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娟
摘 要:新一輪的課改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規定了明確的閱讀量之外,還指出要使其具備自主閱讀能力,讓小學生學會讀、自愿讀、喜歡讀,進而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與時代變化。為此,教師應該將培養與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自主閱讀能力提上日程。就如何培養高年級小學生的自主語文閱讀能力進行介紹。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自主閱讀能力
高年級的小學生經過中、低年級的閱讀訓練,本應該具備一定的閱讀量,也能夠就某一閱讀主題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有調查表明,現在的大多數小學生除了在語文課堂上跟隨教師開展語文閱讀之外,很少主動在課下進行自主閱讀,如果缺乏教師的指導,他們很難發表自己的閱讀看法。這個客觀情形就表明了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較差。為了改變這個情況,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從在課堂上滲透閱讀方法與技巧教學,進行閱讀“基本功”訓練;減少課后作業量,為閱讀留出充分的時間;與家長溝通合作,共同為小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三個角度入手,為提高高年級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做好指導工作。
一、滲透閱讀方法與技巧
閱讀方法與技巧是保證小學生自主閱讀活動效率的基本工具,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對高年級的小學生所做出的閱讀指導,直接影響著他們的閱讀習慣,這也直接決定著他們的自主閱讀水平。因此,教師必須要教給小學生一些有效的閱讀技巧與方法,比如何時適合精讀、如何使用泛讀等,提高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質量。
在語文課堂上,我會下意識地滲透閱讀技巧。比如,如果要讓小學生概括文章信息,我會根據課文的篇幅以及難度,限定閱讀時間,一般在五分鐘之內,讓小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概括課文內容,訓練他們的閱讀速度,以及對文本信息提取的精準度。另外,對于一些體裁不同的文本,也有一定的閱讀技巧。就以說明文來說,學生需要先學會讀說明文的題目,因為說明文是對某個事物、現象進行的客觀說明,許多說明文的標題就標明了說明對象。如果一篇說明文中包含幾個小標題,那么這幾個小標題便構成了文章的框架結構,是對整篇文章主旨的細化、深層說明。除此之外,小學生還要關注說明文中的首尾句、首尾段,這些內容往往是點名文章主旨的關鍵語句。在了解了說明文的特性之后,高年級的小學生需要就這幾個技巧進行重點把握即可獲得文章梗概,而這種閱讀訓練可以提升小學生的自主閱讀速度與質量,可以使其獲得更強大的閱讀自信。
二、減少課后作業量
閱讀文本中所描繪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這些優美的語句、豐富的情節本應對小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受到課業壓力的影響,即便是一些本應對閱讀十分感興趣的小學生都無暇他顧,完全騰不出時間來閱讀,遑論不喜歡閱讀的小學生。因此,教師應該減輕語文學科的課后作業量,保證閱讀時間的充足性。
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我會針對不同小學生的語文知識薄弱點進行針對性的設計,每個小學生只需要完成自己的薄弱項練習即可,這也就為課后閱讀節省了一定的時間。另外,如果小學生在某個時期內選擇了一本篇幅較長的文本來展開課后閱讀,那么他可以提前告訴我,我不僅會主動降低語文學科的作業任務量,還會向其他老師進行溝通,希望他們可以支持小學生的自主閱讀活動,為小學生留出充裕的閱讀時間。
三、與家長溝通合作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是對小學生性格、習慣等生成影響最大的兩個因素。高年級的小學生雖然已經有了明確的喜好,但是心智發育還不成熟,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而小學生的自主閱讀活動大多都是在課后展開的,因此,在培養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時候,教師應該多與學生家長合作,讓家長督促小學生展開課外閱讀活動,為小學生創造一個優良的家庭閱讀環境,使其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
為了讓小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閱讀,我與學生的家長達成了共識,即家長要利用孩子的周末、放學之后的時間,與學生一起到本地的書店、圖書館借閱書籍,讓小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書籍展開閱讀,進而在家長以身作則的帶領下,幫助小學生樹立自主閱讀的意識。如果小學生在家中展開自主閱讀活動,家長要盡量少打擾學生,關掉電視、電腦等,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空間。當我布置了明確的閱讀任務之后,我會將其告知家長,希望家長能夠在家庭中監督學生,保證課外閱讀任務的完成。在家長的支持下,我們班的小學生自主閱讀意識得到了有效的強化,他們的自主閱讀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總而言之,培養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除了可以更好地促進小學生的未來發展之外,還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是一種共贏行為。因此,教師應該要遵循“教師為了不教”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使其受益一生,促進終身教育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王莉.小學語文自主閱讀現狀調查與研究[D].魯東大學,2014.
[2]殷學水.淺談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8).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