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雙
摘 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人們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記憶、存儲、應用方式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于小學品德教育課程來講,這種變化同樣明顯。小學品德課擔負著教會學生怎樣生活、怎樣做人的責任,因此,教師應該意識到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學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為此,我們需要從實踐應用角度,從拓展內容、聯系生活、豐富感知、強化認知等多個方面做出努力,以便讓小學品德教育課程變得更加精彩。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品德;教育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05-17
心理學專家的研究表明:小學階段學生在觀察力方面依然處在感性為主的時期,而小學生在記憶力方面的表現則更顯現出其形象記憶的特征。這就使現代信息技術產生了迎合的可能性。大量的實踐結果表明:現代信息技術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加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從而讓學生以更大的熱情與積極性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來。除此以外,小學品德教育的目標較為寬泛,有時偏向于理論的引導,基于這種特點,小學品德教育如果能夠融入信息技術的海量資源與多樣化形式,將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
一、以現代信息技術拓展內容
在小學品德教育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從網絡資源和教材知識的合理結合角度著手,多個方面共同突擊,對學生的知識面進行延伸拓展。我們現在始終強調高效課堂的構建問題,而構建的一個關鍵便在于全面調動起小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從而保證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而我們都知道,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心理具有相對特殊之處,對新鮮的事物有極強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所以,教師應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聯的圖片或者音頻資料等,在課堂上以多媒體的方式進行呈現,并適當設置懸念,使學生基于信息技術,帶著問題,跟隨教師的引導進行思索。如此一來,在課堂的初始階段,教師便可以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契機,全面調動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再利用信息技術形式和教材基本內容的隨時轉換,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教材上來,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除此以外,借助信息技術所具有的海量網絡資源優勢,同樣有助于學生視野的前期拓展。比如,在講解《中華民族大家庭》有關的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欣賞我國的一些標志性建筑、優美的風景、前沿的科技成果、代表性的英雄人物等,從而使學生形成民族自豪感,能興趣盎然地拓展知識而不覺乏味,使課堂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特別是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這種利用信息技術拓展內容的做法效果更為突出。
二、以現代信息技術聯系生活
現代信息技術對興趣提升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幾乎任何基礎教育學科中皆是如此,其中應用比較多的是將課堂教學和多媒體技術進行緊密聯系,達到預期情境的構建與創設。小學品德課程比較重視的一個中心理念是:生活是課程之源,課程是生活之流,“源清而流自正,源活而流自旺”。在這個理念的引導下,把課堂教學和生活實踐進行聯系可謂非常重要,而聯系的過程若有以多媒體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參與,其表現效果往往比較理想。顯然,多媒體技術的參與,讓很多生活實際情況,被很輕松地復現到課堂中來,從而使學生在接近真實的生活情境下對相關內容感同身受。比如,在講解到和我國環境保護問題有關的內容時,教師先帶領大家利用多媒體欣賞本地的山水風景,比如相關圖片、視頻資料等,再利用電腦構圖的辦法,把這些環境受到污染以后的景象復現出來,如此通過對比,提升了對現實情況的思考深度,也增強了教育說服力。而在這種情境創設的基礎上,學生會產生深刻的感受,教師以此感受為鋪墊,進一步做出引導:“看到這些受到污染的景象,你有什么想說的?你想怎么做?保護好身邊的環境要從哪些事情開始?”使學生從對生活的感知回到教材里面,詳細梳理教材給出的知識內容,增強其保護好環境的意識??傊?,對于小學生而言,知識的簡單記憶不是最重要的教學目標,能夠把課堂、教材和生活聯系起來,產生深刻的思考,才是教師的關鍵任務,在此過程中,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作用極大。
三、以現代信息技術豐富感知
現代信息技術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體會生活,還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更豐富的世界。對于現代化的教學方式來說,它可以突破時空造成的限制壁壘,使學生聽到、看到原本沒有機會接觸到的事物、沒有感受過的現象、沒有經歷過的事件,豐富其感性認知,并實現智力上、情操上的全面引導。比如,教材涉及近現代戰爭的情節,其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現實生活有很遠的距離,如果只是依靠簡單的口頭傳授、文字說明,學生根本不能理解戰爭的真實情境,當然也就想象不到戰爭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傷害、給人類文明帶來的劫難。為了讓學生對這些內容有深刻的了解與感受,使教學效果更好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與戰爭有關的電影片段資料,電影里面的滿目瘡痍之景、隆隆炮火之聲,更容易讓學生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從而增強學生對和平的珍惜意識。再如,當學習到《美麗的地球》有關內容時,教師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讓七大洲與四大洋的繽紛多彩和一些舉世聞名的建筑等呈現在學生面前,便會立刻將學生帶入浩瀚無邊的世界中去。在這個廣闊的世界之中,學生的感知能力將會得到迅速的拓展,從而會以更為主動的姿態投入到學習、思維和探索活動中去。
四、以現代信息技術強化認知
將上述幾種方法引入,學生會受到極強的學習氛圍影響,但這并不足以說明教育的成功,還須知品德教育重在道德情感的激發,因此教師還應當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內心的道德情感,從這一根本目標中強化學生認知水平。如何把教材中的基本內容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是所有小學品德教師應當認真考慮的問題,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能夠讓教材中固化的形象生動起來,從而為增強道德情感的感染力提供保障。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也將進一步深刻感知到現實生活里面的“真、善、美”,也會對“假、惡、丑”的現象加以識別和反對。例如,在中秋節有關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制作與中秋節相關的視頻,在視頻里面向學生展示和中秋節有關的古典詩詞,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神話故事如“嫦娥奔月”等,會使學生饒有興味地配合教師教學,接受情感教育的洗禮。另外,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適當穿插一些和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教育內容,使學生認識到我們上下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綜上所述,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與信息資源,能夠對課堂教學氛圍產生極強的改善作用,并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充實與豐富,從而提高學生探索欲望和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更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其理解水平、思維水平、實踐水平。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于,在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過程中,也有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教師未能明確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目標,只是為了形式的新穎而設,往往讓課堂空有華麗的外表,卻沒能將其功能發揮到最佳,減少了其在教學過程中的影響力及聲譽。實踐操作中,教師要對這一問題引起重視,巧妙靈活地添加信息技術環節,促進小學品德教育課程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羅 娜.小學《品德與生活》課開展創客教育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8):25-27.
[2]范淑玲.淺論小學品德教學生活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6(S2):31-32.
[3]段紅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淺析[J].赤子(上中旬刊),2015(8):13-14.
[4]田樹波.信息技術與農村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34).
[5]李金發.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的滲透[J].才智,2016(10):12-13.
[6]陳 鵬.淺談幾點我對品德與生活有效教學的見解[J].赤子(上中旬刊),2015(22):34-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