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鳳枝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核心已成為企業家和經濟界人士的共識,我們應從成本控制入手把財務管理目標推向一個新階段,這是企業目前財務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目標。通過對成本控制的再認識及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確立,從成本控制入手來保證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企業;財務管理;成本控制
建筑企業在工程施工過程中,需要消耗一定數量的建筑費用,所有費用的總和構成該工程的生產成本。通過成本控制可以發現施工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總結經驗,克服缺點,提高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水平。實施成本控制,不斷降低工程成本是增加施工企業成本積累的源泉。在預算造價已定的條件下,成本越低,企業的利潤就越多,加強成本控制,降低工程成本,有利于改善施工企業的生產條件和職工的生活條件。因此,必須重視建筑施工企業的成本控制。
一、建筑施工企業項目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
1.1 施工項目成本目標的制定不嚴謹
在測算項目的目標成本時往往由造價員以建筑工程預算定額為依據,參照定額消耗量及市場信息指導價計算其分部分項工程直接費,而工程量基本上參照投標書中的工程量清單數量,而未在測算目標成本時重新核算施工圖中的數量,未結合施工實際情況進行項目單價的組價。這樣制定的目標成本往往是不精確的,對項目的成本控制沒有太多的指導意義。
1.2 施工項目經理責任制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項目經理是施工企業法定代表人在承包的建設工程項目上的委托代理人,項目經理責任制是以項目經理為責任主體的施工項目目標責任制度。由項目經理代表企業對項目的成本、質量、進度和安全等控制目標進行監督,但現行施工企業在項目管理過程中,沒有形成完善的責、權、利相結合的成本管理制度。往往只要求項目管理班子完成合同約定的質量要求和工期進度,沒有結合成本費用支出的高低來進行效益考核。
1.3 施工項目管理者的成本控制意識不強
一些施工技術人員非常重視技術管理,但卻忽視工程實施過程中的成本管理,項目成本控制。要求全員積極參與,在建立健全一個完善成本管理機構和成本控制專職人員的同時,必須充分調動全員參與成本控制的管理工作。
1.4 忽視合同管理,索賠意識不強
由于目前發包方在建設項目進行招標時,其招標文件的合同條款都制定得比較苛刻,并且發包方另行分割發包的情況也很多,給施工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帶來較多困難。但是施工企業在這樣的情況下,往往不十分重視合同的簽訂,認為合同條款在招標文件中都已有了約定,就簡單的按發包方招標文件的合同條款進行套用,而未在合同簽訂前進行逐條研究。同時,施工企業的施工現場管理人員對索賠問題不重視,不能及時、合理的進行處理,這樣索賠問題擱置下來為以后的竣工結算帶來障礙,并給施工企業帶來經濟損失。
二、建筑企業進行財務管理,實施成本控制目標的措施
2.1 建立責、權、利相結合的成本管理體系
建立以項目經理為責任主體的項目管理目標責任制度。按項目管理任務落實施工成本管理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并對各業務部門和管理人員制定相應的責任、權利及利益分配等相配套的管理體制,加強約束的同時也實行激勵。在保證工程質量和工期的同時,編制出各施工段的施工成本控制目標計劃,根據確定的目標成本分解到各施工作業班組,由管理人員定期對下達的目標成本計劃進行比較分析,計算出成本費用的偏差,分析偏差的程度和性質,確定造成偏差的原因和責任歸屬,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調整,對實際成本進行考核,考核對節約的給予獎勵,超出的進行處罰,使制訂的目標成本計劃得以實現。
2.2 加強施工過程中對人、材、機等費用的控制,降低施工成本
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人工費用的消耗。通過科學、合理地組織施工,提高工程項目施工的技術水平,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的操作熟練程度和技術水平,加強勞動紀律、嚴格執行勞動定額,落實經濟承包責任制,充分調動積極性,達到節約人工消耗、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的目的。
2.3 實現全員化成本控制
根據常見工種編制最佳的工程工作流程,根據流程需要和可能設置相應的工作崗位,并制定相應的崗位職責。根據崗位確定合適的人選,依據崗位職責對人員進行培訓,使之按規程工作,既可提高工效,又可以保證工程質量。同時,利用自身工程項目實際,統計分析出企業人工定額水平及各工序材料真實的損耗率,建立公司標準工時定額和材料損耗定額。它是進行工程項目人工管理成本核算和跟蹤的基礎,主要取決于對歷史數據的積累和利用科學的手段進行分析,其準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工程公司的成本和效益。應在管理中不斷總結、改進、提高以達到最優化。
企業的最終目標是經濟效益最優化,成本分析和控制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效益,建筑產品的價格一旦確定,成本便是最終效益的決定因素。只有穩健地控制住建筑裝飾工程成本,利潤空間才能打開,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這個現代企業所共同追求的目標才能實現。
三、解決成本控制和財務管理中問題的方法
3.1 增強成本控制思想與創新觀念
成本效能理論指出,企業成本主要包括基礎成本與效能成本兩部分。基礎成本,就是指通常情況下生產某種商品或提供某種服務所消耗的成本;而效能成本,則是指為提高商品質量或服務質量所消費的成本。與基礎成本相比,效能成本雖然會帶來額外的成本消耗,但是會帶來更大的成本價值。對此,企業要改變成本控制思想,更新觀念,注重效能成本價值,提高成本控制實效,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
3.2 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素質,建立現代化財務控制手段
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財務管理工作也會突破以前的傳統,會計電算化使得財務人員從繁重的記賬、算賬中解脫出來,財務管理的多樣化和復雜性使得廣大財會人員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時,需花大力氣進行角色的轉換,同時也需要財務管理部門樹立知識效益和人才價值觀念,從制度建設和資金安排上抓緊改變人才素質結構低下的狀況,加強對企業各類人才特別是財務管理人才的培養。
3.3 成本控制和財務管理目標相結合
實現有效的成本控制,必須制定合理的目標成本。這就要求與財務管理目標相結合。當企業運用最新的科學技術,采取最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利用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才,就會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實現企業的效益最大化。
四、完善企業制度,嚴格把關
企業在進行成本控制時,需要建立完善的企業管理機制,強化企業的成本控制。
綜上所述,成本控制是一個范圍廣、繁多復雜的工作,但又是保證企業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的一個重要前提。作為企業,必須認真學習降低成本為主的財務管理知識,提高成本意識,完善成本管理體系,企業只有控制成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永葆新鮮活力。
【參考文獻】
[1]陳金香,康紹大.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成本管理與控制探討[J].財會通訊,2014,20:64-65.
[2]王玉龍.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成本管理控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01:93-94.
[3]湯嘉琳.企業財務會計目標成本管理分析[J].金融經濟,2014,24: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