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靜+姚立佳
摘 要:口語測試和口語教學緊密相關,前者不僅指明了口語教學的方向,也很好了檢驗了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語音薄弱環節。近年來,四級口語測試對考生的語音、詞匯和語法的結合,也就是交際的有效性給予突出重視。筆者根據大學英語四級口語考生語言錯誤分析,對學生的在口語表達中的錯誤進行了細致的列舉和分類,并重點探究了影響交際交際有效性的典型因素——語流和韻律;進而以此為基礎總結了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和策略——語音課堂設計。希望能幫助教師在英語語音教學過程中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四級口語錯誤分類 典型語音語調錯誤 錯誤分析 語音課堂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0-0099-01
一、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及大學英語學習者口語弱項表現
根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最新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英語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并集多種教學、學習模式和教學、學習手段為一體的教學學習體系。大學英語的教學、學習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文化素養。
而實際情況是大部分的大學英語學生者,甚至是很多英語專業學生對英語語言知識,尤其是語音的掌握存在很大欠缺;在英語的應用,尤其是口語應用中錯誤頻出,導致無法有效地進行口頭信息交流。筆者根據從教3年,教過的2000余名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本科生的發音情況并參考四級口語評分標準的三個維度(語音、詞匯和句法)及在實際四級口語閱卷工作中250名的考生錄音現將中國大學英語學習者的在口語交際中的語音錯誤進行歸納總結
學生普遍存在的語言性錯誤有:
1.單音錯誤,例如,單詞重音錯誤:`budget讀成bu`get,`interesting讀成 in`teresting; 發作其他音:budget讀成/'budзI t/
2.語流錯誤,主要是由于無句重音和弱式而導致了節奏和語調的混亂。突出表現為:(1)句重音不清楚,采用漢語的音節計時法朗讀——一詞一頓,字字重讀且或多或少帶著方言味道。語調缺乏起伏變化,從第一個音到最后一個音節之前的語調過平;或句尾出現極其不自然的陡升或陡降等語調誤用現象;(2)幾乎無連讀,失爆。受漢語朗讀習慣影響,很多學生善于拉長嗓,拖音,不懂得使用連讀,弱勢等語流技巧,導致的結果是語速異常慢,在單位時間內有效交流少。
3.語法錯誤,例如,名詞單復數使用混亂,冠詞、介詞、連詞、代詞使用錯誤或漏用,主謂不一致,時態、語態錯誤等。
4.詞匯量小,積極詞匯少,表現為:表達過程中大多使用初高中詞匯,且因為長時間不用,需要較長時間搜尋詞語以致對話過程中頻繁出現卡頓以及邏輯混亂。
這四類錯誤又可以劃歸為——語音,詞匯和語法。根據Kang, Rubin& Pickering (2010) 的研究發現,超音段特征(重音、節奏、音高變化、停頓等特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考生的口語能力,語流中的韻律錯誤(而不是單音錯誤)更能反映口音程度;評分的最重要標準是流利度(fluency),其次是語調和意群的劃分。這說明語音得分和流暢度高度相關,而流暢度除了基本的詞匯,語法外,對于中國學習者最難的就是重音、節奏,音高變化和停頓等在語流中的應用。
二、大學英語學習者口語弱項的原因探究
大學英語學習者的口語弱項普遍存在且共性明顯,其中既有外因也有學習者的自身的內因。本文對學習者的內因不做贅述,只從漢英區別及英語教學方面分析造成中國大學英語學習者口語通病的外因。
1.語言遷移(language transfer)
漢英節奏對比明顯。漢語屬于音節計時型語言,音節(字)的數目是節奏的基礎,每個音節上的耗時大致相等。英語屬于重音計時型語言,重讀音節與非重讀音節構成重音組,重音組是英語中的節奏單位。在話語中,重音調值高,發音清楚,時間較長,面部運動也較為明顯; 輕音的調值低,發音也比較模糊,甚至時常出現幾個音節壓縮在一起,快速而含混地帶過的現象。英語非重讀音節中元音的弱化及消失現象比漢語中普遍得多。漢語中的每個音節都有聲調,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弱化一般只出現在輕聲音節中(占比5-7%)。
漢英節奏區別導致中國大學生在習得英語節奏和語調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得受到漢語節奏的影響,出現字字重讀,一詞一頓,中式語調的現象。這種現象稱為語言遷移
2.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忽視
從英語教學的角度講,其一是因為在大部分中學里,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是教師過多的重視語言點的傳授和操練,學生整日埋頭題海,聽、說、寫的訓練都被忽視甚至省去了。主要原因自然是高考的壓力,教和學都無法擺脫它的影響。其二是因為大學英語沒有設置專門的語音課來對學生的錯誤發音及中式語調進行糾正和指導。而大學英語聽力課程,因為課時的壓縮和限制只能對音標和單詞發音做粗略的指導,無法從句子層面給予充分的指導說明。
三、語音課堂設計
根據大學生口語弱項及原因,教師可以指定并實施有效地糾錯策略,指定有針對性地教學計劃。對于大學英語課堂來講,課堂參與者雖然不是英語能力相對較強的英語專業學習者但也已是有了十年英語學齡的“非初學者”了,所以語法和詞匯的如何修煉本文不做討論。針對大學英語學習者的普遍存在的中式讀詞,中式讀句及中式語調問題,教學的重點需要向語流轉移,尤其需要首先解決中國學生句重音和調核重音。與之對應的語音課堂設計方案如下:
1.調整教學順序,講解順序先語流(connected speech)后單音(speech sounds)。在學期開始的第一和第二節課(4課時)以講座形式,首先講明英漢節奏對比及重要性,并實例展示其不同點。在語流的講解中按照節奏(rhythm), 語調(intonation), 句重音和弱式(sentence stress and weak form), 音變(sound changes) 的順序依次展開。具體方法,可采用分析對比模式——由教師分別進行2次篇章朗讀,第一次模仿大多數學生的中式讀法朗讀,第二次將同樣的語篇以標準的英語語調朗讀。結束后,請學生們總結兩次不同讀法的區別,并反思自己的朗讀是哪一種。之后教師總結出中式語調和英式語調的節奏模式對比,引出漢語為音節計時,因此音節之間的間隔大致相同而英語為重音計時,有輕重音節之分。故而,一字一頓,字字重讀,或全無重讀的讀法為中式讀法;而有輕重之分的標準讀法則英語語句波浪起伏,升降推進猶如五線譜般地韻律感。并可以分別從單詞層面,詞組層面和句子層面找出重讀位置。endprint
2.在第一節課明確詞重音和句重音列入形成性評估并列入大學英語考試范圍。目前大多大學英語考試的側重點在聽力的整體理解,閱讀理解、翻譯及寫作中。教師對于語流中的句重音和弱式,以及詞重音這個學生最難掌握又難以自學的地方指導,監督不夠。因此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將學生易讀錯的單音進行總結歸納并帶讀,切忌學生將錯誤重復到底。與此同時將常錯詞及句重音列入考試評估范圍,以增強學生的句重音意識。
3.在句重音的練習中幫助學生掌握意群的概念,并會將句子按照意群的方式切割
4.句重音和弱式同步練習。英語中的功能詞,如,冠詞、助動詞、單音節介詞和人稱代詞等40多個一般是可以弱讀,并可以和前后單詞進行連讀的。這一點在練習句重音的時候也要放于同等地位。
5.朋輩幫教。鑒于大學課堂課時有限,在教師的課堂指導外,可以采用同學互助的方式,以先進帶后進,共同提高。教師每節課以朗讀形式進行成果驗收。
四、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和研究,我們清楚地了解到了大學英語學習者的節奏和語調問題較為突出的這一口語弱項及其形成原因,以及英語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語音解決方案。明確了教學重點應向語流和韻律轉移,同時關注語法和詞匯而非只側重后兩者的教學模式。此外,在語音教學之外,將評估的關注點從單純的聽力理解過渡到在聽力中練節奏,以語流帶聽力的聽說并舉學習和考核法,將詞重音和句重音納入和聽力篇章理解同等重要的測試地位。
當然,一些語音教學的具體操作問題鑒于各個學校的學情不同,仍需進一步討論。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對于中國學生而言,習得英語節奏和語調的關鍵在于掌握句重音和弱式,而這對于中國學生來講是最難掌握的,因此在學習之初,教師首先要講英漢節奏的對比,讓這一觀念根植在學生腦中以減輕語言負遷移的影響并在實踐中有意識地做相應的訓練。
參考文獻
[1]Adams, C. (1979) English Speech Rhythm and the Foreign Learner, mouton Publishers.
[2]Kang, O., D. Rubin& L. Pickering. Suprasegmental measures of accentedness and judgements of language learner proficiency in oral English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10, (94): 554-566
[3]S.P. Corder. 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4]林茂燦,2012,《漢語語調實驗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endprint