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遠立 吳 靜
從此輪機構改革方案可以看出,改革的核心目標主要有兩個:破除阻礙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體制機制藩籬; 建立更好的發揮政府作用的新運行機制,以提高政府的執行力和效率。改革的核心手段是相關責任和權力的整合,因此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大部制。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組建正是本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核心目標的具體落實和體現,必將對更好地發揮健康中國建設中的政府職能產生重要影響。首先,從稱謂上和架構上更加突出了“健康”這一核心目標導向。名稱的改變強調了以治病為中心轉變到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可以看出國家政策觀念和職能的重大變遷。這次改革也從組織架構上改變了過去重治療、輕預防的功能定位,既更加明確了衛生工作是手段、國民健康是目的,也更加強調了這個行政主管部門在預防控制疾病、保護維護促進國民健康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是把《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履約工作職責也進行了調整,預期將對我國的控煙及慢性病防控工作有很好的推動。
同時,更加強調了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衛生健康事業和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和高效率監管。李克強總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議中也提到,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工作重點主要涵蓋7個方面,其中就包括牽頭完成好與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息息相關的“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等重要任務。具體而言,新組建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原來分別由民政部、老齡委辦公室主管的醫養結合、老齡健康事業產業發展以及中醫藥管理等職能整合進來,統一協調“大衛生、大健康”的格局初步形成。特別是擬訂國民健康政策與擬訂應對人口老齡化、醫養結合政策措施成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新的職能,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的今天擔當起促進健康老齡化、組織老年衛生健康服務等責任,使命光榮而艱巨。
此外,這次機構改革中的“破與立”標志著我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已經從戰略層面的“頂層設計”轉變為戰術層面的執行落實。負責醫改頂層設計的國務院深化醫改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結束了為期10年的歷史使命。今后,國民健康政策的研究制定將成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重要日常工作;而新組建的國家醫療保障局,在整合了原來碎片化的醫療保障制度、定價制度后,將有條件和能力通過基于績效考核的支付制度改革以及“購買服務”機制的建立,對推動醫療服務質量、效率的提高發揮重要作用。
總的來看,建設健康中國要走的路還很長,但本次機構改革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成立是一個里程碑式的進展,將為有效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供體制和組織保障。這次改革緊緊扣住“大健康”“養老”等關鍵環節,順應了新時代的新要求,體現了政府堅持問題導向、改革創新務實的作風,體現了執政理念和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