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芳
【摘要】作為幼兒園教學中的重要手段,故事教學活動開展的情況,決定著幼兒園的整體教學水平以及幼兒園幼兒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本文以此為出發點,首先分析了幼兒園故事教學活動的重要性,然后對幼兒園故事教學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了詳細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幼兒園故事教學水平的相關對策,希望能夠為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合理化建議,促進故事教學隱藏價值的充分發揮。
【關鍵詞】幼兒園 ?故事教學活動 ?重要性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031-02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教育改革不斷推進,教育創新手段層出不窮,這對幼兒園的教學活動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同時也對幼兒園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幼兒園故事教學活動的重要性分析
(一)故事教學是先進教育理念的要求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之下,幼兒園作為啟蒙教育的重要性日漸突出,教育中的創新性、實踐性成為幼兒園教學改革需要突破的重點環節。作為幼兒園教育中的核心內容和特色所在,故事教學效果的好壞對于幼兒園教育水平的提升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只有做好幼兒園故事教學的研究,充分利用故事情境,挖掘故事內涵,使其發揮其對幼兒道德培養、習慣培養、知識培養以及實踐能力培養中的作用,才能使幼兒園教學更加符合以人為本的幼兒綜合素質培養的需要。
(二)故事教學符合兒童成長發育特點
幼兒園的兒童年齡層次偏低,正處于智力養成階段,他們的認知水平決定了故事的趣味性及通俗性,是幫助他們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做好幼兒園故事教學組織活動,可以輔助他們對于相關知識概念的理解,引導他們不斷發散思維,從而有效實現相關知識的內化。
(三)故事教學能夠提高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在幼兒園教學中加入更多的故事成分,利用故事制造懸念,一方面可以吸引學生的聽課興趣,激發他們的參與興致和表達欲望,從而豐富課堂內容,活躍教學氣氛;另外一方面,不同故事的不同情境設置,可以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合理想象空間,對于幼兒智力發展也是大有裨益。
二、幼兒園故事教學活動中的問題分析
(一)故事教學中的主體不明確,對于幼兒的個性化引導不足
在我國大多數幼兒園的故事教學當中,由于教師的理解偏差,故事只被用作一種語言教材,教學重點就是幫助兒童理解故事的內容及意義,豐富幼兒的詞匯,提升幼兒的復述能力,但是卻忽略了兒童對于故事的個性化和自我理解,導致幼兒只能跟隨教師的節奏,附和教師對于故事的理解,自主意識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幼兒在故事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也難以得到體現。
(二)故事教學中的創造性不足,組織能力有待提高
教師對于故事教學的片面認識,使得故事教學活動中的互動環節較少或者互動效果較差,一方面,教師結合故事內容對于孩子進行的啟發和引導較少,孩子的創造力難以得到有效的發揮;另一方面,在得到幼兒關于故事內容的思考與反饋時,部分教師的反應不當,尤其是兒童出現一些錯誤的思想傾向時,教師的回答往往過分生硬,不能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做好積極的、正面的引導,也扼殺了兒童的想象力。
(三)課程中故事教學的設置不科學,故事教學的趣味性不足
一部分幼師在展開故事教學活動之前,對于素材選擇的重視程度不夠,對于素材內容的深挖程度也不夠,還有部分教師忽略了整體課程安排,故事教學在課程中開展的時間節點不對、出現頻率不對,導致故事教學的有效性不能充分發揮,故事對于幼兒的吸引力嚴重不足。
三、提升幼兒園故事教學活動水平的對策分析
(一)提升教師的個人素質,提高故事教學的實踐能力
幼兒園故事教學活動水平的提升,首先在于教師個人素質的培養。幼兒園應該重視對幼師的培訓,教師個人也應該注重生活經驗、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從而提升教師對于故事的分析能力和拆解能力,能夠根據教學目標,準確向幼兒提出問題;教師應該做好自身“教育機智”能力的培養,不斷提升提問技巧,引導幼兒的積極思考,同時要增強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幽默感,擺正自己在教學中的“引導者”地位,加強與幼兒的平等交流,從而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獲得幼兒對于教師的信任[1]。
(二)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幼兒在故事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根據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在幼兒園故事教學活動的開展當中,教師首先要明確幼兒的主體地位,并能夠切實從他們的思維角度出發,利用最新的創設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以及任務教學法等等,深挖故事內涵,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促成學生主觀上對于故事的理解,使他們養成自主思考的習慣。在技術手段不斷進步的今天,教師還可以將各種多媒體手段引入到故事教學活動當中,通過音頻(比如利用大自然中的鳥叫聲和動物吼聲、樹葉的沙沙聲來創設情境)、圖片(對于難以理解的內容或幼兒生活中不常接觸到的東西,進行圖片展示,加深其對故事發生情境的理解)、動畫(符合幼兒認知特點,使故事內容得以更加形象的表達)等手段,使故事教學更加活潑生動、易于幼兒理解及想象[2]。另外,在充分體現幼兒主體地位的前提下,教師也應不斷加強自己與幼兒的互動,并在傾聽幼兒表達的過程當中充分調動自己的語言、肢體、面部表情,從而給予幼兒鼓勵和肯定,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望,不斷提升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三)謹慎選擇用于教學活動的故事素材,增強其內容的適應性
教師在進行教學故事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堅持以下幾點原則。首先,故事本身必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且通俗易懂,符合幼兒的認知能力和理解水平,能夠引導和啟發兒童獨立思考,并進行互動討論,符合對兒童進行性格培養、習慣培養、道德培養、知識培養的綜合需求。比如,教師給學生講解《不看電視更好玩》的故事,可以通過故事潛移默化地向幼兒傳輸長時間看電視的壞處,幫助他們改掉不節制地觀看電視的不良習慣,并引導他們養成更高層次的生活情趣(與爺爺下棋、與媽媽做家務等)。其次,教師應該盡量選擇有一定情境感的故事,并結合幼兒園的客觀教學情況,安排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或者生活實踐,從而增加學生對于故事的投入感,提升故事對于兒童的吸引力。
四、結語
幼兒教育是一項既嚴肅又活潑的事情,嚴肅的是教師必須認識到自身工作在兒童日后發展中的重要影響,從而不斷創新手段,提高教育能力;活潑的是,結合幼兒的思維特點,教師必須保證自身工作符合其興趣點,能夠充分調動起幼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幼兒教育“無小事”,教師及幼兒園應該不斷吸取教訓,正視工作中的問題并不斷改正,以有效提升教育水平,加強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育。
參考文獻:
[1]鐘雨石.幼兒園故事教學與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0):287.
[2]李海燕.淺談幼兒園故事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的有機結合[J].未來英才,2017,(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