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亮
【摘 要】市場經濟下,我國企業的數量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財會專業人才非常緊缺。雖然很多高校都開設了這一專業課程,每年的應屆畢業生也非常多,但是在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方面,還無法滿足企業需求。因此,需要不斷提升財會的教學效率,并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筆者分析了現階段財會的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如何對原有模式進行創新。
【關鍵詞】財會;教學模式;策略
引言:
財會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應當具有會計分析和核算的能力,并具備一定的實際應用能力,以滿足企事業單位對該行業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在開展財會教學時,需要以就業為導向,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加強校企合作,以確保培養出的畢業生能夠適應崗位工作的需求。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學質量的水平,而教學質量又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專業能力。但是原有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制約著教學水平的提升。因此,必須要對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創新與優化,以從根本上提升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一、現階段開展財會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時期,高校在開展財會教學時,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對于人才培養非常不利,直接影響著培養的質量,使得畢業生無法滿足崗位要求,給企業和個人都帶來了很大的困擾。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落后的現象,必須要厘清當前時期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才能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以提升培養質量。筆者認為,目前財會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學生的學習過于抽象,缺乏實務操作
當前時期,我國絕大多數的高效在開展財會教學時,大多重視理論教學,沒有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實務教學。由于和企事業單位的實際需求相脫節,沒有考慮到具體的應用財會會計的情境,導致學生雖然掌握了較為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無法有效的運用,不能很好的將理論知識銜接到實踐當中去。所以,在原有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所學習的財會方面的知識,更多的是為達到學習要求而進行的學習,并沒有對其重要性形成正確的認識,也缺乏有效的驅動力。很多學生在最初學習這一方面的專業知識時,對于專業課程內容充滿無限的激情。但是在對財會進行系統的學習時,由于涉及到眾多的核算方法,非常復雜,而教師的教學以將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為主,使得學生并沒有掌握實際應用的技能,在學習時,還產生的了一定的畏懼心理。總體而言,進行抽象的理論知識學習,而缺乏足夠的實踐,很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喪失,在應用財會知識去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會計問題時,也無從著手。
(二)教學理念比較落后
當前時期,社會發展非常迅速,對于會計人員而言,要滿足工作崗位的需求,不僅要掌握充足的會計技能,還要注意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從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學理念上看,主要是以會計理論知識傳授作為教學導向,并沒有充分重視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而企事業單位對于財會人才的需求,并不只關注學生的會計方面的理論與技能,也會對學生的情商和應變能力等方面的素質進行考察。而很多高校在對人才進行培養時,培養理念還非常落后,沒有跟上時代發展和進步的腳步,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1]。此外,很多高校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往往比較寬泛,沒有突出具體的目標,也使得課堂教學時,缺乏明確的導向,也沒有體現出指引作用。
(三)教學方法比較落后
現階段,許多財會教師在進行專業教學時,所使用的教學方法依然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延續,沒有考慮到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所帶來的改變。在進行教學時,主要還是老師在講知識點或者讀課件,學生的任務就是在課堂上老老實實的聽。這種教學方法,在條件受限的情況下,能夠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但是現階段,這種教學方法沒有和實際情況相結合,沒有進行創新和發展,則顯示出了其落后不足的一面。運用這種傳統的方法進行教學,很顯然抑制了學生的成長,如果不進行改變和創新,必然導致學生對財會的興趣逐漸降低,熱情逐漸喪失。并且在此模式下,學生作為聽眾,無法有效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這些都制約了其發展。
二、創新財會教學模式的策略
(一)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在開展財會教學時,不僅要重視理論教學,還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斷強化其實踐能力。要實現這一目的,可以建立會計實訓基地,給學生的實訓教學提供基本條件。所以,高校在建設實訓地基方面要投入一定的資金,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首先,要建立實訓室,比如會計電算化和ERP實訓等,學生在其中可以進行實踐,對崗位技能進行模擬和鍛煉。其次,要加強校企合作,建立實訓基地。比如高校可以與會計師事務所或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派學生到崗實習,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親身實踐,學生對于會計工作會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畢業后也更加容易適應崗位工作。
(二)創新教學理念并明確教學目標
伴隨經濟社會的發展,企事業單位對會計專業的人才要求越來越高。對于財會專業的學生而言,要滿足崗位需求,必須要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包括會計核算與整理會計信息方面的能力等。而高校要培養出優秀的專業人才,必須要對會計教學理念進行創新。筆者認為,高校應以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為導向作為開展財會教學的理念。在此之后,還要明確教學目標。而該專業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對學生的會計知識與專業技能進行培養,以使其滿足崗位要求。因此,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加強報表導向和職業素養方面的創新,才能滿足新經濟形勢下的要求。在此情況下,高校的財會教學水平必然能夠實現質的提升。
(三)創新財會的教學方法
運用傳統的財會教學方法,使得很多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斷降低。對于這種情況,教師需要不斷的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以促進學生會計素養的提升。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課程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同時根據自身所擅長的領域,帶領學生進行模擬實踐,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如何應用財會知識,也為學生搭建起了理論與實際相連接的橋梁[2]。與此同時,也使得原本枯燥的財會學習更加富有趣味性。
在進行會計學習時,很多知識都是分開的,學生理解起來難度比較大,也無法與整體目標相結合。如果教師只用語言對財會的工作進行描述,學生必然無法形成正確的理解。因此,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法,比如采用沙盤模擬等,既能夠幫助學生理解,也能夠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缺陷。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時,還要注意綜合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分層教學方法等,不管采用何種方式,都要以幫助學生實現會計綜合能力的提升為目標。
三、結語
高校在開展財會教學時,要想確保教學質量,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必須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會計綜合素養。對于教師而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必須要先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促使自己朝著理論與實踐的方向不斷進步,以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專業化人才。
【參考文獻】
[1]魏紫.淺析創新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模式的策略[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 2014(9):175-176.
[2]朱燕.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模式創新舉措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15(31):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