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亞婷+呂鐄
摘 要: 《高老頭》中拉斯蒂涅的女性功利主義和高老頭的女性從屬主義與巴爾扎克本人的肉欲情愛觀既有相似又有差異,巴爾扎克在創作中構造了另一個理性的“巴爾扎克”。這一隱含作者在作品中堅定地取向現實主義和歷史主義,通過觀念的調整和男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力地促成了《高老頭》乃至《人間喜劇》的現實主義風格。
關鍵詞: 巴爾扎克 《高老頭》 《人間喜劇》 隱含作者
一、《高老頭》中人物的女性觀
(一)拉斯蒂涅的女性功利主義
1.青年的浪漫與貴族的“良心”
拉斯蒂涅對女性的態度可以從兩個方面看,我們不可否認的是他的人性中還存在善念。拉斯蒂涅作為一名落魄的封建貴族,他的秉性中保持著貴族的傳統美德。收到母親的來信,拉斯蒂涅內心深深地自責,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良心,在這個功利的社會他該何去何從?
面對一個擁有一份三百萬嫁妝的女人和一個落魄到只能一次次向父親伸手要錢的貴族夫人,拉斯蒂涅選擇了第二個,這就意味著他將自己的發財計劃全部推翻了,至少短時間內沒有轉機。所以不能說拉斯蒂涅對德·紐沁根夫人的感情中只有金錢和利用,其中也包含真愛的成分。他對自己的表姐在仰仗之余,還有很多尊敬。拉斯蒂涅與這些女子交往的時候,真心并沒有被蒙蔽。
從這一方面看,拉斯蒂涅的女性崇拜的動機中帶有一種騎士精神,他將愛情獻給別人的妻子,這種愛情帶給他們新的動力,激勵他們建功立業。
2.金錢的誘惑與個人的“野心”
拉斯蒂涅女性崇拜的現實出發點是金錢。他發現要進入巴黎社會,想要成功,就必須踩著別人往上爬。他接近阿娜斯塔齊,想把她當做平衡木。可惜笨拙的年輕人不懂上流社會的禮數,剛出手事情就黃了。德·鮑賽昂夫人固然受拉斯蒂涅敬重,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拉斯蒂涅敬重的是她這個貴族的姓氏。所以看到德·鮑賽昂夫人隱居鄉下,他悲痛萬分,感嘆美好靈魂的逝去,同時也發現自己失去了向上飛翔的助力。
在這個時代,女人不但應當滿足男人的心靈和肉體,而且有更大的義務,要滿足人生無數的虛榮。所以,作為一個男人對待愛情需要吹捧、無恥,尤其是對于巴黎的愛情。在這樣的社會磨煉中,拉斯蒂涅的內心變得日益強大。
(二)高里奧的女性從屬主義
1.父性基督
高老頭這個父性基督的面目,只有畫家筆下耶穌受難的圖像可以相比。他對女兒的付出、無條件地滿足、喪失理智的寵愛,在19世紀這個金錢世界中,只有在耶穌這樣的救世主身上才會體現。
高老頭忙了四十年,在戰亂年代,背著面粉袋,冒著大風大雨,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自己一生掙得的都分給了他的兩個天使。到最后,連終身年金都抵押只為女兒光鮮亮麗地快活一晚上。毋庸置疑,高老頭對女兒們的愛體現了耶穌身上的光輝,他把自己的女兒當天使,當上帝。父愛絕不會受個人利害的玷污,高老頭對女兒的愛是持久不變和廣大無邊的。
2.以金錢代替父愛
高老頭是在混亂年代靠面粉投機,壓榨勞動力而崛起的暴發戶。毋庸置疑,他身上是帶有資產階級的意識觀念的。與絕大多數商人一樣,他更擅長用金錢辦事。高老頭對女兒幾乎崇拜的愛沒有逃脫金錢的枷鎖。他用金錢培養了女兒們的拜金主義和功利主義,培養了一代典型的資產階級的后代。他用金錢換取女兒的親熱,又增加女兒用親熱換取父親的金錢。
3.宗法制觀念
高老頭作為一個暴發戶,外在身份轉變過快,但是頭腦中的意識形態還停留在封建王朝時期。他有著極強烈的宗法意識,他一生追求的就是那種共享天倫之樂的脈脈親情。資產階級的興起無情地踐踏、摧毀了這種制度,高老頭知道自己無力重建宗教倫理、社會秩序,所以他極力維護自己的那一方天地。
宗法制的一個典型特點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高老頭在那個金錢至上的年代,觀念上卻十分注重與女兒的血緣關系,他認為“你的生命是我給的。做父親的要幸福,就得永遠地給。永遠地給,這才是做父親的所以成其為父親的砝碼”①。
二、巴爾扎克與作品中呈現的“巴爾扎克”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拉斯蒂涅和高老頭兩種不同性質的女性崇拜,其實都有巴爾扎克女性觀的影子。作品人物表現出的女性觀念與巴爾扎克自身的女性觀存在著相同之處,但也有很大的差異。
(一)巴爾扎克女性價值觀對作品的滲透
1.同受名利的誘惑,充滿“野心”。
拉斯蒂涅功利性的女性崇拜與巴爾扎克對德·韓斯卡夫人、德·卡斯特里公爵夫人等人的感情是相似的。巴爾扎克接近她們是看中她們的身份地位,當知道這些女人是貴婦時,盡管素未謀面,就聲稱自己已經愛上她們了。他們兩個人對待女人的出發點總是功利的成分大于情愛的成分。兩個人都希望愛情能滿足自己的情欲的同時,也要把他們帶入上流社會。
2.傳統的自然家庭觀。
高老頭對女兒的女性崇拜和巴爾扎克對德·貝爾尼夫人、茹馬爾夫人的感情是相似的。這種感情雖然夾雜著功利性,但是功利性遠遠沒有真摯的感情來得強烈。高老頭身上體現的是一種傳統自然的家庭觀念。巴爾扎克把德·貝爾尼夫人、茹馬爾夫人當作自己的家人、朋友、母親,對于這兩位女性,巴爾扎克與她們的相識是沒有想要獲得金錢、地位的目的的。
(二)巴爾扎克與作品人物女性價值觀的差異
1.巴爾扎克對強烈肉欲的追求與高老頭形成反差。
巴爾扎克在生活中對肉欲是十分渴求的。他一生中有很多女人,而且大多數都與他發生過性關系。他對肉欲的追求經常是直言不諱的,在《驢皮記》中直率而天真地寫道:“我喜歡在情欲的驅使下觸碰艷麗的盛裝,把花兒碾碎,用手在香噴噴的、雅致的發飾上亂摸。熾熱的目光像炮火中閃亮事物光焰似的穿過花邊飾物,給了我無限的遐想。”②他坦言,如果他不自制,不工作,那種男女之間純潔的關系會令他發瘋。endprint
但是在《高老頭》中,巴爾扎克對人物情欲的描寫卻諱莫如深,整篇小說中沒有一次露骨的描寫。而高里奧更像是一個基督教禁欲主義者,面對伏蓋太太的強烈攻勢,他毫不動心。
2.巴爾扎克情感生活的混亂與拉斯蒂涅、高老頭的專一形成反差。
巴爾扎克混亂的情感生活是眾所周知的。他周圍永遠都圍滿了女人,有名有姓的就有德·貝爾尼、德·韓斯卡等,還包括一大批不清楚姓名的女性。正如達尼埃勒·杜夫雷斯納在《巴爾扎克情史》里提到,巴爾扎克的愛情生活是組織得很好的:他可以與神秘的路易斯通信滿足他的想象空間;他與遙遠的伊弗琳做心靈交流;至于性欲的滿足嘛,可愛的薩哈與他為伴③。
在《高老頭》中,巴爾扎克把高里奧刻畫成了一個特別專一的人。高里奧的妻子死后,盡管很多人爭著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高里奧做填房,而且提出了很多誘人的條件,但是他都不愿意續娶。
拉斯蒂涅可謂專一。他把自己的目標確定為德·紐沁根太太后,就一直在追求她的路上前行,中間曾有過思想上的動搖。但是卻沒有像巴爾扎克一樣,一方面對德·韓斯卡夫人進行猛烈的追求,另一方面又和別人女人過著混亂的生活。
3.對待女性金錢饋贈的不同態度。
巴爾扎克總是負債累累,他的一生可以用“債臺高筑”四個字形容。為了減輕生活的重擔,他常常欣然接受女性的金錢饋贈。“愛神”德·貝爾尼夫人不止一次幫他善后,德·韓斯卡夫人、埃萊娜伯爵夫人都有資助過巴爾扎克。
在《高老頭》中,我們可以看到拉斯蒂涅還是一個有青年人信仰的人,他絕不輕易接受情人的資助。當他用一百法郎在賭場為但斐納贏得七千法郎,斐納要分他一點時,他再三推辭不愿意接受,后來還把無奈接受的錢交給了高老頭,同時還當了自己的金表為高老頭準備后事。小說中的一幕幕情節,都可以看出拉斯蒂涅并不完全是一個見錢眼開的人。
(三)作品中呈現的“巴爾扎克”
巴爾扎克雖然有著自己的女性價值觀,但是在作品的人物身上,我們看到的卻是一種不同于他自身的女性價值觀。巴爾扎克在《高老頭》中創造了兩個“他自己”的隱含的變體。人物在故事邏輯中的女性觀是合理而充分的,具有感人的魅力。他塑造的拉斯蒂涅和高里奧在對待女性時,呈現出來的是一個有信仰、野心又有道德感的形象。不同于巴爾扎克對女性具有野心而又癡狂的形象,作品浮現出的是一種更飽滿、富有理想型的女性價值觀。因此,小說中的“隱含作者”自有一套與真實作者不同的價值標準,其女性觀是功利主義的崇拜女性。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使巴爾扎克塑造這樣一個理性的“隱含作者”呢?
三、理性“巴爾扎克”的成因
在《高老頭》中,巴爾扎克通過對兩個人物命運的揭示,寄寓對法國社會發展的嚴肅思考。高老頭的女性崇拜尋求的是一種情感“回歸”,其結局卻是被女兒像一條野狗一樣拋棄。拉斯蒂涅的女性崇拜尋求的是一種以“人生奮斗”為招牌的社會身份“突破”,最后他卻飛黃騰達,步步高升。
高老頭作為一個有著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的資產階級暴發戶日益走向死亡,拉斯蒂涅從一個落魄的封建貴族成功地轉化成一個資產階級野心家,這兩個人的命運預示著兩大群體的命運:封建貴族必然會被資產階級所取代,也包含著“巴爾扎克”情感上的劇烈掙扎。整部以《高老頭》為核心的《人間喜劇》從社會歷史的角度看,展現的是資產階級的發家和封建貴族的衰亡。
(一)對貴族的同情與留戀
巴爾扎克是一個忠實的保皇黨。面對心愛的貴族階層的衰落,他感到無限惋惜。同時,他也看到資本主義的車輪將過去“美好”的社會道德,社會秩序統統碾壓在泥土中,取而代之的是人性的泯滅,功利至上。社會轉型期的陣痛,使他深深地懷念君主制度的美好。他贊美貴族的道德良知,渴望人性親情的復歸。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拉斯蒂涅性格中高尚道德的閃光。但是在這場善與惡的較量中,善總是失敗。從中不難看出,巴爾扎克的現實主義創作風格和方法是受到社會嚴酷現實和個人濃烈情感兩方面共同沖擊的。
(二)女性地位的變化
近代以來,法國婦女的地位逐漸上升。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把自由平等、天賦人權這些思想帶入人們的生活,同時也進入女性的生活中。隨著資產階級的興起,女人開始走出家庭,在工廠中從事勞動。她們在物質上開始趨向獨立性,這使她們擺脫了對男權的依附地位。而在上層社會,法國女人不僅是文化沙龍的支持者,還是文化事業的參與者和創造者,她們研究哲學和科學,建立實驗室,進行文化創作。
這些變化都使得巴爾扎克在文學創作中對女性的看法有所改觀,對女性地位、人格的尊重等時代的進步觀念融入作品中則表現為男性對女性的寬容、迷戀以至于膜拜。
(三)資產階級的金錢觀念的泛濫
在資產階級的興起和貴族的衰亡中,法國社會出現了一股逆流——資產階級貴族化。貴族放棄精神的榮耀,竭力追求物質的財富,而有了錢的資產階級渴望在政治權力之外得到貴族的榮耀。貴族不名存實亡,貴族精神和身份不是作為意識形態而是作為一種商品進入名利的交易場,于是資產階級紛紛成為新貴族。巴爾扎克這個資產階級的兒子也不例外,他極度期望進入貴族這一行列。所以他帶著崇拜和仰視,展開了一系列野心勃勃的征伐。
巴爾扎克很好地將自身的野心投射在人物的身上。無論是自己身上,還是小說人物身上,都可以看到人性異化的存在。
高老頭對女兒絕對的女性崇拜一方面顯示了他偉大高尚的父愛,另一方面這是一種被金錢異化了的悲哀的父愛。高老頭用金錢培養了女兒的拜金主義和功利主義,而金錢最終將他推向懸崖。高老頭與女兒之間的關系符合資本主義異化的規律:高老頭將他畢生的心血都投在兩個女兒的身上,金錢的滋養使得女兒的貪欲越來越強,人性逐漸隱退,她們對父親的壓榨、奴役越來越頻繁。
男人成為金錢的奴仆,將女人看作是一個能夠提升自己地位工具。而男人為了控制女人為自己所用,便要迎合窺伺女人的愛好、傾向和嗜好,于是反過來被女人的喜好和取舍所控制,成為女人需求的奴隸,拉斯蒂涅就是這樣一種人。endprint
巴爾扎克顯然也意識到了這種異化。在作品中,隱含作者對這種赤裸裸的金錢異化大加批判和諷刺。通過作品,理性的“巴爾扎克”表達了“對資產階級唯利是圖的道德準則”的“痛恨”和對資本主義制度下金錢至上的猛烈抨擊。
(四)宗教信仰的影響
巴爾扎克信仰天主教,他認為宗教是一切社會里把惡的數量減少,把善的數量增加的唯一手段。“只有宗教才能培植、駕馭、指導思想”④,處于19世紀的巴黎,巴爾扎克看到了金錢對人的毒害,人精神世界的空虛,所以他“企圖以宗教精神,治療社會的弊端,抑制人類情欲的泛濫,制止社會道德的墮落,淳化社會風尚”⑤。
在“關于《高老頭》——致韓斯卡夫人”一信中,巴爾扎克提出:“一種充滿巨大力量的感情,無論是災難,痛苦或不義,任何東西都不足以破壞這種感情。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父親,他無異于一個基督教神圣的殉道者。”⑥這是巴爾扎克對父性基督的贊美,也是對宗教力量的贊美。在作品中推崇禁欲主義是一種對宗教的倚賴。
如何理解巴爾扎克的女性觀與《高老頭》中人物的女性觀之間的不和諧呢?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巴爾扎克的主觀思想與創作實踐之間是存在矛盾的。巴爾扎克的偉大之處在于,在作品中他能夠以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的理性眼光觀察、分析社會。縱觀整部《人間喜劇》,他的作品已然高出個人的生活感受和個人的情感抒發,他試圖站在歷史的高度觀察、描摹、評判這個社會。艾珉曾說:“巴爾扎克不僅賦予人物以厚重的歷史感和時代感;不僅賦予人物以鮮明的個性化特征;而且始終在動態中刻畫人物,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經歷和生活道路,每個人都隨著時代社會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發展。”⑦藝術的真實并不等于生活的真實。雖然在達尼埃勒·杜夫雷斯納的書中,他認為巴爾扎克在22歲的時候就是拉斯蒂涅了⑧,但是這并不是說巴爾扎克就是《高老頭》一書中拉斯蒂涅的原型。拉斯蒂涅的確是巴爾扎克希望的化身,包含了巴爾扎克部分堅實的生活和情感經驗,但是理性的“巴爾扎克”拒絕創造臉譜化的形象,拒絕將人物僅作為自己意志的投射,為了使人物更接近社會現實,拉斯蒂涅和高老頭等人物的性格既與其獨特的經歷和處境息息相關,又在觀念上表現出合適的距離,以切合19世紀中后期普遍的社會意識和情感狀況。
注釋:
①巴爾扎克,著.傅雷,譯.巴爾扎克全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211.
②③⑧杜夫雷斯納,著.韓滬麟,譯.巴爾扎克情史[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58,148,1.
④巴爾扎克.《人間喜劇》前言[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10.
⑤張劍英.從歐也妮·葛朗臺的形象探索巴爾扎克改良社會的主張[J].鹽城師專學報,1988(1):9.
⑥蘇成全.巴爾扎克研究[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0:121.
⑦艾珉.巴爾扎克一個偉大的尋夢者[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