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
摘要:文化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象征,是社會發展中的衍生物,反映了社會的發展方向。社會上存在著多種不同的文化,然占主導地位的一直都是被廣大民眾所接受的群眾文化。群眾文化來自于群眾,不同于專業性的文化,是從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所凝聚而成,以群眾為主體以大眾文化娛樂為內容的一種文化。其特征為貼近人民群眾生活,通俗易懂,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群的需要。不同的地域擁有著不同的群眾文化,雖然反映的是最平常人們的生活,但其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一直為人所重視,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這樣一個多文化共同發展的時代,對群眾文化抱以輕視態度的人比比皆是,如何正視群眾文化,如何讓群眾文化更好地服務于人民是一個值得深究的難題。
關鍵詞:群眾文化;社會功能;文化價值
隨著物質文化的豐富,人們越來越關注精神的需求,除卻職業所形成的專業文化外,群眾文化應時而生。群眾文化以人們的需求為載體,代表著大眾的文明,這種文明是進步的,符合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主旋律,值得越來越多的人去探索與弘揚。中國是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因此,群眾文化在某種程度上承載著人民的需要和國家最先進文化發展方向。從哲學上說,人民群眾推動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的每一次進步都是群眾合力的結果。群眾文化在多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重視文化建設對于中國的未來文化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
一、群眾文化的內涵
群眾文化是一種面向大眾的社會性文化現象,是人民群眾在社會生活中自發形成的一種精神環境與文化氛圍。其表現形式為人民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其不僅包含了群眾文化活動、群眾文化工作,還有群眾文化事業和群眾文化隊伍。它的最顯著的特征是群眾性,要求符合群眾的需求,真實貼合群眾生活,以自娛性為外在特征,體現最根本的滿足內在的目的。而其內在特征就是傾向性。傾向性就是群眾文化所表現的多樣性的內在根源,是群眾文化的靈魂。研究群眾文化,探索其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對于社會文化、主流思想的發展有著理論與實踐雙方面的意義。
二、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
(一)精神調節作用
近幾年我國城鎮化進步飛躍,人均GDP有著大幅度的提升,由此表現出來的一方面是人們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另一方面也給人們帶來了諸多壓力,例如住房壓力、工作壓力。快節奏的生活讓人民僅僅滿足于物質條件的豐富,心靈上的空虛愈發難以補足。群眾文化具有自娛性,這種文化能夠讓人們在百壓之下有著一息的娛樂,緩解生活壓力帶來的精神上的高負荷,增加生活幸福指數。例如廣場舞之類的活動近幾年也是愈發風靡全國了,一開始是一些老人們聚在一起打發時間的活動,但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其中,其種類也是越發的繁多。在這種群眾活動中,人們進行交流溝通,不僅能調節身心的疲憊,得到快樂,更是一種與人交往的活動。在這個愈發冷漠的社會中,群眾文化的精神調節作用使人們身心保持健康狀態,以積極心態去生活。
(二)宣傳教化作用
宣傳與教化是潛移默化的。群眾文化的主體為廣大的人民群眾,存在于人們的方方面面,因此,其具有道德教化、先進思想的宣傳作用。思想以人作為載體,群眾力量是最強大的力量,其思想能夠遍及社會,影響深遠。“新二十四孝”革除了古二十四孝中愚昧迷信的部分,是適合群眾的孝道文化。當其與群眾文化相融合,就與有著教化的作用。群眾文化中類似二十四孝的優秀思想比比皆是,由人們的一舉一動而傳遞出,在社會上廣泛流傳。因其來源于群眾,和束之高臺的少數文化針對少數人相比更加通俗,符合著群眾的想法,易為群眾所接受。
(三)普及知識作用
群眾文化內容是綜合多樣的,包含各個方面的知識,所以具有普及知識的作用。大多以通過交流溝通的形式表現這一特點,廣泛傳授知識經驗,彌補了人們在其他方面的不足。群眾文化知識不僅在橫向傳播,也縱向,表現為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大多的民間民諺民謠經過代代相傳,在今日仍有著其特有的作用。社會是群眾聚集的地方,在一個人的教育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群眾文化因此成為人們接受知識、傳遞知識的一個重要媒介。
(四)團結凝聚作用
社會發展的同時,群眾活動也越來越多。在這些群眾活動中,人們有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這條途徑被社會所認同。這些活動的開展得益于群眾文化的團結凝聚作用。群眾文化是群眾的共同的文化,有著共同的意愿,共同的意愿讓群眾團結在一起,相互合作共同協助。群眾文化的團結凝聚作用常常體現為一種內在精神,在民族危難關頭,社會矛盾尖銳時,群眾文化的團結凝聚作用讓人們增強集體意識,攜手渡過難關。
三、群眾文化的文化價值
其一,引領傳播主導社會文化。作為一個以社會主義思想為主導的國家,其思想傳播可以借助群眾文化為媒介。而且,社會主義思想反映的是大多數人的想法,來源于群眾文化。群眾文化是整個社會的文化,其在文化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可以引領社會主義思想的更加廣泛地流傳,讓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
其二,群眾文化的其中形式之一就是民間文化。這些文化經過代代相傳,他們的存在是民間傳承的象征,其中弘揚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的精神,集中表現為愛國主義精神。群眾文化有利于愛國主義精神的塑造。
其三,群眾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鮮活的生命力,與精英文化相輔相成。社會所提倡的精英文化是一種專門性為少數人所服務的一種高端文化,如果只提倡精英文化,人們所接受文化知識的局限將會越來越大,社會的文化水平將倒退,不適合于廣泛的人民。群眾文化能夠保證所有的人接受一定文化知識的可能性。如果只提倡群眾文化,推動社會快速發展的專業人才大量缺失,社會發展的速度將不如人意。因此,群眾文化應該和精英文化共同發展。
結束語:
群眾文化有著極大的作用,但仍有人不以為然。在這種錯誤觀念的誤導下,一些文化產業難以發展,一些民間藝術即將消失,這是一大遺憾。群眾文化應該是被大力提倡的,在社會發展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社會各個階層的人也要重視群眾文化,保護相關的文化產業,傳承民間藝術。群眾文化由群眾創造,應該為人民群眾而服務,發揮其積極性。責任與義務是共同存在的,群眾文化是先進的文化,在當今時代,每一個人也應該為群眾文化的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李憲楠.試論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J].戲劇之家,2015(23).
[2]王燕.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探討[J].大眾文藝,2014(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