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莉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力度的逐漸加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前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自覺、主動閱讀文本,以此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網絡教學資源;自主閱讀能力;小學
將網絡教學資源運用到教育領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網絡教學資源具有趣味化、形象化、具體化的特點,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將其有效利用起來,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本文對此展開論述。
一、基于網絡時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變革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一直都扮演著知識傳播者的角色,通過灌輸式的方式將知識、技能不斷給學生灌輸,一切的教學活動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比如在閱讀教學中怎樣去分析文章,怎樣去導入新課,怎樣去提出問題,怎樣去實施評價,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教學經驗去進行,導致教學效益無法實現最優化。在網絡信息時代,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引入網絡教學資源,比如電子白板、多媒體等,自己則扮演主導者的角色,結合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學習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利用多媒體等一些網絡教學資源所呈現出來的視頻或者圖片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章,盡可能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調動起來。所以,教師角色的轉變是基于網絡時代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最大變革,從傳播者轉變為指導者。
(二)學生角色的轉變
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是小學語文閱讀的核心內容。閱讀的過程是一個自我感悟和體驗的過程,每個學生由于自身成長背景、認知能力的不同,在閱讀完同一篇文章之后都會獲得與其他人不同的獨特感受。也正是因為如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讓學生能夠獨立、自主閱讀文章。網絡教學資源的運用則能夠有效達到這一目的。在網絡教學資源的引導下,學生可以親自參與到相應的情境之中,積極體驗和思考,逐漸形成個人觀念體系。所以,學生角色的轉變也是基于網絡時代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變革,從被動學習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
(三)學習空間的轉變
信息技術具有虛擬性的特點,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如今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的越來越成熟,對于遠程教學所要求的視頻、音頻、圖片、文本等傳輸質量和傳輸速度都能有效滿足,加上微博、微信、EMAIL等各種交流手段的靈活性和方便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獲取信息的方式也越來越便捷。閱讀教學不再局限于教材和書本,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閱讀,而且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文本類型。這也意味著,信息教學資源的運用,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一種更加自由、更加豐富、前所未有的學習空間,在這個空間內,學生可以自由翱翔,自主閱讀能力因此得到有效的培養。
二、利用網絡教學資源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創設趣味性情境,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能夠給學生的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將學生的閱讀欲望充分激發出來,這是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元素。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盡最大努力,采取一切辦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才能讓學生主動去進行閱讀,才會形成屬于自己的獨特的閱讀體系。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時候,不要一味地將知識點灌輸給學生,要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創建一個趣味性的情境,引導學生走進這個情境,親自感受和體驗。學生在情境中會獲得身臨其境之感,對于作品所傳遞出來的審美體驗、情感和思想可以用心感悟和體會,對于作品中所描繪的環境和內容可以身臨其境去感受。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教學《猴子撈月亮》這篇課文的時候,很多學生不明白這篇文章想要傳遞的思想,也不知道猴子為什么沒有撈到月亮。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猴子撈月亮”的場景用動態化的視頻給學生展現出來,然后讓學生在這個基礎上去閱讀文章,思考一下小猴子為什么沒有撈到月亮,作者想要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怎樣一個道理。通過這種方式將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出來,讓學生能夠獲得更深的閱讀體驗。
(二)傳授閱讀技巧,提高學生閱讀主動性
小學生知識面狹窄,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在閱讀的過程中雖然有非常強烈的閱讀欲望,但是如果缺乏閱讀技巧,在閱讀的時候就會感覺非常吃力,導致閱讀過程不順利,最后喪失閱讀的興趣和閱讀信心。即使學生堅持閱讀完文本,但是真正吸收和內化的知識非常少。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要給學生傳授閱讀技能,讓學生既有興趣去閱讀,也知道如何閱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目標。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教學《海底世界》這篇課文的時候,大多數學生對海底世界都比較好奇,對文章也有強烈的閱讀欲望,但是文章中的很多生字和生詞,讓學生望而卻步。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利用網絡去進行自主閱讀。比如上網查一查海膽是什么,水母是什么,燭光魚是什么樣的,為什么烏賊是利用水的反推力后退等等。在網絡的協助下,學生就能順利地進行自主閱讀。
(三)注重課外拓展,提升學生人文素養
網絡教學資源非常豐富,包含著巨大的價值,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教學資源開辟第二課堂,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進行培養。課堂45分鐘的時間非常有限,很多知識點無法快速講解清楚,教師可以利用微信或者QQ等創建一個班級群,在課余時間和學生一起在群內繼續交流、討論。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開展一些活動,比如“一周讀一本書”活動,教師可以推薦書名,讓學生自己在圖書館借閱,也可以直接將相關的電子書上傳到群里面,讓學生自主下載閱讀。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每天在群里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談一談有什么收獲,相互分享和交流,讓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人文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結束語: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個性,給學生傳授閱讀的技巧,讓學生將閱讀當成一種樂趣和習慣。
參考文獻:
[1]吳軍香.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若干思考[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29):56-57.
[2]薛純.淺析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體現小學語文的人性之美[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10):11-12.
[3]林德峰.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J].新課程(上).2017(09):74-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