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民族大學 商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6)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和無線網絡的快速發展,以及智能手機、MP4、平板電腦等移動電子終端設備的日益普及,移動技術逐漸滲透到學習、生活、工作的各個領域[1]。移動學習具有靈活性、便捷性、交互性等特點,突破了學習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工作與學習,成為新型的學習方式[2]。物流管理專業課程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應用移動學習結合現代物流的高校實踐課程教學實例至關重要。移動學習成為推進素質教育的創新載體,促進了我國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改革發展。
國內外學者在移動學習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Gikas和Grant[3]通過訪談的方法對移動學習的優點和缺點進行分析。Ciampa[4]研究了六年級教師和學生使用移動設備學習動機,研究結果認為可以通過挑戰、好奇心、競爭和合作等來增強學習動機。Gloria和Oluwadara[5]探討了教師對移動技術學習的影響和應用在課堂上的應用。王小根等[6]指出移動學習存在著學習資源分散無序和聚合性不足等問題,提出基于知識元“抽取-標引-鏈接-表征”的移動學習資源組織模式。鮑日勤[7]指出感知趣味性、個人創新、社會影響、績效期望對開放教育學習者使用移動學習有積極正向影響;努力期望對使用意愿有消極負向影響。Reeves等[8]對移動學習的特征與優勢等進行了分析研討,并借鑒Kaufman評估模型,對移動學習績效評價設計的原則與流程提出了建議。孟凡立和陳琳[9]提出了完整的基于高校現有網絡教學系統和微信公眾平臺的移動學習空間構建方案,并研究了學習空間的功能設計。申晉祥和鮑美英[10]基于Android系統,應用Java語言開發了一個可運行在Android系統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上、支持移動學習的在線教育平臺。
國內外學者在移動學習方面的研究為進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本文在前人的基礎上,對物流管理專業移動學習平臺構建進行研究,目的是整合現有數字教學資源,針對移動學習的特點,構建了一個強交互、重體驗的物流管理專業移動學習環境。
在傳統的物流管理教學模式中,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其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將移動學習與物流管理課程相結合,使學生能個性化、自主化地獲取自己需要的物流管理知識,是順應技術和時代發展潮流的選擇。
(1)物流管理專業的業態動態性。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本身具有實踐性、綜合性、時代性特點,設計內容有供應商、庫存、訂單、客戶、信息等,所以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研究具有動態性,如果在動態性實踐教學中利用移動設備進行移動學習,更能實時反映物流的市場響應速度。
(2)物流管理專業需要開展即時的實驗模擬仿真。物流管理專業學生不僅要學習課堂上的現代物流理論,而且應更多地參與現實的現代物流操作,熟悉物流管理流程,掌握立體式倉庫設計、物流園區規劃、供應鏈管理、物流系統規劃、物流系統仿真等前沿性應用技術。
(3)滿足了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社會的快節奏使得現代的大學生喜歡快餐式的學習方式,因為快餐式的學習方式會更便捷和高效。移動學習中娛樂式的學習內容、豐富的多媒體呈現形式和高度自主按需學習比課堂學習更有吸引力,可以使大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學習效果和自信心。
2017年6月,本文對廣西3所普通高等院校的在校物流管理專業大學生的手機使用情況進行問卷調查,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88份,問卷有效率為94%。
(1)大學生的智能手機滿足移動學習的需要。4G的普及、無線網絡發展和手機應用的創新為手機上網奠定了用戶基礎和網絡基礎,本次調查的在校物流管理專業大學生人均擁有智能手機1.31臺,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高達100%,筆記本電腦為13%,臺式電腦為2%,如圖1所示。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智能手機運行內存85%的達到3G及以上,分辨率為1 080×1 920左右,目前大學生的智能手機分辨率及運行內存都能滿足移動學習的需要。

圖1 2017年大學生上網設備使用情況
(2)大學生有良好的智能手機應用基礎。智能手機憑借便攜、觸屏、高清等性能,并結合通信和互聯網的優勢,已經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正在日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工作、娛樂方式[11]。在移動互聯網的推動下,契合手機使用特性的網絡應用不斷增長,大學生善于接受新鮮事物,有良好的智能手機應用基礎。本次調查的在校物流管理專業大學生中有62.23%通過手機看網絡視頻,67.55%的大學生有通過手機進行網絡購物的經歷,其他的手機網絡應用主要有手機網絡購物、手機網絡視頻、手機網上銀行和手機旅行預訂等,如圖2所示。

圖2 2017年大學生網絡應用情況
(3)高校為大學生手機上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目前,高校在校園內提供良好wifi信號,為大學生手機上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以廣西民族大學為例,在食堂、宿舍、圖書館等學生集中的區域提供免費wifi信號,學生憑借賬號和密碼即可用智能手機連接wifi。大學生用APP通過開放的應用程序接口API獲得用戶交互支持,可以利用移動終端通過角色認證,完成身份識別和登錄,符合碎片化學習的快速接入需求,利用手機進行移動學習成為大學生一種最便捷的學習途徑。大學生無論在教室、宿舍、食堂、圖書館,還是在路上,都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移動學習,可以方便地進行瀏覽、閱讀、復習等活動。
(4)手機搜索輸入方式越來越豐富。基于自然語言、語音、圖片、二維碼等搜索形式的技術得到快速發展,使手機搜索輸入方式越來越豐富,提高了手機用戶的搜索效率。2016年,使用語音輸入搜索的手機網民比例和使用二維碼掃描輸入進行搜索的手機網民比例較2015年得到大幅提升,如圖3所示。

圖3 2015-2016年手機搜索輸入方式變化
先將物流管理的PPT課件、教學案例、網絡課程及操作軟件與學校的服務器連接,學生通過移動終端填寫校園一卡通號或學生證號完成識別身份后,即可獲取移動學習平臺的訪問權限。
(1)PPT課件。與課本教材相比,PPT課件能用高度概括的文字呈現教學要點,能對內容的聯系有清晰的認識,從而使學生對內容形成完整的圖式建構,同時增加學生的關聯認知,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減少學習障礙,激發學生的強烈興趣和求知欲。本文通過問卷對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進行調查,調查統計表明:90%的學生認為PPT課件對自己的學習有重要作用。物流管理教師將課程的PPT課件上傳到移動學習平臺,大學生可以利用PPT課件進行預習和復習,有助于幫助學生對課本知識的進一步理解。
(2)物流管理教學案例。抽象的物流管理理論與物流企業實際運作有一定的差距,理論的嚴密邏輯性又使學生覺得高深莫測。教學案例包含的疑難性或沖突性問題,使現實物流管理問題與專業知識連接起來,找到了一條溝通物流管理理論與物流企業實踐的通道,縮短了物流管理理論教學情境與物流企業實際運作的差距,讓學生置身于模擬的情境之中去體驗物流企業實際運作的真實感受,有利于激發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探究動機和學習興趣。物流管理教師搜集合適的案例形成案例庫,上傳到移動學習平臺。學生以物流案例問題作為平臺,讓學生在物流管理案例創設的情境里,激發思維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開放意識,使學生理解具體的物流管理知識和原理,加強學生理解物流管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網絡課程。網絡課程的基本資源內容包含課程介紹、多媒體課件、講義、課程錄像、試卷、隨堂測驗、課堂討論、單元測驗及單元作業等,涵蓋本課程的全部教學內容和知識點,輔助本課程教學的有關教學案例、實驗、實訓、課程設計作品、視頻、音頻、圖片以及其他網絡資源等。網絡課程與傳統課程相比,在學習時間上具有便利性,高質量的網絡課程對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滿足學生對課程自學的需要。
(4)物流仿真軟件。物流仿真軟件可以模擬物流管理的實際運行狀況,并對模擬結果進行統計和分析,通過對模擬結果的分析以指導實際物流管理的設計與運作,如自動分揀系統仿真軟件,提供傳送帶上貨物依據其不同種類進行分流以便進行貨物自動分揀系統仿真。目前我國高校常用的物流仿真軟件主要有Flexsim、物流園區及倉儲規劃設計軟件、物流系統建模仿真軟件、物流人員模擬分析軟件、多方法建模仿真軟件、交互式虛擬現實物流展示平臺、物流職業崗位體驗平臺等。將物流仿真軟件與服務器連接,學生用手機等移動終端與移動學習平臺的服務器進行交互,即可進行物流仿真軟件的操作。
過程跟蹤是引導大學生開展自主、個性化學習的基礎,對大學生在物流管理移動學習平臺的過程進行跟蹤才能掌握大學生的學習進度、狀態和成果,對大學生的學習過程追蹤主要通過記錄大學生在物流管理移動學習平臺的操作記錄實現,學生開始訪問和結束訪問網頁都會觸發相應事件,對收集到的訪問記錄進行分析整理后,就可以追蹤每個大學生在物流管理移動學習平臺的學習過程。
過程控制是移動學習的質量保證,過程控制引導學生更好地控制學習的節奏,提高物流管理移動學習效果。物流管理移動學習平臺需要提供學習升級測試和升級流程,當學生在移動平臺完成一個階段的學習后,需要完成本階段的學習小測評,如果學生能夠通過測試,則判定該學生已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該生可以獲取下一階段的學習權限,從而控制學生的學習進度。階段的學習小測評為進入下一階段學習奠定基礎,確保順利開展下一階段學習,通過階段的學習小測評,學生也可以不斷地了解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
移動學習評價對學生有重要的導向和激勵作用,及時、準確、積極、有效的學習評價同時也對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起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移動學習評價可以采用加權評價法,加權計算物流管理移動學習者的學習活躍度,考慮的因素主要有學習時間、階段測評結果和參與交流與協作的數據等,根據學習活躍度,得出學習深度和學習效果的評價結果。各參數在評價中的權重由專家評分得出,加權評價法為學生用戶評估提供了可量化的方法,同時也為物流管理移動學習平臺的建設提供了參考依據。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和無線網絡的快速發展,以及移動電子終端設備的日益普及,移動互聯網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為高校開展移動學習創造了良好條件,改變了高校的傳統教學模式,擴展了學習手段與范圍。信息化教學環境下引導教師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學過程設計中,改變了知識灌輸者的傳統角色。
[1]郭凱瑩.信息時代下移動設備對大學課堂的影響—以智能手機為例[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21):4-6.
[2]周紅兵,安慶師,安徽,等.智能手機時代高校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6,(11):30-33.
[3]Gikas J,Grant M M.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in higher education:Studentperspectives on learning with cellphones,smartphones&social media[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3,(19):18-26.
[4]Ciampa K.Learning in a mobile age:an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 motivation[J].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2014,30(1):82-96.
[5]Gloria A,Oluwadara A.Influence of Mobile Learning Training on Pre-Service Social Studies Teachers'Technology and Mobile Phone Self-Efficacies[J].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Practice,2016,7(2):74-79.
[6]王小根,鄧烈君,王露露,等.基于知識元的移動學習資源組織模式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7,38(1):86-93.
[7]鮑日勤.開放教育學習者移動學習使用意愿影響因素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7,35(3):102-112.
[8]Reeves J L,Gunter G A,Lacey C.Mobile Learning in Pre-Kindergarten:Using Student Feedback to Inform Practice[J].Educational Technology&Society,2017,20(1):37-44.
[9]孟凡立,陳琳.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移動學習空間構建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10):19-25.
[10]申晉祥,鮑美英.基于Android的移動在線教育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軟件,2016,(3):30-33.
[11]倪紅軍,張學成.基于Android的移動學習評價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16,26(8):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