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馬金
摘 要:“快樂作文”就是讓學生在“樂”中尋覓材料,在“趣”中交流提高,迫不及待地起草,高高興興地修改,真正能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生活中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并提高寫作能力。
關鍵詞:觀察;交流;快樂作文;體驗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08-16
一、觀察—樂中取材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再現。要想使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就應該讓學生先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例如,《記一次參觀訪問活動》寫作,作文前,我先把學生分成四人小組,對他們提出這次參觀訪問的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項,讓他們帶著問題,利用課余時間分組進行參觀。參觀訪問的項目由小組自己確定,可以是工廠企業,也可以是養殖專業戶。但無論觀察什么樣的內容,體驗什么樣的生活,都必須圍繞一個目的去進行。這樣以“樂”引路,使學生在樂中求材。
二、交流—趣中探路
一個人思維能力往往是由他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所決定的。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不一致,對觀察到的相同的寫作素材,在“為什么寫、怎樣寫”等構思上也就不一樣。因此,學生有了第一手材料后,再組織他們分組交流,師生共同商榷,取長補短,以達到“相同”之目的。例如,《記一件難忘的事》寫作。難忘的事對小學生來說,或者親眼目睹,或者親耳所聞,這是人人皆有的。只是有的學生對身邊生活缺乏認識,本來有些好素材很值得寫,卻因“不識貨”而不知道該寫什么好。通過交流反饋讓學生把有價值的好素材都分享出來,師生共同探索出一條如何寫的路子,然后再起草定稿。例如,《參觀養雞場》寫作,參觀后回到學校,我們馬上組織學生分組交流,交流的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是根據參觀的內容,確定一個什么樣的文章中心;二是如何安排所取的材料,即“該怎樣有條理地一層一層具體地寫”。通過交流,最后確定了這樣一個中心思想和寫作提綱:
中心思想:通過記敘養殖專業戶王大伯用科學的飼養管理方法養雞致富以及幫助全村貧困戶養雞的事跡,贊美了王大伯致富以后不忘眾鄉親的高尚品質,說明只有依靠科學文化知識,才能發家致富的道理。
寫作提綱:①星期六下午,我們參觀了養雞場,受到了王大伯的熱情接待。②參觀養雞場的經過,以及王大伯向我們介紹全村發展養雞的情況。③王大伯向我們介紹飼養管理情況和收入情況。④回歸途中同學們談自己的理想。
通過交流反饋,學生不僅覺得有趣,而且在趣中尋到了作文的路子,既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提高了他們合理安排材料的能力。
三、放縱—以味為快
以往的作文訓練方式,一般是在同一要求、同一時間的條件下進行的。幾個同一無不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采用“放縱擬草”,就是讓學生在已有材料的基礎上,不受其他條件限制的情況下進行“野馬踢跳咆哮”般的寫作方式。讓學生在“放”中開拓思路,有東西寫且寫得多,為后面的“刪補評改”環節奠定“砍”的基礎。為了便于學生選題立意,及時做好中段指導和評改,我們讓學生自己自主擬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巡回批閱學生的草稿,及時掌握典型案例,為下一步確定評改要求打好基礎。如《參觀養雞場》起草時,有許多學生忽視了“王大伯將雞苗無償地分給困難戶飼養,還不斷到各戶作巡回指導”這一細節,從而導致文章的中心不突出。在巡視批閱時,我對這類學生的作文做了批示。使學生在下步,“刪補評改”時能夠有目標地修改。
四、評改—樂中求進
學生“野馬踢跳咆哮”之后,再給他們制訂具體的評改要求,讓他們依靠要求刪繁去偽,把“放出去”的再“收回來”。教學時,我分了兩個步驟:第一步,自我修改。就是讓學生本人根據教師的批示進行“深加工”;第二步,交換批改。交換批改,就是讓“旁觀者”去點破自己的“不通之處”。如《參觀養雞場》作文批改前,我針對巡回批閱時發現的典型范例,為學生制定了一份批改要求:①刪去與中心無關的情節和語句;②糾正文中的錯別字,錯用的標點和語句;③理順文章的層次結構;④添補最能突出中心的情節,用形容詞修飾句子。之后,我又舉了幾個典型范例,指出修改的方法,讓學生根據批改要求和典型范例進行修改。經過不斷努力修改后的文章很符合該次作文要求。
五、結語
總之,用“快樂作文”這一教法,學生從一開始就感到新鮮、有趣。在“樂”中尋覓材料,在“趣”中交流提高,迫不及待地起草,高高興興地修改,真正能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生活中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呂 靜.小學心理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