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林
【案例背景】
有效的數學學習,應創設不同的學習情境,通過觀察、操作等方式,讓學生經歷知識獲得的過程,通過自我的體驗、感悟,從而真正地理解數學知識,并學會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執教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認識分米和毫米”一課中,為了讓學生能充分地理解并感受1分米有多長這一內容,我設計了指一指、畫一畫、比一比、找一找四個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興趣濃厚,也進一步體驗、感受、理解了1分米有多長,同時還有別出心裁的個性化表達。
【案例描述】
一、指一指
師:1分米究竟有多長?你能在直尺上指一指1分米的長度嗎?
生:(指著直尺)從刻度0指到刻度10。
師:你知道這個長度是(1分米),那你還發現1分米就是多少厘米呢?
生:1分米是10厘米,10厘米是1分米。
師:剛才我們找到了這樣的1分米,那除了從0刻度到10刻度是1分米,你在這個尺子(課件中)上還能指出其他的1分米嗎?
生1:1厘米到11厘米也是1分米。
生2:從2厘米到12厘米也是1分米。
二、畫一畫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1分米,下面請同學們拿出作業本、直尺和鉛筆來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投影展示)
生1:沒有標端點。
生2:沒有擴線和標長度。
生3:有端點、有擴線和標注了1分米。
三、比一比
師:如果用大拇指和食指直接表示1分米有多長,你會怎么表示?
生:(比劃)可以借助尺子,大拇指指著0刻度,食指指著10刻度,這樣長度就是1分米。
師:快速做出表示1分米的手勢,然后將手勢固定住,你覺得這個手勢像什么?
生:像槍,像八。
師:看老師做一個造型。(擺pose造型)這個手勢擺出來的長度就是1分米,有趣吧!
四、找一找
師:剛才大家覺得1分米的長度用手勢擺出來很酷,接下來我們要開展一項小組活動,那就是找一找、量一量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
小組匯報并展示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生1:膠棒長度大約1分米。
生2:用過的短鉛筆大約長1分米。
到此,我以為沒有了小手,結果還有個孩子堅持舉手,于是我請他發言。
看著他認真地用直尺在臉上測量,并匯報“我”的臉大約寬1分米,老師和同學們都笑了。
師:大家覺得這樣理解1分米的長度有趣嗎?
生1:我覺得很有趣,這樣看上去更加好理解了,下次我忘記1分米有多長,只要用兩個手指測一下我的臉寬就行了。
生2:每個人的臉寬度不一樣,我剛剛量了我的臉寬度大約12厘米,也就是1分米多一些。
師:是的,有些同學的臉寬度不同,但這樣有趣的測量和記憶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位同學真善于思考、善于觀察、善于測量,更可貴的是他勇于分享他的發現,讓我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學習過程,大家是不是給他表示表示。
生(熱烈的鼓掌)
【案例反思】
一、精心的預設才會實現學生精彩的生成
這節課導入時,有的老師從認識毫米開始,也有的從認識分米引入,但不管怎樣,大多數也是有指一指、畫一畫、找一找、比一比的環節,但我在課前充分考慮了二年級孩子喜歡通過直觀的學習和操作來理解這樣的概念。因此,備課中,指一指環節我不僅讓學生指出刻度0—刻度10之間是1分米,并通過追問,還有從哪兒到哪兒也是1分米,進而讓學生在不同中找到相同,那就是1分米=10厘米。畫一畫的環節,我主要關注三種不同的學生畫法,第一種是能畫對1分米長的線段(沒有端點),第二種是能畫對1分米,也有線段的端點,第三種是不僅畫對1分米的線段,并且用擴線和數據標明,這樣更具有代表性。比一比的環節,既是對1分米的形象表達,也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在頭腦中建立1分米找到感性素材。找一找環節,我特意讓學生測量了一些物品,有的學生拿出了自己用過的一段鉛筆大約1分米,還有一個孩子測量了自己臉的寬度大約1分米,這些沒有預設的部分,結果精彩的生成,也讓我感嘆,沒有學生做不到,只有學生想不到,知識真的不是靠教師教會的,而是靠學生自己去發現和領悟的。
二、有序的操作才會促進學生思維的生長
小學生形成概念的過程是“動作感知—表象—概念—符號”。在教學“認識分米”時,我始終抓住“1分米有多長”這一概念的理解,設計了四個環節(指一指、畫一畫、比一比、找一找)的操作活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讓學生經歷過程,從而形成表象,建立正確的概念,并形成了“膠棒、我的臉寬大約1分米”這樣的符號。另外,在指一指的環節,學生理解了只要是刻度尺上連續長度是10厘米就是1分米,反過來1分米=10厘米;在比一比環節,學生通過手勢比劃1分米,能很快地聯想到手槍、八等形象的比喻,以及照相擺pose的手勢。后面的練習中還通過填寫杯子的高大約1(分米),鋼筆長約13(厘米),進一步理清概念的不同對應實際的單位,并且還比較了這兩個長度的大小,學生很快聯想到進率關系,也清楚地說出判斷理由。在經歷了四個環節的操作后,學生的理解不斷深入,思維也在不斷生長。
孩子的語言永遠充滿童趣和睿智,課堂上,我們要努力創設多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感悟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這樣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