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熙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和經濟迅速發展,人們權利意識的不斷覺醒,納稅人對自身權力保障的需求越來越高。各種媒體、網絡對權力機關運行透明度的關注也逐步提升。而相較之下,我國現行法律對于納稅人權力的規定卻是存在一些缺陷,作為納稅內自身也對自己享有的權力了解甚少。本文通過對我國稅法中納稅人權力的討論以及缺陷要救,對于完善納稅人權力提出初步建議。
【關鍵詞】稅法;納稅人;權力;缺陷
一、我國納稅人權利現狀
為了加強稅收征收管理,規范稅收征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而制定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1993年01月01日正式施行。該辦法中對于納稅人的權力進行了規定:
1、稅收知情權。是指納稅人有權向稅務機關了解國家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以及與納稅程序有關的情況,享有被告知與自身納稅義務有關信息的權利。主要包括:稅收政策知情權、涉稅程序知情權、應納稅額核定知情權、救濟方法知情權。
2、保密權。是指納稅人有權要求稅務機關對其商業秘密及個人隱私保密。包括納稅人的儲蓄存款、賬號、個人財產狀況、婚姻狀況等個人隱私,符合現行法律規定的做法、經營管理方式、生產經營、金融、財務狀況等商業秘密。只要是合法的,納稅人不愿公開的信息,同時又不是違法行為,稅務機關就應該尊重納稅人的這項權利,履行為被檢查人保守秘密的義務。
3、依法申請稅收優惠權。納稅人依法享有申請減稅、免稅、退稅的權利,即納稅人有權根據稅收法律規定及自己的實際情況向稅務機關申請享受稅收優惠的權利。但必須依據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申請、審批。
4、稅收救濟權。稅收救濟是國家機關為排除稅務具體行政行為對稅收相對人合法權益的侵害,通過解決稅收爭議,制止和矯正違法或不當的稅收行政侵權行為,從而使稅收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獲得補救的法律制度的總稱。稅收救濟權的內容包括稅務行政復議、稅務行政訴訟和稅務行政賠償。納稅人對稅務機關所作出的決定,依法享有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請求國家賠償等權利。納稅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時,必須先依照稅務機關的納稅決定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及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對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強制執行措施或者稅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5、稅收監督權。納稅人有權控告和檢舉稅務機關、稅務人員的違法違紀行為,如索賄受賄、徇私舞弊、玩忽職守,不征或者少征應征稅款,濫用職權多征稅款或者故意刁難納稅人等。有權檢舉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行為,如對其他納稅人的稅收違法行為有權進行檢舉。收到檢舉的機關和負責查處的機關應當為檢舉人保密。稅務機關應當按照規定給予獎勵。
才出此之外,納稅人還享有:陳述與申辯權、申請延期申報權、申請延期繳納稅款權、申請退還多繳稅款權、回避權、納稅申報方式選擇權等。
二、對納稅人權利保護立法上的缺失
側重強調國家的權力,輕視納稅人的權利。如《憲法》只規定公民有依照法律納稅的義務,但未規定公民有相對應的權利。這很大程度上代表的只是稅務機關的立場,缺乏對納稅人知情權的保護,所以說我國的立法重實體而忽視保障其實施的程序法。
征稅機關缺乏服務觀念。我國的征管領域一直強調“監督、處罰、打擊”,但對于稅收服務并未給予足夠的關注與支持。可見我國稅務部門并未在觀念上樹立服務理念,納稅人應享受服務未得到實現,也進一步加劇了稅收的不公平。更有甚者一些稅務機關為了創收,巧立名目要求納稅人參加各種甚至有些稅務部門為了創收,甚至要求納稅人參加有償培訓和咨詢服務,這嚴重侵犯了納稅人的權益,加重了納稅人的稅收負擔。同時在稅收使用上,納稅人缺乏必要的知情權,征稅機構對于稅收的使用同時缺少透明度,納稅人對稅款的使用情況既不知情,更談不上有效監督。
納稅人權利缺乏有效的救濟途徑。我國的訴訟制度不允許納稅人對行政機關違法行為進行行政訴訟,也不允許針對稅務機關在偷稅漏稅方面的行政不作為行為提起行政訴訟,使得納稅人缺失司法監督權。
三、完善納稅人權利保護
通過立法方面、完善稅收體系以及加強納稅人救濟以及宣傳工作也已針對我國納稅人的權利進行保護:
稅收權力法定,可將對于納稅人的權利保護寫入憲法,并且完善善納稅人權利保障體系,轉變固有觀念,完善現有法律。在具體法律上中將納稅人權利細化,配套制定程序法,將“紙上的權利”轉變為“現實的權利”。
完善稅收征管體系。強化稅務機關的服務意識,確保征納主體雙方權利與義務平等。政府簡化辦稅程序,減少辦稅環節,最大限度地便利納稅人。完善納稅人的權利救濟途徑。納稅者不僅有權對不法的征稅行為提起訴訟,對國家或地方政府違憲、違法的稅金支出行為也享有提出訴訟,并要求給予司法救濟的權利。
加強對納稅人權利的宣傳。納稅人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權益能才能正確行駛的納稅觀。例如建立納稅人協會,發展稅務代理、稅務咨詢等。
引導納稅人成立代表其權益的組織。在稅收征納過程中,與行使征稅權的稅務機關相比,納稅人處于相對劣勢的地位。因此,在很多情況下,單靠納稅人個人的力量,還難以有效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總之,保護納稅人的權利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但是這個任務的完成,然需要來自立法機構、執法機構、行政機構以及納稅人的各方努力。
【參考文獻】
[1]翟繼光.《財稅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劉劍文.《財稅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