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者
摘 要:我國區域醫療信息化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資金匱乏、無系統標準、應用率低等多方面問題。針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應給予多渠道的籌資、規范信息標準、提高信息化的應用水平等措施,以促進區域醫療信息化快速發展。
關鍵詞:區域醫療;信息化;問題;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23-0187-02
區域性衛生信息化是在一定區域內給予衛生機構、患者及醫療支付方等信息數字化存儲,并輸送衛生數據和技術平臺。其在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及質量以及安全、降低醫療費用等方面已經取得成效,被視為醫療行業的發展趨勢[1]。從2003年起我國就已經致力于建設基于社區的區域醫療信息化,通過不同模式的探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伴有資金、技術、人才、標準等問題,相關問題也將影響著區域醫療信息化的發展[2]。本文就區域醫療信息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作如下綜述。
1 國內外區域醫療信息化發展現狀
1.1 國外區域醫療信息化發展情況
(1)美國。自20世紀80年代末起美國以社區衛生信息網絡為主探索區域衛生信息共享領域,多因技術不成熟、信息化水平低、無有效的商業模式等被迫終止。在2004年提出2014年建立國家衛生信息網絡,開始了新一輪的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至2007年已有約20個區域衛生信息組織實現了臨床數據分享[3]。(2)挪威。在2003年末已實現由公立醫院、地方政府管理的超過30年的醫院劃分的5大衛生組織的衛生網絡的互聯。并提出:1)加強以網絡互聯為基礎的信息標準化、網絡安全等建設,以保證電子數據和信息的傳輸。2)在網絡基礎上開展衛生機構和社會事務部間的工作,并通過電子采集、存儲、處理患者的信息,處理財務。3)開展遠程醫學。4)公眾在網絡上查詢、獲取相關的衛生信息。(3)英國。英國從2005年起建設了為公民給予終身的電子健康記錄的交流、標準化的信息網絡系統。已完成自不同醫院轉移電子病歷、動態圖像,為信息傳輸提供依據,實現了數字化聯網。(4)澳大利亞。衛生部支持研究機構、電信共同實施的區域醫療信息化,降低了醫療費用、轉換為遠程診斷、治療、虛擬化監護、電話監護系統形成。
1.2 國內區域醫療信息化發展情況
2003年起致力于實現區域醫療信息化,2005年第一次提出區域協同醫療的服務模式,并優化了傳統的服務模式。此后陸續實現了網上預約掛號、雙向轉接診等區域醫療信息協同服務。并在2006年由北京同仁眼科醫院、華西醫院等負責實施“區域協同醫療服務示范工程”的項目。
2 國內區域醫療信息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1)資金匱乏。國家醫療機構給予的補償機制不完善,許多醫院仍需自己完善。醫院管理層不明確信息化意義,不愿意對信息化投資,或只將有限的資金花費在購買硬件設施,不主動購買高質量軟件,致使資金投入不當[4-5]。(2)缺少頂層設計和規范化的信息體系。從2003年起沒有對全國和區域的醫療信息資源進行規劃,缺少針對信息化同一平臺共享或點對點的接口實現共享的整體構造。對信息化建設不重視,無支持醫療信息交換和共享的標準。(3)法律法規欠缺,政策和醫保支付不匹配。區域醫療信息化也是由醫療機構間的雙向轉接診等傳統的醫療服務的發展而成。缺少對醫療衛生政策、醫保支付的制度規范,會阻止信息化的發展。需要相應的法律來制約與治療相關的多個機構的工作完成。目前我國仍未有針對保護患者隱私、醫療信息的所有權等的法律法規。(4)商業運營欠缺。區域醫療信息化主要通過政府投資,融資渠道狹窄。專業化和規模過小、財力不足等無法實現區域信息化,缺少對信息化的投入意愿。經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需引進更多的機構支持。(5)基礎薄弱、應用率低。多數醫院只是使用醫療信息化于財務支出的費用管理,很少進行電子病歷、醫囑的錄入系統。尚無存儲的診療信息,嚴重缺少數據自動采集、存儲的設備,信息采集站點少等區域醫療信息化是由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基礎轉變而成,基層信息化水平低,制約著區域醫療信息化的發展。(6)缺乏技術、人才。當前的區域信息化平臺、技術多是從國外引進,國內技術還需不斷的改進。目前仍缺少擁有較高技術研究能力、臨床知識、先進的管理理念支持的高效研發、維護的技術團隊。(7)平臺建設。應有高穩定性、安全性等業務連貫性保障的信息平臺,需全面建設數據及異地系統備份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以支撐平臺建設的維護和升級。平臺建設的成本效益的優化程度直接關系到信息化的完成度。
3 發展對策
(1)創造社會投資。針對信息化建設和維護所需的大量人力物財力,政府的支持是保障。已有研究提出,對信息化投資仍主要來源于政府和衛生部門[6]。政府需建立穩定的、資金不斷的渠道,加強分析投入的成效,以確保投入有效。此外,還應依據制定的政策,積極鼓勵有興趣的電信、銀行、醫院集團等社會資源投入信息化的建設中來,以擴大資金來源的途徑,互利互贏。(2)規范信息化標準。我國已制定了《健康檔案基本構架與數據標準(試行)》等完成數據集成、交換的信息標準、規范,但仍需加快制定相關標準以促進信息化建設的發展。(3)規范法律法規、醫保支付、信息安全。患者的雙向轉接診中出現的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遠程會診診斷的責任劃分等均涉及法律法規、政策、醫療支付等方面。法律法規、政策及制度的完善是相關職能、立法部門的重要工作,并需注重患者隱私安全的保護[7]。(4)積極建設運營模式 運營模式效果仍需進一步的驗證,現無成功模式。我國的投資薄弱,仍需加強引進投資項目。尋找穩定的投資是建設運營模式的工作重點。繼續積極的研究建設運營模式,政府給予有效的支持政策,鼓勵區域建設可自我運營并生存的信息化運營模式。(5)建立績效評價體系、定期評價、定期對信息化的社會、經濟效益進行評價,醫療信息交換有利于減少醫療差錯、提高醫療質量,掌握成本、收益,及時指明政策的制定、調整方向。目前尚無系統的評價體系和評估方法。應持續研究評價方法,以完成系統的績效的評價,為開展評估提供有效的依據[8]。
4 展望
區域醫療信息化是醫療行業的發展向標,即使只有少數的醫療機構給予實施,但仍然顯示出信息技術針對醫療醫院調整的趨勢,信息共享模式會提供更高效、安全的醫療服務。當前的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時期短暫、仍在探索試點,研究受限于對信息共享、技術等研究,缺乏系統的理論依據、富有說服力的研究成果,因此,加強建設系統和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義。相信隨著法律法規、標準、政策的完善,新的醫改方案將帶領區域醫療信息化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狀態。
參考文獻
[1]葛朋,彭夢晶.區域醫療信息平臺的建設及應用探討[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6,(5):70-73.
[2]陳敏,劉寧.我國醫療信息化發展方向及熱點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6,(8):601-603.
[3]盧長偉,王飛,吳昊,等.國內外區域協同醫療建設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醫院管理,2017,(2):49-51.
[4]劉亞靜.網絡信息化背景下醫療檔案信息共享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河北醫學,2014,(5):878-880.
[5]姜賢飛,鐘彥,謝娟,等.西部地區區域醫療信息化效果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以西部某知名三甲醫院為例[J].現代預防醫學,2014,(20):3721-3724.
[6]王艷軍,鄭建中,張愛蓮,等.我國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政策分析[J].中國數字醫學,2016,(8):47-49.
[7]何史林,王娜,張震江,等.軍地醫療聯合體體系中信息化平臺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數字醫學,2017,(3):73-75.
[8]廖生武,陳崑,陳潔,等.互聯網背景下提升區域醫療信息資源共享的實證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6,(33):115-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