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林
摘要 水稻是我國目前較為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品種的研發和創新工作一直以來都是農業方面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基于此,本文針對雜交水稻不同的品種之間種子活力進行試驗,并且通過對比標準發芽、低溫發芽以及高溫催芽3種方式下活力的具體表現,來研究雜交水稻種子不同活力測定方法與其田間成苗率的相關性。結果表明,對水稻種子活力鑒定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采用高溫催芽,這種方法能夠幫助縮短出芽時間。
關鍵詞 雜交水稻;種子活力;測定方法;成苗率;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1-0014-01
水稻在我國的農業種植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而如何提升水稻的種子質量以及成活能力也成為了研究的重點方向,只有種子成活才能夠開展后續的各項產量和質量研究。種子具體活力受多種元素的影響,其中包含了水稻的遺傳、母株的健康程度以及生長過程中各項溫度、營養和環境因素。因此,開展雜交水稻種子不同活力測定方法與其田間成苗率的相關性研究,是促進農業發展的有效手段。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本次試驗的對象是3個水稻品種的種子,分別是Y兩優689、株兩優06、國稻7號。將這3個雜交水稻品種的種子分為高活力、低活力2批,高活力的發芽勢在80%以上,低活力的發芽勢在65%~70%之間[1]。
1.2 研究方法
1.2.1 發芽標準試驗。水稻種子首先需要通過次氯酸鈉溶液的消毒,然后用清水進行清洗。將清洗好的水稻種子按照品種分別放置于發芽盒中,保證其在30 ℃的恒溫狀況下育芽。在該過程中,光照設定保證標準的12 h光照/12 h黑暗。統計發芽狀況分別在第5天和第14天進行,將發芽勢和發芽率進行統計。發芽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發芽指數=∑(Gt /Dt)
其中,Gt代表第t日的發芽數量,Dt代表發芽的日數[2]。
1.2.2 低溫發芽試驗。低溫發芽試驗和標準發芽試驗的前期準備工作較為相似,首先用0.5%次氯酸鈉溶液消毒,消毒時間保證5 min左右,再將清洗過后的種子置于25 ℃的清水中浸泡。發芽的恒定溫度保證為18 ℃,光照量保證與標準的發芽試驗一致,同時在第7、10、14天分別進行發芽率和發芽勢的統計[3-4]。
1.2.3 高溫發芽試驗。高溫發芽試驗前期準備同低溫發芽試驗,不同的是保證其在30 ℃的水中浸泡24 h,在40 ℃的恒溫狀況下進行催芽。在開始后的第16天進行成苗率統計[5-6]。
1.2.4 田間成苗試驗。將稻種播到秧盤之中,放在自然環境下的土壤中,在20 d后進行成苗率的統計工作。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水稻品種室內試驗結果對比
經過長期的觀察和統計之后,參與試驗的3個水稻品種,高活力和低活力的種子批次之間各項指數發芽勢、發芽率、活力指數等并沒有較大的差距。其中,Y兩優689的高活力種子進行發芽試驗后,發芽指數達到最高。
2.2 不同水稻品種低溫和高溫試驗結果
在低溫條件下開展的發芽試驗,經過統計可知,國稻7號在3個品種中發芽率最高,并且展現出了較高的低溫活力。3個品種在低活力的水稻種子試驗中,相較于高活力的種子,顯示出較低的發芽率。高溫條件下進行了催芽的試驗,結果表明,國稻7號成苗率最高。在田間的成苗試驗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Y兩優689高活力批次,剩下的2個品種雜交水稻并未表現出較大的差距。
2.3 不同水稻品種田間成苗率和室內發芽指標關聯
通過對3個不同的雜交水稻品種及其在田間和室內發芽狀況指標的比對發現,在室內進行發芽試驗的種子在發芽指標和發芽率方面都表現出了較好的勢頭。在低溫發芽狀況下,10 d記錄的發芽率和高溫催芽狀況下記錄的發芽率能夠成為田間水稻成苗率預測的重要參考。相較于低溫和標準溫度,高溫催芽能夠更加有效地幫助水稻在田間成苗。
3 結論與討論
針對3個不同水稻品種開展活力測定方法與其田間成苗率相關性的分析,具體的結論都來源于試驗數據。同樣的原理也可以作為其他農作物(例如玉米、南瓜等)的參考,促使其提升發芽率和成苗率。與其他種類的種子一樣,雜交水稻的種子也會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例如當水溫較高時,種子對其敏感性增加,進而幫助檢測種子的活力。但是當溫度過高時,也容易受到生物系統的創傷,進而誘發一系列的問題而降低存活率和成苗率,導致減產和病害。高溫催芽能夠有效幫助部分植物的種子提升發芽率,縮短發芽所需的時間。在對稻種進行播種之前,可以通過高溫催芽幫助其播種后提升發芽率和成苗率。但是該方式并不能夠代表一切情況,具體的相關性探討仍需要開展回歸分析研究,以保證能夠準確探知雜交水稻種子不同活力測定方法及其田間成苗率的相關性。
本試驗結果表明,通過對3個雜交水稻品種種子的活力測定,對水稻種子的活力鑒定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采用高溫催芽。這種方法能夠幫助縮短出芽時間,但是由于本次試驗的內容和步驟較為簡單,需要通過更加嚴密的試驗進一步進行驗證。
4 參考文獻
[1] 曹棟棟,阮曉麗,詹艷,等.雜交水稻種子不同活力測定方法與其田間成苗率的相關性[J].浙江農業學報,2014,26(5):1145-1150.
[2] 薛鳳軍.談提高雜交稻種子發芽率和成苗率的技術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225.
[3] 張薇,耿雷躍,楊雅華,等.水稻種子活力的快速測定方法[J].現代農業科技,2015(8):29-30.
[4] 段永紅,李小湘,李衛紅.利用電導法測定雜交水稻種子活力的探討[J].湖南農業科學,2010(23):17-19.
[5] 何龍生.水稻種子活力測定方法的初步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8.
[6] 朱麗偉,曹棟棟,付玉營,等.可溶性寡糖和小分子的熱激蛋白與雜交水稻種子成熟過程中發芽能力及種子活力相關[J].作物學報,2016,42(5):714-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