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兵
摘 要: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及健全專業情意的過程,它既為了實現教師自身價值,更為了滿足教育發展需要,旨在提升學生能力、促成學生全面發展。學校作為教師成長的土壤,要從職業規劃、專業培訓、課題研究、教學實踐等多個層面,為教師提供成長的舞臺。
關鍵詞:職業規劃;專業培訓;課題研究;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07-31
一、職業規劃—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教師必須具備自我成長和自主發展的意識,從教育改革的方向中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從所遇到的一些現實問題中發現自己的缺陷和需求,成為一個自我導向、自我驅動、自我調節的發展者。為此,教師應當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
(1)職業規劃,清晰成長目標。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美的學校(以下簡稱“我校”)帶領教師制定教師個人職業規劃,讓教師清晰自己的發展目標。每一位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和規劃。職業規劃包括學歷(職稱)晉升、教育科研、教學能力、人際關系、溝通能力、身體健康等板塊。每個學期對自己的目標和規劃進行回顧、檢視、反思、更新、調整,使教師時時保持心靈的純凈、目標的清晰、方向的正確,焦點始終不離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
(2)職業晉升,打通發展通道。一線教師的晉升空間狹小,晉升通道狹窄,成為阻礙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之一。鼓勵教師走專業發展之路,學校層面必須打通校內專業發展通道。為此,學校建立教師職業晉升機制,即“教壇新秀—特色教師—骨干教師—研究型骨干教師—卓越教師”五個層級,教師結合自身實際,選擇一個發展層級。學校根據《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標準》,每學年進行一次評選表彰,張榜公布。每個層級的教師享有不同的培訓機會和績效獎勵。教師的職業規劃,讓教師始終用心行走在智慧教育的軌道上,讓每一位教師在校內平臺上不斷成長、成熟、成名、成家,讓每一教師真正享受職業的幸福。
二、專業培訓—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保證
專業培訓,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保證。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啟動“兩項工程”,采用橫向互助的方式,促進教師共同成長;專業引領,采取分層培訓的模式,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
1.啟動“兩項工程”,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啟動“導師制·青藍工程”,以科組為單位,遴選有教育思想和教育情懷的、有豐富教育教學經驗的教師對3年教齡以下(含3年)的教師開展“傳、幫、帶”。通過培養,促進他們站穩講臺,成長為我校“教壇新秀”培養對象。啟動“研究型骨干教師培養工程”,以項目制的形式開展特色項目研究實驗,通過項目的“課程建設”“教材研發”過程,強化教師的研究意識和能力,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
2.專業引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方向和水平既有共性,又有個性。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水平層次、不同專業學科的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是有差別的。學校采取分層培訓的模式,提升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以教壇新秀、研究型骨干教師、學科教研組長、備課長為主要對象,通過理論學習、專家講座的形式,豐富教師的教育教學科學理論水平。以科組活動、教師例會為載體,一線骨干教師通過經驗分享(教學亮點分享)的形式,提升教師實踐操作能力。根據學校、學科、年級的中心工作,根據師生發展的需要,分批次進行 “菜單式”培訓,如職稱評定專題講座、校本課程開發專題講座、小課題研究專題講座等,真正解決一線教師的困惑,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課題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載體
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眾多可能的途徑中,開展課題研究不失為一個有效的載體。教師根據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發展階段,自由選擇課題的層次,形成人人有課題、人人做研究的良好氛圍,激勵教師做研究型教師。
1.規劃課題,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課題研究。學校由骨干教師組成規劃課題研究小組,觸及教育教學的關鍵問題,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 2012年我校國學課題研究結題,這些研究讓教師實實在在地嘗到甜頭、得到實惠。2014年以來,我校先后申報并獲得立項的規劃課題有省級重點課題“以傳統文化提升教師的職業素養的研究”、市級重點課題“小學分類作文指導策略的研究”、區級課題“導師制下的小學生成長共同體建設的研究”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表現力的研究”。這些課題涵蓋了學校管理、學科教學、共同體培育、德育建設等方面,關注教師發展,解決教育教學中的現實問題。教師在課題研究中自覺主動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樹立對問題的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提升專業能力。
2.小課題研究,提升教師研究力
教師針對校本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以在研的省、市、區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為依托,結合學科特點和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自行申報小課題,開展校本小課題研究,培養教師的研究意識,提升教師的研究能力。
當一個研究課題獲得成功、取得豐碩的成果之后,教師的自我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使教師獲得巨大的成就感。在成功的激勵和鼓舞下,教師的專業自覺逐漸形成。
四、教學實踐—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方法
課堂教學實踐是實現教師學習培訓和教學過程相統一的有效途徑。教師把學習與培訓結合起來,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把研究成果直接應用于教學實踐的改進和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1.開展“我最得意的一堂課”曬課活動
課堂是檢驗教師專業能力的試金石。學校要為提升一線教師的教學力提供實踐平臺。我校自2016年以來,連續組織開展三屆“我最得意的一堂課”教學亮劍研討活動,三屆曬課活動參與人數多、規格高,每個科組共參與,每位教師齊亮相,包括行政展示課、研究型骨干教師展示課、青年教師比賽課。每次活動都邀請市區級教研員參加,為學校課堂教學把脈。通過聽課、評課、議課的集體教研活動,讓全體教師在研課、研學、研模的過程中,接受全員診斷,改進不足,最終達到全員進步、整體提高的目的。“曬課”作為教研教改的一種活動形式,為科組之間的交流提供了機會,為師生展示風采提供了平臺。
2.開展“說課比賽”研討活動
教師“說課比賽”,是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有效途徑。學校以學科組為單位組織說課比賽,全員參與,促進教師對教材、教法、學法的科學合理安排和實踐。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學科組框架模式學科化的課堂教學實踐,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五、教學反思—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教學反思能促進教師積極主動地探究教學問題,有助于教師成為研究者,有助于升華教師的教學成果。教師不僅要成為教學的主體,還要成為教學研究的主體。教育隨筆就像行走的腳印,陪伴教師且行且思,有所思才有所獲。成為研究型教師就是要勤于筆耕,不斷總結和反思自己。學校要求每位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常寫教育隨筆和教學反思,教科研中心組織評選,為每位教師提供發表和參賽的機會,將優秀作品定期向專業教育期刊投稿。每學年每位教師要整理出自己的優質教學案例、教學論文、教學反思參加學校評選,把能反映學校教學改革、有教學實效的做法結集出版,以供教育研究和資源共享。
學校是教師職業發展的重要場所,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搖籃。根據學校發展的實際,結合教師的發展需求,探索形式多樣的校本教研活動,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蘇聯)贊科夫.和老師的談話[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葉 瀾,白益民,王 枏,等.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