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奕瑤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者認為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穎有效的語文學習方式,教師應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合作學習的主動性、創新性,體現合作學習的靈活性、創新性,促進學生的語文發展,使語文課堂生意盎然。
關鍵詞:合作學習;語文課堂;生意盎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03-07
在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關注的是自己教什么、怎么教,至于學生怎么學、學得怎樣,則重視不夠。這種帶有“填鴨式”灌輸傾向的陳舊教學方式,是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剝奪,忽略了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容易讓課堂教學氣氛陷入沉悶,導致學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難以收到理想的學習效果。事實上,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所起的作用是引導、啟發與協助。筆者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以來,一直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其不同的學習需求,嘗試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創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將其作為開啟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一把鑰匙以及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劑良方,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合作學。
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穎、有效的學習方式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的動態因素,讓學生分工協作、互助學習,從而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理論與策略,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小學教育是啟蒙教育,小學生猶如一張白紙。小學語文教育對學生而言,是語文知識積累的初始期,是語文素養提升的奠基期,更是語文興趣培養的關鍵期。這個階段的學生由于備受家庭的呵護、寵愛,大多具有以自我為中心、與同齡人缺乏交流和分享的特點。通過合作學習,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們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創新精神、競爭意識、承受能力、學習主動性等,讓他們在相互交流、相互協助中健全人格的塑造,實現健康成長。
如語文S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的語文大課堂中《辦小小手抄報》,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一個人獨立完成一張手抄報有一定的難度,既浪費時間又不見得能辦出質量。于是,我采取了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生們在組內分工合作,先商量手抄報的主題和內容,再商量每位學生要做的事情。這樣,大家各盡所能,共同辦一份手抄報。在合作的過程中,大家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協調能力,發揮了自己的個性特長,增強了自信心。
二、小組合作學習要全程凸顯教師的引導者角色
新課標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把課堂發言權還給學生,但這并不代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不重要了,更不代表教師在課堂學習中應該少說為妙。從經驗來看,小學生心智幼稚,無論是學習能力還是學習自覺性,都還比較欠缺,如果過分強調學生“學”的意義,教師僅僅滿足于當“評論員”,忽視對整個課堂的精心設計和全程引領,往往容易導致課堂出現混亂、低效的狀況。所以,小組合作學習雖然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之間的互促學習,但是在課堂上,在合作學習全過程中,教師的作用非但沒有弱化,反而得到了增強。語文教師必須當好整個合作學習課堂的“操盤手”,恰到好處地“穿針引線”,切實避免小組合作學習出現信馬由韁、放任自流的現象,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合作學習的初衷。
如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文本,體會“父親”的“了不起”。我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默讀課文,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父親與兒子的‘了不起,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接著,我讓學生自主學習、體驗感悟、作上批注、小組交流。在小組交流的環節中,我化身為小組成員之一,既鼓勵每一個學生勇于分享,又引導學生們從“父親”挖掘時間長、挖掘時困難重重以及挖掘過程中所承受的精神壓力等多個方面感悟“父親”愛的了不起;從兒子阿曼達的堅強、樂觀中體會他“讓”的了不起。學生們一邊交流一邊作批注,有的學生常常為聽到同伴的有價值的見解而頻頻點頭,有的學生則為組內較膽小的學生打氣加油,鼓勵他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正因為有了教師的有效引導,學生在小組充分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再進行交流分享。所以小組合作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學習形式,而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
三、小組合作學習要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創造性
(1)適當選擇時機。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很重要,但非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對這一教學形式的選擇應因時制宜、相機而動。要注意控制次數和時間。如果使用過度,則容易流于隨意性和形式化,甚至導致學生反感。教師要注重合作學習的必要性和挑戰性,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的采用應聚焦相對復雜的、綜合的學習內容,聚焦探究性、發散性、矛盾性問題,聚焦理解能力、思維水平的訓練。
(2)科學合理分組。這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分組時,要統籌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與教學活動的均衡開展。每個學習小組選擇一位學習比較優秀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其他成員也要明確職責分工,每個小組內男女比例大致相當,既要有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也要有學習能力暫時落后的學生;既要有活潑好動的學生,也要有性格安靜的學生,力求綜合水平總體均衡,確保組內學習活力及組與組之間的競爭動力。
(3)縱深拓展交流。就是要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獨立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團隊榮譽感,指導他們更好地進行合作、開展競爭;要選擇有價值的問題,并適當進行規范、調控、啟發和引導;要進行精準點評,及時指出問題,對表現突出的學生和小組進行表揚和獎勵;要重點關注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踴躍發言。結合小學生好于表現的心理特點,我在班上準備了一張“群星璀璨榜”:認真細心、主動學習的小組頒發“自主之星”;互幫互助、團結合作的小組獲得“合作之星”;勇于展示、大膽分享的小組授予“展示之星”;積極動腦、大膽創新的小組評為“智慧之星”;遵守紀律,專心傾聽的小組就是“自律之星”;等等。每節課我會根據學習小組的表現,獎勵不同的星星卡,讓學生們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強化小組合作的意識。
四、小組合作學習要在方式上體現靈活性、創新性
適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主要有問題式、表演式以及討論式三種。問題式合作學習方式主要是圍繞問題展開合作學習,可以是教師問、學生答,可以是學生問、教師答,可以是師生間互相提問、相互解答,也可以是搶答競賽,打破傳統的教師一味講的教學模式,通過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演式合作學習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過程中,主要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討論式合作學習方式是最常用的合作學習方式,通過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對某一內容開展討論,再把小組討論的結果與其他小組進行交流分享。這一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習慣和提高其歸納總結的能力。如教完了課文《小蝌蚪找媽媽》一文,為了加強這篇童話故事的趣味性,讓學生們在生活中準確使用“迎”“追”等動詞,我在班上進行了故事情境表演,孩子們有的當“小蝌蚪”,有的當“鯉魚”“烏龜”,有的當“青蛙媽媽”。這種表演式合作學習方式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背誦,又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將語文學習與美術、音樂、舞蹈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真是一舉多得!
陶行知先生說:“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學生學。”我想,如果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靈活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努力創設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學生就一定會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那么,語文課堂將會是一片生意盎然。
參考文獻:
[1]馬麗娜.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教學策略設計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2]王樂燕.淺談小學語文合作學習[J].科技創新導報,201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