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慶海
【摘要】多媒體課件集聲、光、像、彩效果于一身,巧妙運用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協同發展,巧妙運用能使知識更加的具體化、形象化,為學生感知、理解和記憶歷史知識創造良好條件。巧妙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符合初中生的思維發展特點的。合理利用計算機制作圖文并茂的課件,能比較真實地模擬出逼真的問題情景,更好地引導學生思考和聯想,使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研究新知,解決問題,發展能力。介于此,文章就多媒體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簡析幾點見解。
【關鍵詞】初中歷史 ?多媒體 ?輔助 ?指導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062-01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靈活使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指導教學,有利于為學生呈現出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畫面,使教學達到畫龍點睛之效,良好的使用還能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拓寬視野,激發對知識的自主探究熱情,使教與學達到“觀古今于一瞬”的美妙境界。那么,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開展多媒體教學呢?
一、圖文聲像并茂,激活學生興趣
囿于很多初中生對記憶性的知識感到厭煩,從心理上對歷史學科有一定的抵觸,如果秉持著“牛不喝水強按頭”的教育原則,良好的教學效果是無法達到的。多媒體課件的合理使用能較好地改善這一狀況。初中生好奇心強,方法得當勢必能夠喚起他們對歷史事件追本溯源的欲望。在此種情況下,利用多媒體課件將相關歷史事件進行播放,加強學生對知識理解的同時,還能調節課堂氣氛,提高授課效率。例如,在分析“遼、宋、西夏、金的并立”內容時,照本宣科式的講解只會讓學生產生厭倦情緒,通過多媒體播放剪輯的一些影視材料,能快速調動學習興趣,不但認識到四國的更替關系和地理位置,通過資料展示還能夠了解其服飾與民族矛盾的由來和沖突。此時,再趁熱打鐵,因勢利導,一堂活躍高效的課堂教學便水到渠成。
二、利用多媒體的豐富資源,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感受和理解
多媒體課件具有圖、文、聲并茂特點,精彩的畫面演示能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印象,先通過對表象的分析啟發學生的積極思考,進而再進行綜合的概括,逐漸引導學生,使其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例如,在探討關于“鴉片戰爭”內容時,通過圖表形式一目了然地將中國封建王朝與西方列強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實力的差距展現出來,加深學生對事件的背景認識。接著,再播放一段“林則徐虎門銷煙”的視頻,讓學生去感受片中林則徐那種大無畏的英勇氣概,內心深處受到震撼,把學生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徹底激發出來,而且對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贊頌,再借助影像資料對學生進行一次深刻的精神教育,比起單純的語言講解效果更加顯著。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增大課堂教學密度,提高教學效率
歷史學科具有點多面廣,知識容量大等特點,介于教材編寫的簡約性,很多歷史事件僅用簡短的幾句話或幾個字一帶而過,而這些歷史事件又需要被學生深入了解。此時,借助多媒體技術輔助指導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教材編寫的不足,豐富課堂容量,增加課堂教學密度,為學生深入探究注入大量有用信息,使他們都能夠在生動的聲像資料中,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與之相應的是教師的板書和講授的時間也能大大減少,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在探討關于“南京大屠殺”的內容時,教材中僅提到日本侵略者殺害中國軍民的人數30多萬,此時,利用多媒體課件適當增加幾張反映大屠殺的歷史照片以及東史朗日記的摘錄,能進一步把學生仇恨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情感激發出來,為接下來的授課及對培養學生的民族使命感而言意義重大。
四、變靜為動,展示過程
“新穎、活動的直觀刺激是最易引起學生大腦有關部位的興奮,使其更好地建立暫時聯系。”恰當使用多媒體課件能夠打破時空界限,使創設情景達到最強化的感知效果。例如,在分析“生命的家園”的內容時,多搜集資料圖片和事例材料,選取《拯救地球》和《物種滅絕》中的片段進行播放,讓學生去了解、思考:為什么人類要和大自然和諧相處呢?在此種形式下,通過了解并且思考各種情景材料,再提出自己的觀點,將已有的知識與新生知識之間逐步融會貫通,思維能力不斷得到強化。同時,還能促使學生的思維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多媒體技術具有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歷史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掌握現代化技術方法,利用此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為真正培養出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創新型人才貢獻一份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李莉.歷史影視資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 2014(26).
[2]鄭麗芹.淺談如何有效的提高初中歷史的教學質量[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