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 峰
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將醫保、醫療、醫藥的執行權力從各個部門拿出來進行統一,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對醫保范圍內的各項事務實施統籌管理。國家醫療保障局集價格管理、招標采購、醫保支付等多項職能為一體,將結束現階段醫保管理體制碎片化的局面,也解決了懸置已久的城鄉居民醫保管理權歸屬問題。
醫保管理碎片化問題一直是實現均等化的全民基本醫療保障的最大障礙。早在2013年3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審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就明確提出,整合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職責,由一個部門承擔。但該任務作為體量復雜的社會制度改革,一直是個難啃的系統工程。盡管很多地方都在積極探索醫保管理新機制,但是醫保管理的碎片化、城鄉醫保管理權的分立,依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2016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后,很多地區加快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的整合步伐,全國絕大多數省份將新農合合并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管理,但也有些地區將之歸于衛生部門甚至是其他部門來管理,醫保管理所面臨的情況變得更加錯綜復雜。究其原因,這種從單一維度的整合改革,是將醫保管理中的手段因素、目標因素、制度因素、價值因素彼此孤立起來的嘗試,只能具有部分效力,無法真正形成合力。
實踐證明,只有握緊拳頭,才能更好地發力;只有頂層設計做好了,后續的改革方案落實才能有章可循、有理可依、有法可遵。此次醫保管理體制改革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職責,國家衛生計生委的新農合和藥品招標管理職責,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價格管理職責,民政部的醫療救助職責整合,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改變了以往醫保管理體制下的“被動出納”狀態,在一個管理體制下真正實現了“三保合一”“三醫聯動”和主動管理。
未來,新機構會對藥品生產流通企業、醫院和醫生起到強有力的管理和制約作用,為實現統一覆蓋范圍、統一籌資政策、統一保障待遇、統一醫保目錄、統一定點管理、統一基金管理的均等化的全民基本醫療保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后盾,必將開創一個全民醫保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