認識
互聯網快速發展,具有開放性、公開性的特點,但目前,互聯網缺乏嚴格的法律法規和監管力度。伴隨著網絡加密措施的保護、網絡防火墻的建立以及相應法律法規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對網絡發展環境進行了改善。基于“互聯網+”環境,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注重加強對員工輿論導向的引領,傳播正能量,關注員工的思想需求,并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矯正員工對網絡負面認識的影響,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和環境。
2.2打造“互聯網+” 宣傳平臺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泛,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在“互聯網+”環境的大背景下,必須發揮宣傳陣地的優勢,注重利用多平臺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宣傳,將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同步發展,相輔相成,使思想政治工作效果顯性化。
2.3促進工作內容無形化
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摸清工作對象的需求,其次了解如何引起工作對象的興趣。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社會低頭族日益增多,人際關系日趨冷淡,帶給企業員工的不良影響也越來越多。互聯網之所以能吸引員工的注意力,是因為其信息的及時性、全面性以及交互的跨地域性等特點。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說教層面,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和形式,提高員工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潤物無聲,使工作內容無形化,達到理想的工作效果。
3、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3.1缺乏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確認識
當前,我國企業普遍缺乏對思想政治工作的了解與認識,認為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增長,因此,對于企業來說是可有可無的,使得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實際上是企業的一種誤區,即只重視企業的經濟效益而忽視了企業的社會效益,進而使得企業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對企業的發展造成一定的阻礙。
3.2缺乏思想政治專業人才
由于企業是以營利為目而進行的經營,因此,企業往往只重視那些能夠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人才,而忽視了對思想政治專業人才的培養,進而導致了我國企業普遍缺乏思想政治專業的人才,直接影響了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再加上,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普遍將重點放在企業的自身發展上,而不具備為社會服務的觀念,因此,也就缺乏對思想政治工作應有的人力資源投入。
3.3缺乏對企業員工思想情況的了解
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全面了解工作對象的需求。當前,很多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理論上含糊其辭,在形式上仍然是你聽我說式的教育,缺乏滲透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沒有切實站在員工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對員工思想情況的掌握不全面、不深入,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貼近員工的實際需求,不能切實解決員工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難,不能得到員工的認可與信任,而這也是導致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4、互聯網+環境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措施
4.1加強網絡監管力度
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強紀律和規矩的教育,從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門要端正態度,積極加入治理網絡輿論大軍中來,疏堵結合,規范網絡行為,從技術、管理、法律、道德等方面入手,弘揚正能量。面對網絡和新媒體發展變化的新形勢,要深刻解析思想政治工作在網絡時代面臨的新問題,尋找新方法,探索新途徑,全面提高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增強創新意識,積極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難題的新舉措、新辦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敢于對網絡謠言亮劍,對突破道德底線、觸碰法律紅線的人依法查處,清理網絡空間。
4.2創新中心陣地建設
網絡時代的去中心化不可逆轉,主流媒體的中心地位也不可輕易失去,因此在這組矛盾沖突中,必須尋找一條兩者有機融合的新路子。如何做到傳統媒體傳播主流思想、個體用戶確保自身個性化,就得改變思維,進行“中心再造”,以新舊媒體融合為契機,搶建平臺,鞏固陣地。企業要利用已有資源,廣開路子,打造融合紙媒、電視、電腦、手機四大傳播終端為一體的網絡信息互動傳播“全媒體”集合,既堅守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陣地,又保護員工的話語權以及個性化追求,確保企業聚焦社會正能量、傳播社會正能量的功能。endprint
4.3建構“互聯網+”時代話語體系
語言是一個時代的標志,也打上了這個時代的烙印。“互聯網+”時代對其話語體系也有著特別的要求。企業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更容易傳播新鮮事物。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動學習掌握 “互聯網+”的話語特色,促進時代話語體系的建構。思想政治工作者都應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其站穩群眾立場、講群眾語言的方式,倡導宣傳思想工作新文風,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新媒體傳播上,可以借鑒《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的話語方式,在文本視角上,體現出微言大義、立場鮮明的語言特征,以及“訴諸理性”與“訴諸情感”相結合的論證方式;在語境視角下,既堅持權威,又嘗試構建“與民眾協商式對話”的范式。企業應該發揮其特有的活力、創造力,加入“互聯網+”時代話語體系的建構中去。
4.4與企業文化建設相輔相成
企業文化通過塑造共同的企業精神和價值觀,能夠引導員工朝企業所希望的方向努力工作,企業文化是看不見的管理條文,能夠從員工的內心約束員工的工作行為,從而促使員工主動去遵守相關規定,而不是被動服從。成功的企業文化不僅可以影響企業的員工,還可以通過企業的社會活動產生社會效應,將企業文化向社會進行輻射,提升企業的整體形象。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相輔相成,體現在對企業員工價值觀念的引領,以及提高企業凝聚力、綜合競爭力等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為企業文化的開展提供了員工綜合素質上的保障,企業文化則進一步統一了員工的思想和價值觀,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起到推動作用。
5結語
“互聯網+”環境實現了虛擬與現實的對接,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與互聯網的聚合思維、個性化觀念、以及尊重自由意志的思想有機聯系起來,才能形成有效的跨界融合氛圍,推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翟云琴.互聯網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影響[J].世紀橋,2015,(01):45-46.
[2]戴倫水.互聯網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及對策[J].新西部(理論版),2015,(08):60-61.
[3]王天馳,丁志勤,顧星蔚.淺談新形勢下如何做好互聯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J].西部皮革,2016,38(06):151.
[4]周玉萍.互聯網時代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探究[J].知識經濟,2013,(01):111-112.
[5]湯紅星.互聯網發展新環境下做好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17(02):58-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