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摘 要:學校教育,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學生,教育的目標就是實現學生的發展。學校只有做好以人為本的安全保障、以人為本的課程設置、以人為本的環境創建、以人為本的校園管理,才能確保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地,文章對此進行初步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校園;以人為本;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08-21
一、以人為本的安全
以人為本的安全,是師生共同的安全,是促進學校與家庭、學校與社會和諧發展的有價值的安全。
學生人身安全,是學校安全教育的核心。學校對學生負有安全教育、管理、保護責任。預防重于處理,提高校園主體的安全意識是防范事故發生的根本。
校園之內,人的安全不可忽視心理健康。作為學校管理者,我們不但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成為孩子的人生導師,讓他們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還要培養我們的每一位老師做學生幸福人生的引領者。
以人為本的安全,不只是學生安全的重要性需要我們擺在首位,同時,也不容忽視教師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誰也不能用“服務”二字勒住教師的咽喉,讓老師匍匐窒息前行。幸福感強的教師才能更多將正能量以強于說教的形式傳達給每一個真正成長中的需要養料的靈魂。
二、以人為本的課程
以人為本的課程,才是真正的教育基本資源之一。學校的課程建設應以辦學理念為重要依據之一。見過很多人云亦云的校本課程開發,披著課程改革的外衣,搔首弄姿,表現嘩眾取寵的技能,開著徒增疲勞的玩笑。如此開發校本課程,浪費資源不說,還會帶來教師的職業倦怠,學生談不上半點收獲。課程的開發、設計、決策、實施、評價都應該是科學的有預見性、有準備的實施,而不是一個突然的想法,明天就立刻實施。
課程建設的目標要與學校辦學理念和目標相契合。再現代的技術和設備也都只是促進學生發展的一種資源。優質高效教學,不是知識本位、能力本位、效率本位,而是人本位——立足人、關懷人、以人的健康成長與發展為旨歸的教學。教學不僅傳授知識,而且注重學生完整人格的發展;教學不僅是認知活動,而且是情感活動;教學不僅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且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科,更要關注人。
三、以人為本的環境
每一個體適合在怎樣的環境里學習,我們就應該相應地提供怎樣的學校環境。學校作為學生的學習環境,要創造適合相應年齡、學齡段學生身心發展需要的景觀環境和人文環境。
校園的景觀環境本著為師生服務為主的原則,應力求創造景色宜人、愉悅舒適的環境,為師生提供學習知識、交流思想、啟發智力、表達情感、活動娛樂的人性化環境。
人文環境的營造則需要學校管理者站在一定高度,充分考慮到學校和師生的長足發展,為師生的共同發展奠基。在培養學生的同時,學校也不能忽視對教師職業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找尋與肯定。
四、以人為本的管理
一個學校的發展,看見成長,才能看見遠方。將引領教師成長與營造育人文化結合起來,有效領導體現在溝通、決策、用人、處事、統籌等各個方面。
“治大國,若烹小鮮?!币粋€學校就是一個小社會。如何“烹好小鮮”,沒有絕對的方法,但是我認為有絕對的理念:無論是校長還是教師,都應將自己放在集體里,讓不管在管之中。校長不是一個學校的權威,而應該是一個集體的權威發聲。一旦發聲,任何一個領導代表的都不是一個單獨的自己。
原湖南師范大學校長張楚廷教授曾說過:“作為校長,我從不使用權力?!边@句話樸實到讓人肅然起敬。好校長就是好學校。我心中的領導是“在一般人看到水沒有波浪的時候,你能看到水有漣漪”,我心中的管理是“你作為人,一個值得尊重的靈魂,一直在我心里,我只想帶著你去一個你從未想到可以達到的地方”。
不管是對教師,還是學生,在教育中造成的心理傷害是罪過。關乎每一個人的安全,關乎每一個孩子成長和學校特色的課程,關乎每一個學校的人性、科學的管理,這都是一門門辯證的哲學。但是,我認為無論綜上如何變化,總離不開人本的本源。守著一分執念,帶著一分本真,始終讓尊貴的靈魂敬仰放在心間,領導才會有底氣,知敬畏知進退。
人在我心間,故我在人間。
參考文獻:
[1]趙天珩.以人為本的高校教學管理理論探析[J].時代教育,2016(9).
[2]鄭進宏.以人為本的高校教學管理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