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苗苗+王學生+明瑞龍
摘 要:沖突性話語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普遍現象,指的是人們在交流互動過程中產生的言語沖突。文章運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基于不禮貌理論,分析電視劇中的人物對話,重點研究婆媳、岳母女婿兩種家庭成員關系間發生沖突性話語時的回應模式及其語用功能,旨在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話語沖突中的不禮貌現象,希望促進家庭成員間的互相包容理解,構建和諧家庭與社會。
關鍵詞:沖突性話語;不禮貌回應模式;語用功能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09-07
一、引言
沖突性話語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20世紀70年代起,國內外學者就對沖突性話語的定義、方式、階段等展開研究。對沖突性話語術語的定義目前尚無定論,如contracting routine (Boggs, 1978:325-344),oppositional argument
(Schiffrin,1985:37),the conflict talk(Grimshaw,1990:2),argument (Antaki,1994)和opposition(Kakava,
2002:1539)等。其中,使用最多是“argument”。
國內外有關沖突性話語中的不禮貌回應模式的研究方興未艾,Culpeper (2003)和Bousfield (2008)等都對不禮貌現象進行了一系列研究。Culpeper (2003:1563)認為不禮貌回應模式有兩種:攻擊-攻擊型回應模式和攻擊-防御型回應模式,會話雙方有大量互動。在繼承Culpeper理論的基礎上,Bousfield (2008)發展了不禮貌回應模式,認為不禮貌回應模式可以分為三種:攻擊-攻擊型、攻擊-防御型以及攻擊-妥協型回應模式(如圖1所示)。
對沖突性話語中不禮貌研究多是運用面子理論、關聯理論、會話分析、順應理論等理論探究,運用不禮貌原則,尤其是對比兩種家庭成員人際關系發生話語沖突時回應模式的選擇及語用功能探究較少。本文運用不禮貌原則直擊不禮貌現象本身,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二、理論基礎及研究方法
1.理論基礎
本文的理論基礎之一是Bousfield (2008)的不禮貌回應模式(如圖1所示)。
從圖1中可以看出,Bousfield (2008) 提出了三種不禮貌回應模式: 攻擊-攻擊型、攻擊-防御型和攻擊-妥協型回應模式。
沖突性話語雙方的互動明顯,在話語進行的任何一個階段,參與者2都可以選擇回應或不回應。當沖突性話語觸發時,參與者2可以選擇回應或不回應。如果參與者2不回應,這僅是一個話輪的結束,不是整個沖突話語的結束,有可能觸發新的沖突。同樣,參與者1有回應或者不回應兩種選擇。
當沖突性話語觸發時,參與者2如果選擇回應,他可以接受或者否定參與者1的反對意見。接受反對意見的目的是避免更大的沖突,然而,接受反對意見也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的沖突。參與者2可以采取對抗或者妥協的模式來否定對方意見。如果雙方經過協商,達成一致意見,沖突性話語便可結束。但如果雙方協商未果,新一輪的沖突又會展開。如果參與者2選擇否定對方觀點,他可以采取攻擊型策略或者防御型策略。這兩種策略的出發點雖相同,但是由于方法不同,導致的結果也會有差別。
本研究的另一理論基礎是冉永平(2010)提出的沖突性話語對人際關系的建構和結構作用理論。冉永平認為,話語接受者可以采取兩種模式來回應說話者。第一種模式是采取拒絕、爭論、質疑等攻擊性行為。這種模式會使雙方矛盾加劇,破壞人際關系的和諧,稱為人際關系的解構。話語接受者可以采取的第二種模式是接受、或者協商。這種模式可以削弱或者避免話語沖突,有利于人際關系的建構。
2.研究方法
本文選取了7部重點講述婆媳、岳母與女婿關系的電視劇(2008—2016年),經過下載視頻、觀看視頻、截取沖突對話片段等步驟,收集了68個沖突性話語片段,包含269個話輪。按以下步驟對語料進行分析:第一,確認沖突性話輪,并將這些沖突性話輪歸入不同的不禮貌回應模式,計算其頻率和比例;第二,深入研究得出的數據,分析不禮貌回應模式使用的異同。第三,分析不同不禮貌回應模式的語用功能。
三、結果及討論
本文收集語料、分析語料,經過整理計算,得出婆媳、岳母與女婿兩種人際關系在發生話語沖突時不禮貌回應模式具體使用情況(如下表所示)。
兩種不同的人際關系在發生話語沖突時會采取不同的回應模式。在婆媳的話語沖突中,攻擊-攻擊型的回應模式使用頻率最高,占比66.7%,攻擊-防御型的回應模式緊隨其后。在岳母與女婿的話語沖突中,攻擊-防御型的回應模式占了56.3%,而攻擊-攻擊型的回應模式使用的次數最少。
四、語用功能
沖突性話語對人際關系的影響不言而喻,發生沖突性話語時,雙方采取不同回應模式,起到的語用功能不同,對人際關系的解構和建構影響也會有所不同。
1.人際關系的解構功能
下表顯示,在婆媳的沖突性對話中,二人使用次數最多的回應模式是攻擊-攻擊型模式。在此模式下,她們的沖突非但沒得到良好解決,而且造成了人際關系惡化。
endprint
案例1:
婆婆:你這些年一直都偷東西啊?你竟然一直瞞著趙子泉!
兒媳:我不是小偷,我沒有偷東西,你為什么誣陷我?
婆婆:你必須還我錢!我的錢在哪?
兒媳:我怎么知道你的錢在哪?你才是真正的小偷!
婆婆:那可是很多很多錢啊,你把錢花在哪了?你真以為你是有錢人了啊?你父母種地一年才能掙多少錢啊?
兒媳:為什么要把我父母牽扯進來?你這個老巫婆!
此例中,婆媳二人采用的回應模式是典型的攻擊-攻擊型模式。在第一次話輪中,婆婆指責兒媳偷錢,兒媳否認,同時進一步攻擊婆婆誣陷她。第二次話輪,婆婆繼續追問,兒媳反擊婆婆是小偷。最后,婆婆進行人身攻擊,甚至牽扯對方父母,兒媳直接辱罵婆婆是老巫婆。在整個對話中,沖突雙方一直表達自己的憤怒與不滿,采取攻擊-攻擊型的回應模式,導致人際關系的解構(如圖2所示)。
2.人際關系的建構功能
案例2:
女婿:媽,您至少說句話呀。您不說話,我很著急啊!
岳母:我覺得很好。
女婿:媽,您冷靜一下,聽我解釋。
岳母:解釋什么?你就是主謀!
女婿:媽,您別生氣啊。好,我不跟您解釋,我讓美麗來解釋,她會告訴您一切的。
岳母:勝利啊,打你搬進來你就一直躲著我,盡量不跟我說話,不跟我見面,原來你心里有鬼啊。
女婿:媽,我剛搬進來的時候心里沒鬼,如果非要說有的話,最近心里確實有點……
岳母:我就知道,說說吧。
下表顯示,在岳母和女婿的對話中,攻擊-防御型和攻擊-妥協型回應模式使用的頻率較高,雖然二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沖突,但可以減弱話語沖突帶來的負面影響,促使雙方更好地理解對方。因此,攻擊-防御型和攻擊-妥協型回應模式有利于人際關系的建構。
此例中詳細說明了不禮貌在沖突性對話中的建構功能。在對話中,女婿一直采取防御或妥協的模式來回應岳母的攻擊。雖然岳母態度一直能強勢,但在第三個話輪中,岳母的語氣有所緩和,最后,二人敞開心扉,向對方表達自己的困惑,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圖3對此作了詳細說明。
分析得出,攻擊-攻擊型的回應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劇人際關系的解構,進而阻礙問題的解決;攻擊-防御型和攻擊-妥協型的回應模式利于人際關系的建構,有利于建設更為和諧的人際關系,使事情的處理更為順暢。雖然攻擊-防御型和攻擊-妥協型的回應模式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有利于減弱沖突程度,弱化矛盾,使沖突雙方能以平和的心態,冷靜地聽取對方意見,更好地理解對方,進而促進事情的解決,構建和諧人際關系。因此,在沖突性對話中采取攻擊-防御型和攻擊-妥協型的回應模式有利于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和諧家庭、和諧社會的建立。
五、結論及啟示
通過對婆媳、岳母和女婿這兩種人際關系中的沖突性話語的系統分析發現,兩種人際關系在發生話語沖突時,選用的回應模式存在很大差異。在婆媳的沖突性對話中,攻擊-攻擊型回應模式出現頻率最高。在岳母和女婿的對話中,攻擊-防御型和攻擊-妥協型回應模式使用頻率較高。
在發生話語沖突時,采用不同的回應模式會產生不同的語用效果。本文主要從人際關系的解構和建構分析了回應模式的語用功能。分析得出,攻擊-攻擊型的回應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劇矛盾,導致人際關系的解構,攻擊-防御型和攻擊-妥協型的回應模式利于雙方緩和矛盾,加深理解,促進人際關系的建構。
本研究主要從語用功能的角度系統分析了不禮貌回應模式在沖突性對話中對人際關系的作用,對于指導家庭成員之間,特別是婆媳、岳母和女婿之間如何建立和諧人際關系具有很強的借鑒和指導意義。下一步,可在此基礎上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如除此三種回應模式是否還存在其他模式等,從各個角度研究,加深對此問題的理解。
參考文獻:
[1]Charles Antaki.Explaining and Arguing: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Accounts[M].London:SAGE Publications Ltd,1994.
[2]Derek Bousfield.Impoliteness in Interaction[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8.
[3]Culpeper.Towards an anatomy of impolitenes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6,25 (3), 349-367.
[4]Boggs,S.T.The development of verbal disputing in part-Hawaiian children[J].Language in Society,1978,7(3),325-344.
[5]Allen D.Grimshaw.Conflict Talk: Sociolinguistic Investigation of Argument in Conversati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6]Kakava,C.Opposition in Modern Greek Discourse: Cultural and Contextual Constraint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2,34 (10), 1537-1568.
[7]冉永平.沖突性話語趨異取向的語用分析[J].現代外語,2010(2).
[8]鐘越飛.情感類電視淺談中沖突話語研究——以《幸福魔方》為例[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3.
[9]謝德汾.電視劇中的沖突性話語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5.
[10]冉永平.沖突性話語的語用學研究概述[J].外語教學,2010,31(1):1-6.
[11]任 琴.基于話輪轉換的沖突性話語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5.
[12]馬曉歡.言語行為理論視角下的沖突話語研究[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