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鈺欣 卓春梅 曹志媛 菅晶晶 李海錦
【摘要】 目的 探討人性化護理在普外科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方法 76例普外科手術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38例。對照組患者采用普通外科圍手術期一般護理常規方案。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方案的基礎上加入人性化護理。通過自制量表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比較;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健康程度進行評價比較。結果 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分別為(75.4±1.5)分和(67.3±1.8)分,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 兩組的SAS評分、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的SAS評分(33.4±1.4)分、SDS評分(32.5±1.8)分均低于對照組的(39.7±1.2)、(37.1±1.6)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普外科圍手術期患者采用人性化護理方案,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心理健康度, 有助于良好醫患、護患關系的養成,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人性化護理;普外科;圍手術期;護理滿意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5.096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們對于治療時接受的醫療服務質量的要求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尤其對于普外科圍手術期患者, 由于接受的治療創傷和難度一般較其他無創治療大, 且患者多對治療伴有焦慮等不良情緒, 因此這部分患者對醫療服務質量的要求更高。隨著現代護理學的發展, 人性化護理的概念被提出, 且越來越多地應用在廣大患者中。本研究擬探討在普外科圍手術期患者中采用人性化護理方案對患者護理滿意度及心理健康程度的影響進行評價。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普外科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過臨床檢查, 確定需要經過手術方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患者;②符合手術適應證, 同意進行手術治療患者;③具有自主決斷能力, 同意參與本研究患者。排除標準:①參與了其他臨床研究, 同時進行本研究可能對結果造成影響的患者;②存在嚴重的系統性疾病或危象的患者;③具有精神疾病史或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患者;④反對或對本研究有異議患者。經篩查、遴選76例納入本研究, 其中男37例, 女39例;年齡最大72歲, 最小19歲, 平均年齡(41.2±10.3)歲;包括胃腸手術46例, 肝膽手術25例, 其他手術5例。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38例。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普通外科圍手術期一般護理常規方案。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方案的基礎上加入了人性化護理, 具體方案經護理組相關護理人員討論, 參考相關文獻資料, 并考慮醫院和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內容如下。①入院時的護理:入院時為患者提供一個舒適的住院環境, 詳細為患者做入院指導, 態度和藹、親切, 耐心回答患者疑問, 調節患者心態積極配合術前準備。②術前護理:手術前的護理要注意態度和藹、動作輕柔;除此之外, 還應注意對患者進行充分的心理護理, 術前給予患者充分心理安慰, 盡量滿足患者需求, 減少患者的不良情緒;實施手術前, 向患者講述手術過程及注意事項時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 避免使用專業術語, 對于術前過于焦慮的患者要想方設法減輕其恐懼心理, 必要時請心理醫師做指導, 或通過加服安定類藥物的方式緩解患者負面情緒。③術后護理:術后患者可能因為創傷和傷口痛苦, 情緒波動較大, 煩躁易怒, 此時應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安撫其情緒, 從患者角度出發, 護理動作輕柔、講解耐心、照顧周到。通過心理健康宣教, 減少患者的負面情緒。④家屬配合護理:為了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康復, 家屬配合護理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增強家屬對于治療的了解和康復的信心, 指導家屬做患者的生活護理, 讓家屬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讓家屬護理成為護理工作中的一環, 有利于提高家庭護理的質量, 縮短患者的病程 [1, 2]。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患者出院時, 通過自制測量表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調查內容包括患者對于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術、服務態度、健康教育、家屬指導等方面進行評價, 量表采用積分制, 問卷采用不記名方式, 問卷滿分80分, 分值越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越高。通過SAS評分和SDS評分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健康程度進行評定, 量表也采用積分制, 評定分值越低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越高。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分別為(75.4±1.5)分和(67.3±1.8)分,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護理前, 兩組的SAS評分、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的SAS評分(33.4±1.4)分、SDS評分(32.5±
1.8)分均低于對照組的(39.7±1.2)、(37.1±1.6)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人性化護理模式是最近一種熱門護理模式, 它的理念是“以人為本”, 通過對患者全新心意的護理, 為患者營造舒適寬松的病房環境, 對患者實施人性化的護理服務, 有利于提高臨床療效, 從而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3]。因而, 在普外科圍手術期患者中采用人性化護理, 不僅要求護士具有熟練的業務和優質的服務態度, 而且要全面重視患者各方面的護理, 除了良好的護理技術外, 還應當從優化診療環境、改善患者就醫體驗著手, 有效地疏導患者及家屬的負面情endprint
緒[4-6]。在患者診療過程中, 注重人文關懷, 對術后患者提供心理疏導, 有效緩解患者不安情緒, 這樣對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提高治療效果, 樹立康復信心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 本院的護理人員對于研究組的普外科圍手術期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措施, 護理方案的制定從患者的角度出發, 為患者創造良好舒適的診療環境, 對患者的投訴和反饋認真傾聽和記錄, 集中問題持續整改。注重人文關懷, 為患者提供心理咨詢和心理疏導, 主動關懷患者的心理狀態[7, 8]。本研究結果表明, 對普外科圍手術期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 患者出院時的SAS評分、SDS評分較實施常規圍手術期護理的對照組低, 實施人性化護理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較對照
組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普外科圍手術期患者中進行人性化護理干預, 對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和護理滿意度均具有積極作用, 促進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對良好醫患關系和護患關系的養成具有非常明顯的作用, 是值得積極探索和大力推廣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
參考文獻
[1] 馬玉晶. 心理干預在肝癌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中國衛生產業, 2016, 13(36):173-175.
[2] 馬冬彥. 人性化護理在普外科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分析. 河南醫學研究, 2015(9):155-156.
[3] 張輝. 心理干預在肝癌護理中的作用. 中國當代醫藥, 2015, 12(22):178-179.
[4] 付雷. 人性化護理在普外手術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索. 中國傷殘醫學, 2016, 24(2):129-130.
[5] 劉艷. 概論人性化護理在普外手術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飲食保健, 2014(9):26.
[6] 曾盛菊. 人性化護理在普外手術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索. 大家健康旬刊, 2015(14):256.
[7] 陳金鳳. 人性化護理在普外科圍術期患者中的效果觀察. 醫藥衛生(文摘版), 2016(11):00144.
[8] 丁學敏. 人性化護理在普外科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5(3):31-32.
[收稿日期:2017-10-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