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翠 王強慶 李治勇
【摘要】大學生消費問題是目前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大學生“炫耀性消費”更是成為了研究熱點,大學生炫耀性消費嚴重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人生價值取向;加重家庭成員的經濟負擔;扭曲校園的人際關系; 增加學校的教育管理成本和難度;影響社會的良好消費觀念的形成及和諧社會的構建。正確引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行為是高校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分析炫耀消費對高校學生的影響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和諧社會的構建。
【關鍵詞】大學生 ?炫耀性消費 ?危害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華北理工大學黨建與思想政治研究項目《大學生“炫耀性消費”風險防范與教育引導機制研究》(項目編號:YB2017-28)。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175-02
一、炫耀性消費的調查背景
“消費”這個詞源于經濟學術語,但是現在被時代賦予更鮮明的社會意義。大學生消費問題是目前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大學生“炫耀性消費”更是成為了研究熱點。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的重要群體。大學生的炫耀性消費的現象帶來的問題和產生的影響都是值得研究和分析的。本文把視角放在對大學生消費模式及成因的研究上,以華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文獻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展開實證研究,總結歸納出大學生消費水平差異復雜多元化模式特點;及其攀比性消費、炫耀性消費、奢侈性消費、宣泄性消費、盲目性消費和超前性梢費的非和諧消費模式表現;闡述了所引發的負面效應;剖析了大學生非和諧消費模式的成因。
對大學生的炫耀性消費進行深入研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轉變策略,不僅有利于大學生形成健康、科學的消費觀念,而且有利于大學生自覺抵制不良消費思潮的侵蝕,從而促進全社會良好消費風尚的形成。本文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當代大學生群體的消費特點,運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大學生的炫耀性消費進行深入調查與剖析,并從社會、學校、家庭和個體自身四個方面,對轉變大學生炫耀性消費的策略進行探討。引導學生合理消費,發揮學校職能指導學生樹立正確消費倫理觀,學校和家庭作為培養學生價值觀,消費觀的主陣地。
二、大學生炫耀性消費的主要表現
1.日常生活講名牌、顯時尚
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消費主要體現在吃、穿、用、行上。通過調查問卷分析發現 27.5% 的學生在吃飯問題上十分講究, 他們不但注意食物的營養, 還注重吃飯的環境和氛圍。在穿著打扮上, 大學生一方面表現在對名牌商品的追逐上, 認為名牌就是品質, 就是身份。另一方面又表現在對時尚和新異商品的追逐上, 他們奉行人無我有, 人有我新, 緊追時尚, 隨時變換自己的日用消費品, 以保持自己的與眾不同。當代大學生還經常去旅行,當今大學生很多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一些家庭條件優越的大學生率先走出“象牙塔”,到大千世界去享受生活。這樣的“示范效應”自然刺激了其它同學的攀比心理,不管有沒有經濟條件,借錢也要“瀟灑”一回。
2.人際交往搞攀比、講排場
大學生非常注重人際交往, 他們把人際關系作為大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是, 有些學生把人際交往世俗化, 他們認為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請客、送禮必不可少; 而且請客、送禮的檔次越高、花錢越多, 越能顯示他們對對方的尊重, 體現自己的實力, 有一種“成就感”。
3.使用的電子產品,通訊工具要面子、追品牌
大學生購買電子產品,通訊工具不是完全為了使用, 而是為了炫耀。比如, 現在流行于學生中手機,電腦,對學生的學習雖有幫助, 但品牌效應遠遠超過了對學習的幫助作用。
三、大學生炫耀性消費的危害
1.加重家庭經濟負擔
隨著高校收費制度改革和教育成本分擔制度的實施, 大學生的支出基本上依靠家庭提供。一個家庭如果要供養一個大學生, 滿足其基本學習、生活所需, 對一個中等收入的家庭來說都比較困難, 對于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廣大的農村家庭來說更是困難。貧困山區的家庭甚至為了供養一個大學生, 讓其兄弟姐妹做出犧牲,甚至輟學!父母不顧年事已高, 身體有病, 外出打工, 全家人都在為這個大學生節衣縮食。而有的大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炫耀性消費欲望, 總是隨意編造虛假信息,以學習“需要”或學校“收費”為由, 不斷地向父母及家庭成員伸手要錢。由于經濟實力有限, 很多家庭不堪重負, 有的父母甚至犧牲自己的身體, 賣血為子女籌錢。有的父母還會因為自己不能滿足孩子的所謂“學習愿望” (實為炫耀性消費 ), 覺得對不起孩子, 心生愧疚, 滋生對國家和學校收費政策的不滿情緒, 影響了社會的和諧與家庭的幸福。
2.嚴重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價值取向
消費方式體現著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大學階段正處于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完善的關鍵時期, 大學階段本應學好本領、樹立遠大抱負理想、完善自我人格、為自己今后能夠回報父母和社會打基礎的關鍵階段。然而炫耀性消費會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炫耀性消費是需要有強大的經濟作后盾, 大學生是純粹消費者, 無經濟來源, 為了炫耀性消費, 他們會想法壓縮其它方面的開支,甚至會壓縮自己的飯費, 有的學生為了購買一雙名牌運動鞋, 要壓縮兩、三個月的生活費, 這種情況在貧困學生中比較多見, 對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 大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愿望, 也會尋找掙錢的機會, 利用上課時間和課余時間去打工, 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就相對減少, 使他們喪失了本應認真學習的機會。二是炫耀性消費容易使大學生陷入物質至上和價值虛無主義的泥潭, 喪失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誤入校園貸漩渦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3.扭曲校園人際關系
大學生的炫耀性消費不是大學生個人的私事,這是因為大學生們年齡相仿, 模仿能力強, 在從眾心理作用下,雖然大學生有一定的自主意識和辨別能力, 但他們的價值觀沒有完全形成, 容易受身邊環境的影響。校園內學生經濟情況迥異, 貧富懸殊。在調查中, 有每月花銷在幾千元的, 也有每月生活費僅幾百元的。高校學生的炫耀性消費, 扭曲了校園人際關系。貧困學生生活困窘, 求學壓力大, 如果加上炫耀性消費的刺激, 容易引發貧困學生的焦慮、自卑心理, 等心理問題。大學里很多學生在自身沒有經濟實力的情況下, 就會負債消費, 借債的對象大多是同學、朋友,“校園貸”“分期樂”“裸貸”等也隨著炫耀性消費在校園有廣闊的市場。有的學生為了炫耀性消費, 在家庭經濟不能提供, 自己又沒有能力掙錢的情況下, 甚至會逼迫自己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實施盜竊、詐騙等。
4.炫耀性消費的學生增加學校教育管理的成本和難度
炫耀性消費的學生尤其是家庭經濟不能滿足其炫耀性消費的學生, 有的要靠打工掙錢來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 他們中的很多人為了掙錢, 置學校校規校紀于不顧, 長期曠課, 不參加學校的任何活動,不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經常晚歸, 校外租房等。老師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管理和教育這部分學生。一旦出現問題, 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老師還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處理問題, 安撫受害學生, 防止他們走向極端, 做出不理性的事情來。 近年來, 全國各類高校欠費現象十分突出, 其中不乏部分學生將學費用于購置高檔消費品、炒股或在校外租房。
5.影響社會良好消費觀念的形成及和諧社會的構建
大學生是同齡人中的優秀階層, 社會評價較高,在廣大青年中具有很強的信譽度, 他們的消費方式和消費觀念具有很強的示范和引領性, 容易成為青年尤其是中學生的效仿對象, 還影響其周圍環境的人群。因此,大學生炫耀性消費會對社會上業已存在的炫耀性消費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不利于社會良好消費觀念的形成。
四、改變大學生消費觀念的策略
1.構建當代大學生和諧消費氛圍 ,引導大學生理性消費
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指導 ,以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標準,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消費文化,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想的侵蝕 。形成科學健康的消費文化 ,要繼承、發揚優秀的消費傳統,反對、消除不良消費習俗。倡導理性消費 ,提倡“適度”消費。在當代大學生中倡導文明理性的消費行為。全社會要努力形成 “提倡艱苦奮斗 ,反對驕奢淫逸”的良好社會風氣;家長應及時引導子女形成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家長以身作則,不要炫耀性消費,這樣就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學校加強對大學生的消費經濟和消費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理性消費的觀念。
2.學校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消費觀
學校在大學生的教育和管理上承擔著重要責任。高校應定期開展有關人生觀和價值觀講座,如邀請優秀在校生和校友分享其工作、學習和生活經歷、提倡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等活動,向大學生宣揚正面形象,傳播正能量 ,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
3.加強管理監督機制 ,制約大學生不良的消費行為
這種監督機制主要是針對大學生獎學金、助學金的使用,必須加強對大學生助學金的管理,公開公示,規范操作,也要對得到助學金的同學加強監督,對助學金用于炫耀性消費的,實行收回制度,保證專款專用。
4.大學生要自覺加強修養
大學生要自覺加強文化修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摒棄炫耀性消費,樹立科學消費觀。自覺地將知識轉化為自身內在的要求,一定要有“唯德學,唯才學,不如人,當自勵。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的意識。
參考文獻:
[1]許璐.炫耀性消費的動因分析[D].浙江大學,2011,第4頁
[2]林磊.不同自尊水平者的炫耀性消費傾向[J].金田,2013(4)
作者簡介:
馬紅翠(1981-),女,河北藁城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