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廣民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3-0216-02
1.前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中國制造2050計劃是中國制造向世界強國前列邁進的指導性綱要,也對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許。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服務區域經濟、產業發展、企業需求的職業技術人才培養的搖籃。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水平影響著高職院校的辦學水平和職業技術人才的質量水平。為此,我國大力推行職業教育改革,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計劃,為高職教育的現代化轉型發展夯實了制度基礎。教學管理作為高職院校辦學的核心,其科學化、規范化及精細化有助于提高院校的核心競爭力和社會服務水平,有利于培養出素質精良的專業技術人才。
2.相關基礎理論
2.1高職院校
高職的全稱是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雙重屬性。在我國高職教育包括本科和專科兩個學歷教育層次,高職學生畢業時頒發國家承認學歷的普通高等學校專科和本科畢業證書,并享受普通高校畢業生的一切待遇。而在其他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則完整的囊括了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等層次的學歷教育。
2.2教學管理
教學管理主要包含過程管理、業務管理、質量管理、監控管理等部分。其中,過程管理是教學過程是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與教學目的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活動過程;業務管理是教學業務管理是對學校教學業務工作所進行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管理活動,它決定著學校教學管理的水平;質量管理是按照培養目標的要求安排教學活動,并對教學過程的各個階段和環節進行質量控制的過程。學校教學管理的中心任務在于提高教學質量;監控管理分為教學質量監控和教學過程監控。監控是過程,評價是結果,目的是促進。
2.3精細化管理理論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理念,一種文化。它是社會分工精細化、以及服務質量精細化對現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現代管理學認為,科學化管理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規范化,第二層次是精細化,第三個層次是個性化。1911年,泰勒發表《科學管理原理》是世界上第一本精細化管理著作。我們現在所講的精細化管理也就是精益生產的管理思想。所謂精細化管理就是落實管理責任,將管理責任具體化、明確化,它要求每一個管理者都要到位、盡職。精細化管理形成于企業,卻被適用于各行各業的管理工作中,在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中同樣適用。
3.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現狀
3.1教學管理體制不健全
首先我國多數高職院校的二級學院在教學管理中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能動性和作用,沒有形成宏觀規劃和微觀計劃的有機結合,使得教學管理出現滯后性。其次我國高職院校多由獨立中專或成人教育學校合并、升格而成,管理模式未能相應提升,教學管理體制落后,不利于各項教學資源的共享,學校總體辦學目標的實現困難重重。高職院校在教學管理中未體現出其職業教育的特性。高職院校是我國專業性人才培養的基地,教學強調實踐、實訓,需要社會力量參與到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中來,但實際中,高職院校在教學管理中社會力量參與有限。最后,教學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包括過程管理、業務管理、質量管理、監督管理多項內容,但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體制構建中出現多項內容不均衡發展的問題,質量管理、監督管理也流于形式化。
3.2教學計劃與目標偏離
近幾年我國高職院校發展迅速,多數學校追求規模化,以“大”博眼球,但是由于軟硬性條件的限制,往往出現“大而不強,大而不精、大而不專”的現象,與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漸行漸遠,有的高職院校在發展中甚至逐漸失去自己的特點。高職院校的立校之本是特色,具有專業行業領域的獨家優勢,也是學校的辦學目標和地位。教學計劃是圍繞辦學、教學目標制定的,但是由于院校的不斷擴張,很多學校不顧及自身特點和條件,本著“拿來主義”,將其他高等院校的教學計劃搬過來直接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學計劃與辦學目標相背離的情況。另外,高職院校教學計劃缺乏創新和時代性。高職院校教學計劃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對專業人才技能、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教學計劃下培養出的專業技術人才已不能很好適應社會的需求。
3.3教學各主體管理欠缺
教學管理主體主要包括教師、學生。我國高職院校教師隊伍質量不高、數量不足、專業不強。教師隊伍偏學術型,具有專業實踐經驗的技術性人才在教師隊伍中的比重偏低,表現出高教性壓倒職教性的態勢。另外,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與產業技術的快速發展,對高職院校教師隊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部分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對形式的適應性不高,主動服務意識和自我提升意識不強,使得教學管理與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出現偏離。
高職院校學生相比普通高等院校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生結構方面存在明顯差距。教學管理中對學生主體的個體特征和群體特點缺乏精細化管理,表現出學生學習不積極、專業技能掌握不精通等教學問題,從而出現就業困難、就業質量不高等問題。
3.4教學管理手段待提高
教學管理缺乏程序化、標準化、數據化和信息化等手段。由于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手段以傳統化為主體,現代化管理手段的運用不充分。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職院校教學手段信息化的程度是比較落后的,且現有的教學系統、管理系統、實訓系統等均尚未能滿足職業教育的需要。加上精細化管理的缺失,對擁有的有限教育資源利用率明顯偏低。在大數據快速發展的時代,僅依靠傳統的管理手段已不能不滿教學管理的要求。
4.高職院校教學精細化管理策略
4.1完善教學管理體制,提高管理精準性(管理體制精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